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前往北京参加国庆活动并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心里特别高兴,这是一种非常高的荣耀和莫大的鼓励!”作为13名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之一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西藏自治区代表宋玉刚显得尤为激动。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随着宋玉刚在电话中满怀兴奋的讲述,也把记者的思绪带得很远。

  在墨竹工卡县日多寺所在的那座山上,一条条经幡横亘在两个山头之间,迎着山风飘舞。山脚下,日多河昼夜不停潺潺地流动着,汇入拉萨河。日多乡小学就坐落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之中。

  这里也是宋玉刚所挚爱的地方。是的,这里有他的事业,有他的爱情,有他可爱的学生们,有他幸福的小家。

  刚刚进入不惑之年的宋玉刚,脸上总是挂着淳朴的笑,少言寡语,甚至有些羞涩。但只要谈起学生、谈起学校、谈起相濡以沫的妻子,眼睛里便立刻闪出一丝光芒。

  1998年,从拉萨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宋玉刚,在工作一年后,调入更加偏远的墨竹工卡县日多乡小学。

  “说实话,当时心情有些失落。校园很简陋,地处偏远,像是与世隔绝。”宋玉刚回忆说。

  但不曾想到,若干年后,这里会成为他深深眷恋的地方。

  刚搬来日多乡小学,宋玉刚住在简易的土坯房里。冬天,刺骨的高原寒风从墙四周往里灌;夏天,雨水从屋顶往下渗,“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雨雪过后,土坯房千疮百孔。宋玉刚找来泥巴糊墙、修补房顶,借来梯子清扫积雪。每当这个时候,尚年幼的藏族学生们便会主动过来帮宋老师一把。也正是孩子们的淳朴善良,深深打动了他,虽远离家乡内心却时时涌动着丝丝暖意。

  接下来的日子里,说藏语、吃糌粑,宋玉刚成为藏族学生爱戴的“汉族阿爸”。工作以来,他去过每个藏族学生家里家访。山路崎岖,高原缺氧,路途漫长而艰辛,他却从未中断。

  “学校每年有风季,孩子们容易感冒。每天晚上,我必须仔细检查完每间学生寝室才能安心休息。”宋玉刚说。

  就在宋玉刚逐渐开始适应山区教学环境的时候,爱情也悄然降临。

  2004年,一个名叫德吉措姆的漂亮藏族老师调入日多乡小学。

  接下来的日子里,宋玉刚对德吉措姆格外关照。下课的铃声响起时,他会把自己特意准备的甜茶或酥油茶递到德吉措姆的手中。寒冷的冬天,他又会把自己房间的火炉生得旺旺的,让德吉措姆过来取暖。

  两年后,宋玉刚和德吉措姆喜结连理。这对伴侣,一个是汉族,一个是藏族,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们“汉族阿爸”、“藏族阿妈”。

  是的,幸福的家庭,是事业成功的加油站。夫妻之间的相搀相扶,让宋玉刚在自己的梦想之路上铿锵前行。

  在工作中,带着满腔的激情,宋玉刚开始了自我的不断超越。2001年取得南京晓庄学院专科学历,2011年又取得了咸阳民族学院本科学历。现任学校副校长,并兼任班主任和学校电教工作,负责学校的远程教育项目,小学一级教师。

  同时,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2004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和市级“优秀电教员”;2009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被授予“全国宝钢杯中小学杰出中青年教师”荣誉称号;2011年被墨竹工卡县团委评选为“优秀青年”称号;2012年被评为市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荣誉。

  虽然现在的宋玉刚已是小有名气,但他的生活依旧。上课、备课、改作业、关照孩子们的起居、个别辅导、家访……忙得不亦乐乎。

  “接见时,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作为一名在藏区工作的汉族教师,自己不仅要有真心、诚心、爱心,同样也要做好学生的‘塑心’工作。所以,今后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宋玉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