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的次仁卓玛,盘腿坐在床上,回忆起琼追活佛创建古入江寺的情景,仍然充满感情。那时她十二三岁,毅然改信苯教,出家做了尼姑。
最近几十年,一个湮没在西藏历史迷雾中的古老王朝渐渐浮现——象雄王朝不但将藏文明的发生年代大大提前,同时也改写了藏文明的发生地点——由藏南谷地转移到荒凉的藏西北高原阿里。在象雄文明的种种争议中,象雄都城穹隆银城最为引人瞩目。
“我家住在札达。那时我还小,只有十几岁,琼追大师不到40岁。因为建寺庙,他经常去印度买材料,路过我们的村子,听过他弘法,我就追随他。”次仁卓玛盘腿坐在床上,回忆着大半个世纪前的往事。这是古入江寺外藏医院的一间土墙房。苯教寺院僧尼分开,所以她住在外面。次仁卓玛法名桑庆拉姆,是唯一一位曾受琼追大师亲炙的在世弟子。1936年,当琼追大师创建古入江寺时,她就来到这里,出家做了尼姑。“我父辈都信佛教格鲁派,家境很好,属于农奴主吧。所以我出家信奉苯教,还需要不少勇气呢。”回忆起当年壮举,她微微一笑。
“琼追大师为什么在这里建寺,你知道吗?”我问。
“是因为穹隆银城吧,他说卡尔东是穹隆银城,是象雄的都城,还有真巴南喀大师的修行洞。那时候,阿里没有一座苯教寺院,他看到很难过,就想在这里弘法。”
噶尔县的古入江寺坐落在象泉河北岸一座山崖下,长方形的大院子,一组低矮的建筑群。真巴南喀大师修行洞就在寺院旁的山崖上,又称雍仲仁钦巴瓦,崖壁上有几间小屋,经幡飘舞。古入江寺的大门朝东,面向1公里外一座高不过百米的小山头,那就是卡尔东。一眼望去,那是一座十分普通的土山。
“他那时就已经知道穹隆银城了吗?”我大吃一惊。
“他跟很多人说过,穹隆银城就在卡尔东。见一个,说一个。大家都知道。”
琼追·晋美南卡多杰是那曲巴青县人,出生于1897年。苯教发源于阿里地区,但是自从10世纪以后,佛教兴起,苯教逐渐被排挤出阿里和卫藏,转移到边远的藏东北多康地区。如今的那曲和昌都,佛教之外,苯教依然盛行。琼追从小就生活在苯教环境中,家庭富裕,但他从小就决意皈依教门,1911年在路布寺出家。1919年,他离开了家乡,前往卫藏地区,在日喀则的著名苯教寺院门日寺,他跟随堪布平措罗追潜修宗教哲学,并被正式授予比丘戒,法名为雍仲坚赞白桑布。琼追虽然是正宗的苯教徒,但他佛苯双修,非常开明,不存门户之见。此后他云游四方,随处修行弘法。
在琼追的游历生涯中,苯教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错,自然是重中之重。他熟悉苯教典籍,了解象雄与苯教历史。当他看到这片苯教发祥地的土地上已经没有苯教徒了,十分痛心,发愿重兴阿里的苯教。但是选择古入江这个地方建寺,却有特殊的考虑,因为他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卡尔东就是传说中的象雄王宫穹隆银城。
象雄是上古时期出现于藏西北的一个强大王朝,公元7世纪被吐蕃所灭,其都城穹隆银城从此失去踪影。在1924年的阿里之行时,琼追大师就已经确信卡尔东就是穹隆银城了。那一次,他与博尼加赞大师一同转完冈仁波齐神山后,去了芝达布日寺,又拐到这里,参拜了真巴南喀大师的修行洞和卡尔东的石佛像,最后去不远的曲龙村修行了一百天。
琼追大师去曲龙村,不单纯是修行,正好顺便看看那边的曲龙遗址——因为,有人主张那边才是穹隆银城。也许他还想与曲龙村人商量修建寺庙。当时,卡尔东周围这一带的土地,都属于札达县曲龙村——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调整行政区划,把古入江寺和卡尔东都划给了噶尔县门士乡,从此分属两县。琼追大师想在这里建苯教寺庙,除了与当地僧俗官员搞好关系,首先要经过曲龙村头人的同意。
次仁卓玛说:“曲龙村信佛教,比较虔诚,琼追大师总是说苯佛一家,感动了他们。他在印度的时候,这边派人派马从印度请他回来,捐地给他建寺庙。他那时身体好,亲自带人去印度买木头,用牛车从札达运过来。”
根据德康·索朗曲杰先生的介绍,建造寺庙时,琼追的父亲仍然健在,用35匹牦牛派人送来了一套《甘珠尔》经、一套《丹珠尔》经和其他经文;1936年,著名苯教寺院门日寺堪布丹巴罗追应邀前来,同意将古入江寺作为门日寺的分寺,还认定琼追为8世纪苯教圣人真巴南喀的转世。阿里地区的苯教香火,中断千年之后,又重新燃起。琼追大师成为苯教后弘期在阿里复兴苯教的第一人。
我觉得,琼追也是有意识寻找穹隆银城的先驱之一。他找到了,或自以为找到了,因此建了一座寺庙守护它。象雄是苯教的母体和精神故乡,苯教的所有骄傲、光荣和温馨记忆,都停留在那个遥远的年代,难怪苯教徒们始终不懈地寻找它的踪迹。
古入江寺的僧人楚成丹巴正在为丹增旺扎的灵塔整理哈达。
丹增旺扎活佛是古入江寺第二任堪布,他于2007年圆寂,
除了精通苯、佛教理,他在历算、藏医方面也造诣颇深,还是阿里藏医院的创办人之一。
古入江寺僧人的信念
从外表看,古入江寺与其他藏传佛寺没有多大区别。正殿中央是琼追大师的灵塔,挂着一张他的大幅黑白照片。镜框里,中年的他侧身盘腿坐在地上,头戴苯教的莲花帽,捧着经书的双手搁在膝上,身板挺直,器宇轩昂,目视前方,身后投下浓重的阴影,背景是几幢低矮的土墙房屋——那是他自己建造的寺庙吗?琼追大师1956年圆寂,不满60周岁,但他应该不会有太大遗憾。1954年,在冈仁波齐转山时,他遇见了一位来自家乡巴青县的苯教僧人丹增旺扎,十分出色,足以托付自己的事业。
丹增旺扎晚年经常在山崖上的修行洞闭关,就是真巴南喀大师留下的修行洞。真巴南喀是苯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噶尔县文化局的扎西局长说:“传说真巴南喀大师在这里修行了300多年。他是象雄王的儿子,长了3只眼睛,他是永不圆寂的。他最后虹化了。他坐的地方,地底下钻出来一个与他一模一样的石像。这个石佛像就在卡尔东,我们等会儿去那边,会看得到。南喀大师的修行洞在雍仲山,雍仲山在穹隆银城旁边,经书上就这样写。”
谈到经书上的证据,那就要请教古入江寺僧人楚成平措了。噶尔县文化局扎西局长说,真正在苯教教理方面能够继承丹增活佛衣钵的,就是这位喇嘛,别看他年纪轻,但读了很多书,学问高深。很巧,1974年出生的楚成平措也是巴青县人,在丹增活佛圆寂前一年,他才来到古入江寺,就像当年丹增旺扎遇上琼追一样。楚成平措的小屋在正殿阁楼上一间小屋里,我进去的时候,正好有一对进香的夫妻朝他跪拜,双方用藏语问答,他则从药瓶里倒出一些东西,包裹好递给他们。
“穹隆银城在卡尔东,各种经书上一直都这样记载。”楚成平措说话也带点童音,“琼追大师当年在这里建寺庙,就是因为穹隆银城在这里,他说要在这里建,只有这里建才行。这是格隆活佛说的。格隆活佛生前还说,哪个人敢说穹窿银城不是卡尔东,请他来我跟前说,我会用证据让他哑口无言。他生前没有人敢挑战,他圆寂后,才出现质疑的言论。”古入江寺的历代主持喇嘛,都对卡尔东是穹隆银城坚信不疑。我觉得最奇怪的是,那些寻找穹隆银城的历史学者,似乎从来就不知道,古入江寺的苯教僧人们早就确信自己发现穹隆银城了,并且已经守护到第3代。
挤进我们车里,一同前往卡尔东的,还有一位从门士就搭我们车的老人,看上去像是来古入江寺朝拜的香客。我很奇怪,他为什么也要去看象雄遗址?他不吭声,我也不便询问。越野车来到河流汇合处,溯曲那河北上几百米,然后直接冲上右边的荒漠化山坡,来到山顶,前方出现一座金字塔形的山峰,大家下车。卡尔东遗址到了。
风非常大,吹得我们踉踉跄跄。绕过金字塔右边的斜坡时,我才发现,这座山头并非天然形成的,满地都是包裹着砾石的大土块。拐到金字塔后面,终于看明白了卡尔东的地势:这是一条从北面奔来的长舌形小山脉,东南西三面,被象泉河及其支流曲那河冲刷环绕,形成险峻的悬崖。金字塔像一枚巨大的舌钉,钉在狭窄的山脊上,成为阻挡唯一的北部通道的堡垒。往远处眺望,西部是土黄色的连绵群山,象泉河蜿蜒消失在峡谷间,东边却是一片宽阔的河谷,天际线上,七八十公里外的冈仁波齐神山赫然在目。
这里真的是象雄王国的都城穹隆银城吗?象雄是一个迷雾重重的王国。关于它的记录都是片言只语,散布在浩如烟海的藏文、汉文和苯教经籍里,带有传说性质,并且往往相互矛盾。我们只有一个大略的了解。在汉文史料里,象雄被称为“羊同”。很幸运,唐太宗时期,象雄曾与唐朝互通使节,因此唐代典籍留下一些记载。《通典》称:“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东西千余里,胜兵八九万人。其人辫发毡裘,畜牧为业……无文字,但刻木结绳而已。刑法严峻……”一般认为,这些记述还是可信的,广大的藏西北地区,都属于象雄。
古入江寺的僧人楚成丹巴正在为丹增旺扎的灵塔整理哈达。
丹增旺扎活佛是古入江寺第二任堪布,他于2007年圆寂,
除了精通苯、佛教理,他在历算、藏医方面也造诣颇深,还是阿里藏医院的创办人之一。
古入江寺僧人的信念
从外表看,古入江寺与其他藏传佛寺没有多大区别。正殿中央是琼追大师的灵塔,挂着一张他的大幅黑白照片。镜框里,中年的他侧身盘腿坐在地上,头戴苯教的莲花帽,捧着经书的双手搁在膝上,身板挺直,器宇轩昂,目视前方,身后投下浓重的阴影,背景是几幢低矮的土墙房屋——那是他自己建造的寺庙吗?琼追大师1956年圆寂,不满60周岁,但他应该不会有太大遗憾。1954年,在冈仁波齐转山时,他遇见了一位来自家乡巴青县的苯教僧人丹增旺扎,十分出色,足以托付自己的事业。
丹增旺扎晚年经常在山崖上的修行洞闭关,就是真巴南喀大师留下的修行洞。真巴南喀是苯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噶尔县文化局的扎西局长说:“传说真巴南喀大师在这里修行了300多年。他是象雄王的儿子,长了3只眼睛,他是永不圆寂的。他最后虹化了。他坐的地方,地底下钻出来一个与他一模一样的石像。这个石佛像就在卡尔东,我们等会儿去那边,会看得到。南喀大师的修行洞在雍仲山,雍仲山在穹隆银城旁边,经书上就这样写。”
谈到经书上的证据,那就要请教古入江寺僧人楚成平措了。噶尔县文化局扎西局长说,真正在苯教教理方面能够继承丹增活佛衣钵的,就是这位喇嘛,别看他年纪轻,但读了很多书,学问高深。很巧,1974年出生的楚成平措也是巴青县人,在丹增活佛圆寂前一年,他才来到古入江寺,就像当年丹增旺扎遇上琼追一样。楚成平措的小屋在正殿阁楼上一间小屋里,我进去的时候,正好有一对进香的夫妻朝他跪拜,双方用藏语问答,他则从药瓶里倒出一些东西,包裹好递给他们。
“穹隆银城在卡尔东,各种经书上一直都这样记载。”楚成平措说话也带点童音,“琼追大师当年在这里建寺庙,就是因为穹隆银城在这里,他说要在这里建,只有这里建才行。这是格隆活佛说的。格隆活佛生前还说,哪个人敢说穹窿银城不是卡尔东,请他来我跟前说,我会用证据让他哑口无言。他生前没有人敢挑战,他圆寂后,才出现质疑的言论。”古入江寺的历代主持喇嘛,都对卡尔东是穹隆银城坚信不疑。我觉得最奇怪的是,那些寻找穹隆银城的历史学者,似乎从来就不知道,古入江寺的苯教僧人们早就确信自己发现穹隆银城了,并且已经守护到第3代。
挤进我们车里,一同前往卡尔东的,还有一位从门士就搭我们车的老人,看上去像是来古入江寺朝拜的香客。我很奇怪,他为什么也要去看象雄遗址?他不吭声,我也不便询问。越野车来到河流汇合处,溯曲那河北上几百米,然后直接冲上右边的荒漠化山坡,来到山顶,前方出现一座金字塔形的山峰,大家下车。卡尔东遗址到了。
风非常大,吹得我们踉踉跄跄。绕过金字塔右边的斜坡时,我才发现,这座山头并非天然形成的,满地都是包裹着砾石的大土块。拐到金字塔后面,终于看明白了卡尔东的地势:这是一条从北面奔来的长舌形小山脉,东南西三面,被象泉河及其支流曲那河冲刷环绕,形成险峻的悬崖。金字塔像一枚巨大的舌钉,钉在狭窄的山脊上,成为阻挡唯一的北部通道的堡垒。往远处眺望,西部是土黄色的连绵群山,象泉河蜿蜒消失在峡谷间,东边却是一片宽阔的河谷,天际线上,七八十公里外的冈仁波齐神山赫然在目。
这里真的是象雄王国的都城穹隆银城吗?象雄是一个迷雾重重的王国。关于它的记录都是片言只语,散布在浩如烟海的藏文、汉文和苯教经籍里,带有传说性质,并且往往相互矛盾。我们只有一个大略的了解。在汉文史料里,象雄被称为“羊同”。很幸运,唐太宗时期,象雄曾与唐朝互通使节,因此唐代典籍留下一些记载。《通典》称:“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东西千余里,胜兵八九万人。其人辫发毡裘,畜牧为业……无文字,但刻木结绳而已。刑法严峻……”一般认为,这些记述还是可信的,广大的藏西北地区,都属于象雄。
古入江寺的僧人楚成丹巴正在为丹增旺扎的灵塔整理哈达。
丹增旺扎活佛是古入江寺第二任堪布,他于2007年圆寂,
除了精通苯、佛教理,他在历算、藏医方面也造诣颇深,还是阿里藏医院的创办人之一。
古入江寺僧人的信念
从外表看,古入江寺与其他藏传佛寺没有多大区别。正殿中央是琼追大师的灵塔,挂着一张他的大幅黑白照片。镜框里,中年的他侧身盘腿坐在地上,头戴苯教的莲花帽,捧着经书的双手搁在膝上,身板挺直,器宇轩昂,目视前方,身后投下浓重的阴影,背景是几幢低矮的土墙房屋——那是他自己建造的寺庙吗?琼追大师1956年圆寂,不满60周岁,但他应该不会有太大遗憾。1954年,在冈仁波齐转山时,他遇见了一位来自家乡巴青县的苯教僧人丹增旺扎,十分出色,足以托付自己的事业。
丹增旺扎晚年经常在山崖上的修行洞闭关,就是真巴南喀大师留下的修行洞。真巴南喀是苯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噶尔县文化局的扎西局长说:“传说真巴南喀大师在这里修行了300多年。他是象雄王的儿子,长了3只眼睛,他是永不圆寂的。他最后虹化了。他坐的地方,地底下钻出来一个与他一模一样的石像。这个石佛像就在卡尔东,我们等会儿去那边,会看得到。南喀大师的修行洞在雍仲山,雍仲山在穹隆银城旁边,经书上就这样写。”
谈到经书上的证据,那就要请教古入江寺僧人楚成平措了。噶尔县文化局扎西局长说,真正在苯教教理方面能够继承丹增活佛衣钵的,就是这位喇嘛,别看他年纪轻,但读了很多书,学问高深。很巧,1974年出生的楚成平措也是巴青县人,在丹增活佛圆寂前一年,他才来到古入江寺,就像当年丹增旺扎遇上琼追一样。楚成平措的小屋在正殿阁楼上一间小屋里,我进去的时候,正好有一对进香的夫妻朝他跪拜,双方用藏语问答,他则从药瓶里倒出一些东西,包裹好递给他们。
“穹隆银城在卡尔东,各种经书上一直都这样记载。”楚成平措说话也带点童音,“琼追大师当年在这里建寺庙,就是因为穹隆银城在这里,他说要在这里建,只有这里建才行。这是格隆活佛说的。格隆活佛生前还说,哪个人敢说穹窿银城不是卡尔东,请他来我跟前说,我会用证据让他哑口无言。他生前没有人敢挑战,他圆寂后,才出现质疑的言论。”古入江寺的历代主持喇嘛,都对卡尔东是穹隆银城坚信不疑。我觉得最奇怪的是,那些寻找穹隆银城的历史学者,似乎从来就不知道,古入江寺的苯教僧人们早就确信自己发现穹隆银城了,并且已经守护到第3代。
挤进我们车里,一同前往卡尔东的,还有一位从门士就搭我们车的老人,看上去像是来古入江寺朝拜的香客。我很奇怪,他为什么也要去看象雄遗址?他不吭声,我也不便询问。越野车来到河流汇合处,溯曲那河北上几百米,然后直接冲上右边的荒漠化山坡,来到山顶,前方出现一座金字塔形的山峰,大家下车。卡尔东遗址到了。
风非常大,吹得我们踉踉跄跄。绕过金字塔右边的斜坡时,我才发现,这座山头并非天然形成的,满地都是包裹着砾石的大土块。拐到金字塔后面,终于看明白了卡尔东的地势:这是一条从北面奔来的长舌形小山脉,东南西三面,被象泉河及其支流曲那河冲刷环绕,形成险峻的悬崖。金字塔像一枚巨大的舌钉,钉在狭窄的山脊上,成为阻挡唯一的北部通道的堡垒。往远处眺望,西部是土黄色的连绵群山,象泉河蜿蜒消失在峡谷间,东边却是一片宽阔的河谷,天际线上,七八十公里外的冈仁波齐神山赫然在目。
这里真的是象雄王国的都城穹隆银城吗?象雄是一个迷雾重重的王国。关于它的记录都是片言只语,散布在浩如烟海的藏文、汉文和苯教经籍里,带有传说性质,并且往往相互矛盾。我们只有一个大略的了解。在汉文史料里,象雄被称为“羊同”。很幸运,唐太宗时期,象雄曾与唐朝互通使节,因此唐代典籍留下一些记载。《通典》称:“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东西千余里,胜兵八九万人。其人辫发毡裘,畜牧为业……无文字,但刻木结绳而已。刑法严峻……”一般认为,这些记述还是可信的,广大的藏西北地区,都属于象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