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领导人多次赠送给西藏的礼物中,对勘本的藏文《中华大藏经》是重要的一种。有“藏文化百科全书”之美誉的藏文《大藏经》是以佛经为主的藏文古籍丛书。中国历史上明清以降,官方曾多次出资编纂。
198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对勘出版藏文《大藏经》工程启动。20年来,对勘工程有序进展并屡传捷报。在即将竣工之际,接受采访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大藏经》对勘局常务副局长周华难掩心中喜悦。

竣工在望
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和《丹珠尔》两大部,共有经典4570部。《甘珠尔》藏语意为“佛语部译文”,包括显、密、经、律的佛教原始经典。《丹珠尔》意为“论述部译文”,是佛陀弟子对佛语的阐释和论述的译文集成,包含哲学、逻辑、文学、语言、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建筑等大小五明学科。藏文《大藏经》是藏文化的大成集。
1986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后不久,即向中央政府申报对勘、整理和出版藏文《中华大藏经》。时年项目获批后,政府以3000多万元人民币专项资金资助,后经历次追加,累计已有4100多万元。项目还成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7•5”规划国家重点项目、被列入“9•5”国家出版计划。
常年担任《大藏经》对勘局常务副局长的周华对对勘的情况非常熟悉:“为推进对勘工作,1987年在四川成立对勘局,到2005年8月,总共124部(含4部目录)的《丹珠尔》已全部出版。由于对勘《丹珠尔》积累了经验,《甘珠尔》出版的速度比较快。”周华表示,目前对勘审稿已全部完成,正在验收,“我们争取在2007年底竣工,最晚不超过2008年6月”。

对勘以德格版为母本
对勘藏文《大藏经》,首要的问题是以哪个版本为依据。《丹珠尔》共4种版本:德格版、纳塘版、卓尼版和北京版,《甘珠尔》有十几个版本。周华介绍说:“我们以德格版为依据,原因有3。”
其一,德格版刻版和印刷质量最好,历代多次编纂都以德格版为母本。
其二,校订德格版《丹珠尔》和《甘珠尔》的学者西钦•次成仁钦和司徒•曲吉迥乃,在康区非常有名。校订严谨,版本权威。
其三,刊刻德格版的德格印经院是藏传佛教印经中心之一,兼容并蓄,藏书量大,又以刊刻《丹珠尔》和《甘珠尔》闻名于世。而且“文革”中没有受到破坏,德格版经书一直还在印。
周华解释说,对勘就是把德格版作为母本,全部录入,然后对照其他版本,将不同之处对勘录入后做篇尾注。

藏学泰斗加盟对勘
对勘藏文《大藏经》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诸多版本互校对勘难度可想而知。周华感叹:“《丹珠尔》4种版本还好说,《甘珠尔》我们选择了8个版本。一个人的马虎,就会有一连串的错误。所以要反复核对。首先要把母本对勘,再把其他版本拿来对,因此最难的是准确无误。这可能比出版任何书都难。”
不过,一批藏学泰斗的加盟让周华放心很多。
对勘工程几乎收罗了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顶级的大批藏学专家。国际著名的藏学家刘立千先生、拉萨的恰白先生、强巴赤烈先生等担纲顾问,其他包括土登尼玛活佛、资深编审更登、资深专家吉明、阿旺教授等也都在藏学出版界赫赫有名。
“《大藏经》是经书,绝对不能错。我们自己在一遍一遍审,稿子完了之后再由专家审。”有这些人把关,周华相信质量可以保证。

对勘经书不署名
如此浩大的工程,历20年之功,可算千秋伟业。但在已经出版的经书中,却没有对勘者的姓名。
“藏族比较忌讳在经书上写自己的名字。经书供人朝拜,怎么能把自己的名字署在上面。我们尊重民族习惯,大家都赞同不署名。”记者在120部的《丹珠尔》正文中没有看到任何对勘者的名字。
很多人有感于对勘《大藏经》的无量功德,纷纷伸出援手。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1995年《丹珠尔》第一部首发式上代表佛教界捐助10万元,资助对勘工作。“听说我们需要插图,藏区的白雅活佛主动无偿提供图片,很多寺院、个人也都无偿把收藏的唐卡佛像提供给我们。大家都愿意支持我们,都在积公德。”周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