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研究

近日,由乐山市作者廖立先生,历时二十多年搜集编著的长篇史志类新书《中国藏军》,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确实是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研究或专门研究藏军的专著,可以说填补了中国藏学研究的一个空白,来自军队的同志也认为这部书同时也填补了中国军事史学的一个空白。”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格勒,在《中国藏军》前言中,如此写道。

藏军揭秘意义重大

初见廖立,瘦瘦的身材,左肩挎一棕黑混色的公文包,右手提一绿色的环保袋。公文包,鼓鼓地,一些文件还露了出来。环保袋,也是满满的,部分资料溢出袋外。

问他累不累,他说,这样大包小包出门,早就习惯了。因为包里装的都是关于《中国藏军》的重要资料和有关部门和领导批示的材料。不管走到哪里,他都带着,就连去年5.12地震时,他也就只拿了资料,跑出门。“人在,资料在。”廖立说。

正因《中国藏军》题材独特,意义重大,一经出版,备受关注。

“从军事史学的角度来论证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并进行科学严谨、详细的论证,《中国藏军》是我看到得第一部专著。”原中共西藏自治区第一书记、原西藏军区第一政委阴法唐,在序言中,如是说。

长达35万字的《中国藏军》,主要反映西藏地方民族代本军从1792年由清朝乾隆皇帝批准成立,到1970年经中央军委撤消建制,前后178年的重大历史事实。文中高举祖国统一旗帜,讴歌蒙、藏、满、汉、回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来侵略势力的爱国主义精神;肯定藏军在清代为维护祖国统一、保卫西藏边陲所作出的贡献,介绍藏军吃苦耐劳、简朴诚实的民族素质,也揭露农奴制军队的弊端和藏军参加1959年叛乱的罪行。此书再现藏军礼仪、惩戒、殡葬等前所未闻的风俗戒规,描写僧军、军乐团、藏戏、堆谐、歌庄、跳神、发咒、摸顶、铁棒喇嘛、乌拉队伍等鲜为人知的地方民族风情。

责任使命坚持研究

有些人曾问廖立,“为什么要去研究西藏地方民族代本军这样一个既冷门,又陌生的学科?”廖立直言,在西藏生活了整整13年,对那片故土,他有太多的情结。

“15年前,西藏军区党史办主任赵显德回乐山探亲时告诉我,藏军史料是我国军事史学的一项空白,希望我能继续研究,许多老首长生前也寄予了热忱的期盼。”当身边一位又一位当事人和见证者相继去世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他拿起笔,重新整理这段被遗忘的史实。

“起码不下20个国内出版社对此题材很感兴趣,但因为各种因素都没能达成出版协议。”一路走来,他遇到了太多艰难。“我只是一个人事干部,既非专家、又不是学者,要完成这样一部学术专著,难度非常大。”

1986年,廖立奉命调入西藏军区政治部联络处,任藏军史料调研组组长。在通过调研、查阅和访问后,他先后收集整理了360多万字的资料。同时毕业于西藏大学的他,有较扎实的古汉语、藏族语言文学、英语基础及相关军事知识,所以能准确地解读清代《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等难解条例。转业地方后,在乐山市人事局的长期工作,人事编制的业务知识,使他弄懂了藏军成立的职责义务,编制行文,深入了解了藏军属性。二十年来,廖立以执著的精神,坚持不懈搜集有关藏军的历史资料,孜孜不倦地深入研究藏军的功和过,从来没有停止过。

2007年底,廖立得知当年他主笔的《藏军的起义投诚及改编》文稿,早在1991年5月,已被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记录》一书收录。这给他很大的鼓舞,也给《中国藏军》的出版带来了契机。

经过中共中央统战部批准,2008年初,廖立得到全国政协新闻办及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正式约稿通知。2009年5月25日,史学著作《中国藏军》问世了。6月5日,此书在全国新华书店、卓越网、中国图书网上架。这部受世人关注的专著,开启了历史上新的一页。

作者简介

廖立,生于1957年3月,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人。1976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于西藏部队。1979年7月考入西藏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3年7月毕业回部队任教员、政治指导员。1986年3月,奉命调入西藏军区政治部联络处,任藏军史料调研组组长、涉外宣传干事、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厅特邀记者,主笔《藏军的起义投诚及改编》一文。1989年8月转业,在乐山市人事局从事文秘、人事政策调研工作至今。20年来一直潜心于藏军问题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