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一个合格的兵爸爸

电脑走进了山村小学

鱼水小学

  “鱼水小学”在西藏林芝雅鲁藏布江畔一个叫永久村的地方,是一所由当地驻军创办的“鱼水小学”。西藏军区某部一级士官拉巴扎西,是这所学校里唯一的老师,担负着一至三年级40名藏族学生的教学任务。在当地,一提起拉巴扎西,藏族群众总会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兵老师不仅书教得好,而且对孩子也照顾得很周到,把孩子交给他,我们一百个放心!”

  是什么,让拉巴扎西赢得了藏族群众的交口称赞?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了这位兵老师与40名藏族孩子之间发生的一个个感人故事。

  为了那40双藏族孩子渴望求知的眼睛

  我问拉巴扎西,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坚定而执著地走上这条从教之路?他说,是那40双藏族孩子渴望求知的眼睛。

  2004年年底,刚被选取为一级士官的拉巴扎西做梦也没想到,上级一纸调令,把他选派到距离部队几公里外的“鱼水小学”担任教师。接到通知时,他傻眼了——到学校当个“孩子王”能有啥出息?他为此还一度闹过情绪。

  可就在他到学校报到的当天晚上,村里的学生家长得知他到来的消息,纷纷拿着鸡蛋、糌粑和酥油来看望他,把学校塞得满满当当。这些家长告诉他,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都想走出山外看一看,可没有文化,不识汉字,怎么出得去啊!因此,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学点知识,到山外去闯一闯。并恳求他能安心留下来。面对这么多纯朴的藏族群众和他们身边40名孩子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拉巴扎西想到了自己远在日喀则的父老乡亲,他们不也正是因为没文化,才一辈子没法离开那片草原吗?想到这里,他的心软了,尽管曾经有一万个不愿意,可他还是留下来了。

  留下后他才发现,教书还真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使!整个“鱼水小学”就他一名教员,下面还有40多个学生,他要同时担任三个年级的教学任务。这对于第一次担任教师的拉巴扎西来说,实在有些勉为其难。

  采访中他告诉我们,为了上好第一节课,他备课就花了足足三个多小时。可他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的学生却一脸茫然地盯着自己。这时,一个年纪稍大的学生用半生不熟的汉语告诉他:“老师,你说的话我们都听不懂。”原来,藏语和汉语一样,也有地方方言之分,他的日喀则藏语这里的学生都听不懂。看来,要想给孩子们上课,他自己先要学习。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一有空就和孩子们连说带比划地进行交流,还专门拜几名年纪稍大的学生为师,向他们学习本地方言。半个月后,他终于能和孩子们进行正常交流了。

  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每次上课,拉巴扎西都一句藏语、一句汉语耐心进行翻译,正常的一节课用45分钟,可他每节课一般要用一个半小时,直到学生们听懂了、明白了,他才下课。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教书的经验,要想让孩子学到知识,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和孩子们多吃点苦,多花点时间。尽管方法有些笨,可确实挺管用。

  困难还远不止这些。由于永久村驻地偏僻,每次开学前,拉巴扎西都要到十几公里外的镇上,为学生背回厚厚的课本和辅导书籍。2005年的春节开学前,他再次到镇上背书,回来快到学校时,由于天黑路滑,加上背着沉重的书籍,在经过一条小沟时,他一不小心掉进沟里,脚关节当即被扭伤,动弹不得。幸好村里的一位村民发现他后,把他背回了学校。可对于这些困难,他往往不当回事。

  把信息文明的种子播进藏族孩子的心中

  山外早已进入数码、信息时代,可在这个远离都市的藏族小村落,还是信息的荒漠,这里的孩子们连电脑这个名词都有些模糊。

  2005年的寒假,拉巴扎西到拉萨出差,在拉萨,他看到所有的小学都设有计算机课程。想想自己的学生连电脑是啥样都没见过,他心里有些发酸。回到学校后,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要让自己的学生也学习电脑,让他们从小接受信息知识。

  可仔细一算,购买一台电脑、再配上一台打印机,至少得花4000多元,相当于是他两个多月的工资。他心疼了——家里正在读书的妹妹需要他来供学费,年迈的父亲经常生病,还指望他寄钱回家治病,4000元,这可是他妹妹一年多的生活费!可是在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还是瞒着家人,东拼西凑了4000元,一咬牙,购买了一台电脑和打印机。对此,和他一同入伍的个别老乡很不理解,对他说:“你这么做又是何苦呢?这儿又不是你家。”可他的回答却简单而现实:“有了电脑,不仅学生们学到了电脑知识,我自己以后制个课表、订个计划什么的,也方便多了。”

  电脑买回来那天,学生们一个个带着好奇的眼光,围着电脑叽叽喳喳议论个不停,那高兴劲就像过藏历年一样。而他却一边小心翼翼拆开包装箱,一边安慰学生们说:“别急,以后会让你们看个够。”

  电脑虽然买来了,可他自己也是个只有初中文化的“电脑盲”,怎么教学生呢?于是他从镇上买来厚厚的电脑书籍,订阅了《电脑知识》杂志,如饥似渴地啃了起来。半年后,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报名参加了计算机等级考试,顺利拿到计算机一级证书,而且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基础知识。

  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接下来就是如何教学生们学习电脑知识了,拉巴扎西为学生们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开始,一些学生出于好奇,学习积极性很高,可由于这些学生连汉字都没认全,要他们学习这些电脑知识,真有些为难他们。为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如电脑知识学得好的学生,还优先被评为“三好学生”,还给予他们奖励大红花,让他们成为班骨干等等。

  如今,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他所带的学生几乎都学会了汉字输入等一些基本电脑常识,一些学生还学会了上网。看到孩子们取得成绩,他高兴地说:“我这几千块钱还花得真值!”

  上课时是“兵老师”,下了课是“兵爸爸”

  在这所学校里,一些学生入学时只有四五岁,有的孩子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有一次,拉巴扎西在组织学生上课时,年仅四岁的小白玛憋不住,把大便拉到了裤子里。看到这情形,拉巴扎西非常生气,他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把小白玛狠狠地批评了一通,年幼无知的小白玛吓得哇哇大哭。看到孩子伤心的样子,他又开始内疚和自责:作为孩子的老师,自己不就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吗?孩子年幼无知,自己怎能这样对待他们呢?想到这里,他开始耐心哄小白玛,并帮小白玛换下裤子,洗干净后又在炉灶旁烤干。看到老师为自己忙碌的样子,小白玛笑了,他也笑了。

  从那以后,拉巴扎西便无偿担当起了照顾孩子的任务。在课堂上,他是一个拿教鞭的“兵老师”,课余时间,他还扮演着“兵爸爸”的角色。对于一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来说,要当一个称职的“兵爸爸”,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对此,拉巴扎西直言不讳地说:“照顾孩子比每天跑个10公里都累。”

  拉巴扎西仔细了解和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及个性特点,哪个学生喜欢欺负其他同学,哪个孩子不喜欢和别人说话,哪个小不点儿有尿床的习惯等,他都能如数家珍。

  每天中午,一些家离学校比较远的学生要在学校吃饭,拉巴扎西得给这些学生热饭。央珍家庭条件不好,父母每天给她准备的都是些糌粑。看到其他同学都带着风干牛肉、鸡蛋等香喷喷的饭菜,她总是眼馋得不行。看到这情形,拉巴扎西每顿饭都会特地为她煎一个鸡蛋,或者给她炒一个小菜。每次到镇上,他还会为她割一点瘦肉,单独为她煮一碗香喷喷的肉汤。每当看到小央珍开心地吃着他煮的肉汤时,他心里总是乐滋滋的。

  二年级学生平措的父母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生,是爷爷从小把他拉扯大的。他性格内向,怕见生人,经常受其他同学的欺负。为了能让他和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拉巴扎西不但多次批评那些欺负他的同学,还鼓动大家一起来关心平措,一起主动和他玩耍。慢慢地,平措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开始好转了。

  为了让那些年纪较小的学生中午能睡个午觉,拉巴扎西还从教室隔壁腾出了一间空房,又从部队战友那儿找来褥子、被子。有的小孩有尿床的习惯,他就每天中午定好时间,按时提醒他们撒尿。在他的细心关照下,孩子们在学校午睡,很少发生尿床的现象。

  如今,拉巴扎西不仅能熟练担任教学任务,而且能担负起照顾40个学生的日常生活。谈起照顾孩子的经验时,他有些不好意思,黝黑的脸上泛出了红晕。他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其实没啥经验,只要爱孩子们,对他们细心一点,谁都能做到。”拉巴扎西的汗水没有白流。去年年底,在驻地八一镇十几所小学的统考中,拉巴扎西所教的一、二年级的藏语、汉语均获了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本文照片杨志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