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创新实践研发基地”启动暨该校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科技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现场

 7月26日,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创新实践研发基地”(以下简称“青藏高原研究基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启动并投入使用。这个基地将为研究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畜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提供学术平台,基地启用也是西南民族大学实现特色立校和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

  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基地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基地总部在四川省红原县征地1000亩,租10年期草地1600亩,另有2600亩可用草地。建设了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使用面积8000平方米的实验中心、培训中心、会议中心和后勤保障中心,拥有总值数千万元的相关仪器设备和数百头实验用牦牛,能容纳200余人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实验实习。据了解,该基地今后将面向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科研、教学及生产单位开放。

  同时,西南民族大学还通过与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红原县人民政府、四川省龙日种畜场等单位合作,建设了功能和设施齐全的高原畜牧业科技园区、牧草资源研究与开发园区、特有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园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试验园区、民族文化旅游和牧民新村新生活示范园区5个科技园区。

  青藏高原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集居地区之一,也是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的战略重点地区。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高原总人口的超过60%,它不仅是我国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牧区,也是生物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及历史和人文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三牧”(即牧业、牧区、牧民)问题,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罗布江村说,青藏高原研究基地启动后,将立足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特有的动植物资源,把民族高校的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形成研发成果梯级推广的态势,辐射青藏高原和整个西部地区,推进传统畜牧产业的现代化和高原生态建设。罗布江村认为,分析和把握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充分发挥民族高校的科技优势,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不仅是时代的重托,也是民族高校肩负的一项重要功能。

  中共阿坝州委副书记白理成认为,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基地的建成开放,必将为青藏高原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和智力支撑,将有力推动阿坝州科教兴州、人才强州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当天,西南民族大学还与阿坝州签署了科技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今后,校地双方将在“青藏高原畜牧业生态恢复与保护”、“家畜高效饲养技术”、“牦牛、藏绵羊高效繁殖”、“畜产品精深加工”、“天然草地生产能力提升”、“牦牛、藏羊养殖方式的转变”、“重大动物疾病防治”、“特种动植物及家畜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和“民族医药”等9个领域的关键技术集成和示范方面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