资料图片(转自百度图片)
由浙江省作家协会《江南》杂志社和钱江晚报联合举办的少年追梦征文大赛和少年追梦·三行诗征文大赛,7月28日在西子湖畔的江南文学会馆举行颁奖典礼。
两项征文大赛于去年6月23日在青海启动,此后在浙江、青海、西藏、云南等十省区市全面展开。
历时一年,大赛共收到稿件6000余份,最终32名学生和4所学校登上了领奖台。
“高山出俊鸟。越是偏远的地方,越有可能深藏奇异风景,越有可能感受到自由敞亮的诗情和诗意。”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为此专门发来贺信,为“少年追梦文学行动”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欣慰,更为文学后备力量的蓬勃兴起感到高兴。
土族小姑娘,穿着七彩绣服装来领奖
“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下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多少年前,河北山区的一个农村少年写在窗台上歪歪扭扭的三行诗,感动了当时的年轻作家铁凝。
2010年12月,首届郁达夫小说奖在浙江富阳颁发。获得短篇小说大奖的铁凝回忆并讲述了这一幕,她领走了奖杯,留下了奖金。铁凝希望,这笔奖金用于“与文学有关的事情”。
因此,有了少年追梦征文大赛和少年追梦·三行诗征文大赛。
昨天的颁奖仪式,在江南文学会馆举行。在获奖选手中,有两个穿着七彩绣的小姑娘十分显眼。
“这是我们土族的特色服装。袖子是由彩虹的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拼接而成的。”鲁富莲说,“七彩虹,就像我们的美丽梦想,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梦想去追逐。”
她是来自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姑娘,她和她的同学祁梅兰,获得了少年追梦征文大赛中学组三等奖。
看着自己的作品《七彩女孩》和《给爸爸的一封信》在获奖名单上,她们黝黑的脸蛋,笑成了花儿。
青子畅,是来自四川广元旺苍的小女孩,但她对浙江一点儿也不陌生。
“5·12大地震后,浙江对口援建广元青川,最美的学校就是浙江人修建的。”小姑娘留着清爽的短发,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清澈明亮。
她的《喂蚕·油菜花地》获得了少年追梦征文大赛中学组一等奖。
青子畅的获奖感言,充满文学气息,“我以为习作就是心灵的倾诉,就是你面对一棵孤单安详的老树,一只快乐独行的蚂蚁……用笔‘说’出自己的看法与感受。”
未到场的藏族姐妹花,要写出家乡的美
在32位获奖学生里,最让《江南》杂志主编袁敏在意的,是两位未到场的藏族小姑娘——卓玛拉姆和德基拉姆。
她们是四川丹巴县巴底乡耕读缘希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那是个建在大渡河上游大金川峡谷腹地的乡村小学。
“景色绝美,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所以征文大赛启动的消息,传到她们那里时,已是今年初夏,早就超过了截稿期限。”
袁敏说,在收到她们的来稿后,主办方认真做了讨论,觉得这两个孩子的三行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为了鼓励这两个大山里的孩子,杂志社破格特设了“希望奖”,并邀请她们参加颁奖典礼。
可是姐妹花想要走出大山的愿望,却被当地连天的暴雨阻挠了。
“这个礼拜下大雨,公路被泥石流冲垮了,我真的很想到杭州去,但出不去了。以后我一定会去的,我要跟叔叔阿姨们说,我是一个追梦少年,我要写出家乡的美,写出家乡人的善良和向往,谢谢叔叔阿姨们颁奖给我,我会更加努力的!”
卓玛拉姆的短信,让袁敏无比感动。
或许一次作文大赛未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昨天,作为本次征文大赛志愿者,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陈佳勇的现身说法,给孩子们留下了美丽的期望。
陈佳勇曾以一篇《来自沈庄的报告》摘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如今他从文学向影视转型,成为上海电影集团文学策划部副主任、东方电影频道副总监。
“你们头顶有一片蓝天,大树是前辈们的指引,在座的都是少年,未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陈佳勇像一个亲切的大哥哥,“但无论如何,也不要轻易放下手中的笔。因为,文学是保持梦想的一种动力,它能让人生更加丰富完美。”
“我想对获奖的同学说,小时候的一次获奖经历,不仅会成为一次重要的记忆,更可能会增加你的信心,改善你对将来的想象和设计。”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赵和平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唤起孩子们的文学热情,并获得成长中需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