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8日下午, 第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
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共评选了5名获奖者和5名提名奖。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卓嘎在获奖之列,其他几名获奖者为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所长、清华大学“长江特聘教授”王小云,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付玉杰,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杨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谢毅。卓嘎还荣膺“西部特别贡献奖”。获得提名奖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惠,总装工程兵技术装备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拴勤,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吴骊珠,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副院长黄如,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傅绥燕。

卓嘎,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高原天气研究室高级工程师,中国气象学会第25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委员,西藏气象学会常务理事。1989年到南京气象学院就读于天气动力学专业民族班,1994年毕业回到西藏气象局从事天气预报业务工作,1995年回到南京气象学院攻读气象学硕士,毕业后直接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攻读气象学博士。
卓嘎在攻读博士期间对夏季青藏高原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她的博士论文对夏季青藏高原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统计以及诊断分析,并结合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青藏高原对流系统发展和移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她的研究表明,通过深化高原气象观测试验,收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探测资料来改善中尺度模式对于高原物理状况的描述,进而模拟和预报高原对流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进一步提高青藏高原天气预报预测的准确率极具意义。
2002年博士毕业以后,她主动要求赴韩国延世大学大气科学系继续博士后的研究工作。2003年,卓嘎回到西藏,在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从事高原气象研究工作。“我现在主要做高原气象研究,侧重利用已经耦合的MM5与生物圈模式(SiB2),对青藏高原和大气环流特别是与大气行星边界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此外,结合卫星遥感资料,尝试将卫星资料以及多年观测资料运用到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之中,以期改变过去总是将青藏高原作为影响因子研究的局面,逐步将数值预报较好地解释、运用于高原范围的天气预报。”
近年来,卓嘎先后参加了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西北重大干旱形成和预测的研究”、中国暴雨(“973”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并且在《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等气象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了《青藏高原东北侧干旱的数值试验》等数篇文章。今年,她申请到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西藏农牧区植被遥感监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该项目将结合常规气象资料与卫星遥感资料,探讨西藏主要农牧区的植被生态环境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互馈作用。项目的开展对进一步发展当地的农牧业生产、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有极为深远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联合举办。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工作委员会委员由各科学研究领域的1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教授担任评审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担任主任。
诞生于1998年的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是当今世界唯一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奖励和资助从事生命科学和基础科学领域所有女性的奖项,由欧莱雅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创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于2004年7月21日成立,作为“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中国的延伸和发展。评选活动的目的在于表彰那些在科学研究和科学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青年女科学家,激励更多的年轻女性投身到新时期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中来,为女性科技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营造氛围,为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贡献。
这次评选,在同等条件下,注重考虑西部地区、艰苦行业、主要研究工作在国内完成的青年女科学家。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坚持认真严格、公正公平的评审原则,涵括数学、化学、气象学、物理学、电子科学等基础科学领域,表彰在这些学科中有突出贡献的青年女科学家,激励更多女性投身科学研究事业。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每年评选一次。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每人获10万元人民币奖金,5位提名奖获得者每人获1万元人民币奖金。(资料及图片来源:千龙网 科技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