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展览的观众聚精会神地坐在大荧幕前欣赏微电影《梦》 摄影:徐慧中
第二届“和美西藏”美术作品大赛展上,有一部分区域,是留给新兴艺术形式——微电影。
此次放映的微电影有四部,分别为《梦》、《飞》、《西藏2012》、《情系玛吉阿米》。
微电影《梦》,是导演陈鹏拍摄的一部涉藏题材微电影,讲述的是少年顿珠和父亲丹增关于藏族传统乐器——扎木年的故事。
少年顿珠喜欢玩摇滚,不仅在学校组了乐队、还在酒吧驻唱。这让让父亲非常看不惯。顿珠从小就学习扎木年,现在却因为玩摇滚、练吉他抛弃了扎木年,父亲非常失望。顿珠经过内心的挣扎,终于决定,跟随父亲的脚步,捡起扎木年,并在校晚会上专门献上了一首《父亲》,送给丹增。
影片刚开头,便采用了以寻梦为主题的音乐《北京、北京》,主角顿珠手持吉他,在舞台上忘情演唱。此刻的父亲丹增,却大汗淋漓地骑着自行车,前去酒吧看顿珠驻唱一事是否属实。平行蒙太奇的使用,让顿珠和丹增情感发生交汇——顿珠在酒吧实现着自己的梦想,父亲希望顿珠传承扎木年的梦想却破碎了。
这之后情况直转急下。少言寡语的父亲告诉顿珠要多多练习扎木年,但顿珠却一直偏爱吉他。直到有一天,疼爱顿珠的父亲狠力拽下顿珠的耳机,顿珠才明白过来,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在影片的最后一段,顿珠的扎木年演出结束之后,父亲拍了拍自己的自行车后座,接顿珠回家。画面突然闪回到小时候父亲接顿珠回家的场景,这不仅仅是父子俩的重归于好,还表示了扎木年的传承将继续下去。
扎木年历史悠久,起源众说不一。有的认为:扎木年是古代由印度传入西藏的一种多弦乐器演变而成;有的根据藏文古代文献《西藏王统纪》的记载,判断扎木年是于唐代从内地传入西藏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为数较多的西藏学者认为扎木年源于西藏本土,是藏族自己创造的乡土乐器,约有六七百年的历史。
这种传统乐器的保存,在现今的青藏高原地区早已不多见。很多类似于顿珠的少年,在学习了传统乐器之后纷纷投入现代乐器的怀抱。顿珠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更是值得赞扬的。
该片从亲情的角度出发,讲述的却是传承的故事。综观世界各国,无论是主体文化还是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与传统的冲突几乎都无法避免,因而对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不仅是刻下中国社会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也是国际社会的关键话题之一。
该片呼吁西藏传统文化的回归,弘扬了文化保护的“正能量”。这正是现今生活所需要的。几位来观看画展的观众看完此片,都对扎木年产生了好奇心,也想要进一步了解扎木年,更对保护藏文化传承藏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中央政府对藏族文化保护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也取得了很多好的成果。早藏族宗教寺庙建筑的修复方面,采取“修旧如旧”的方案,既加强了其坚固程度,又保持了原有的古色古香的艺术风格,比内地很多地方做得还好;民间手工艺品的生产和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资助;随着政府的日益开明和自信,对于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也越来越得到贯彻落实。当然,这次展览上,微电影《梦》为宣传藏民族文化,也是对文化的保护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