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委托,国家法官学院青海分院于2025年10月14日至10月24日在国家法官学院青海分院、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培训基地举办全省法院汉藏双语法官培训班。特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培养培训专家库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教育部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特邀兼职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民族法律文化分会执行会长、甘肃省法学会简牍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通汉藏英三种语言文字的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中青年学者;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法律史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获得者、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国家级科研平台——“高科院”高原民族文化方向学科带头人;国家法官学院青海分院、国家检察官学院青海分院、中国人民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法学院司法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等兼职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5所高校汉藏双语法学人才培养培训特聘专家、2025年度青海省委人才办和青海民族大学全职直接引进高层次人才、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杰·隆英强教授到国家法官学院青海分院授课。


授课围绕“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学深悟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草案)》审议的几点思考》”“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涉藏地区法治建设”“法治中国背景下扎实推进涉藏地区普法宣传与司法审判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中华各民族法律发展的主要路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规范汉藏双语法律翻译与司法实践技能”等内容展开,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的专题研讨与思想碰撞,为全省法院系统汉藏双语法官搭建起了科学系统的理论框架体系。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法官运用双语开展公正审判的能力,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法治国家的工作步伐,最高人民法院和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等积极展开了一系列法官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专业翻译规范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双语法官短缺、民族地区整体司法实践经验不高的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和发展汉藏双语法官培训工作体制机制,采取每年集中多种模式免费培训的举措,尤其是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与拥有法学专业和藏语言文学专业的南杰·隆英强教授这样特殊复合型专业人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大力培养既通晓汉语言文字和法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凭借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文化理念审理案件的双语审判人才,不断满足民族地区日益增长的双语诉讼需求。南杰·隆英强教授22年来全面参与推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教育、边疆法治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民族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我国宗教中国化和民族工作法治化等利国利民之良法善治事业,进而在民族边疆地区扎实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诸多重要的法律法规、巩固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等方面作出了具有特色优势的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