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大项目《中国唐卡艺术集成》示范本青海省“吾屯卷”1月30日在京首发。本卷图集展现了唐卡艺术与“热贡之乡”青海吾屯的历史人文、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民俗生活的血缘关系,印证唐卡是藏族人民生产、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产品。
据介绍,从大量普查资料中精选精编的《中国唐卡艺术集成·吾屯卷》,文字约10万字,图片约400幅并附1个多小时的影像资料光盘。本图集将唐卡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和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考察,包括唐卡的分类、唐卡的供奉、制作工序、绘制工具、唐卡艺人传承脉络等。同时,本图集还收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以及与唐卡有关的传说与艺诀。此外,项目实施单位将采录的动态影像资料精心剪辑刻录成光盘,形成了一份完备的“文字、图片与动态影像”三维立体的关于藏区唐卡艺术的文化档案。
《中国唐卡艺术集成》除“吾屯卷”已正式出版外,目前已完成普查与编纂工作的还有青海玉树“藏娘卷”、四川甘孜德格“八邦卷”、云南“迪庆卷”、甘肃“甘南卷”、“西藏卷”等项目陆续进入方案设计与论证实施阶段。这些卷本将于今明两年陆续推出。
据悉,中国民协本着“边疆优先、少数民族优先、濒危优先”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立项原则,于2004年已确定对藏区唐卡艺术进行抢救性普查,在此基础上编纂出版《中国唐卡艺术集成》,以进一步展现我国唐卡艺术全貌。2005年8月,在青海省文联及民协的主持下,作为抢救工程唐卡艺术专项示范试点工作在青海黄南州同仁县吾屯村率先展开。这项由专家学者、人民团体为实施主体的抢救工程项目,组织机构完备,设计方案合理,实施普查科学全面,调查采录深入细致。2006年,藏区三大唐卡画派西藏自治区勉唐画派、钦泽画派和四川甘孜州噶玛嘎孜画派以及包括吾屯唐卡艺术在内的青海同仁县“热贡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卡”是藏语译音,意为卷轴画,是以藏文化历史和佛教经典所述为基本题材绘制而成的独具特色的古老的绘画艺术形式之一。唐卡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最早发端于吐蕃时期,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的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地的藏族、蒙古族、土族、羌族等普遍信奉藏传佛教民族的民众中广泛流传,唐卡艺术在缅甸、泰国、印度、尼泊尔、锡金、蒙古等国也有流传。唐卡艺术取材广泛、内涵丰富、技法复杂、用材讲究。它反映藏传佛教的历史、教义、人物,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科技、民俗、天文、地理、医药、自然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