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展览解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下近期举办的非遗文化活动中,藏族“唐卡”、“擦擦”、“匝尕”与首都观众见面。展览历时十天,于年前在高碑店落下帷幕,文化部非遗司领导和有关科研院校专家学者莅临参观。
“擦擦”,即藏传佛教脱模泥塑,是藏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内涵丰富,艺术价值极高。“擦擦”是藏传佛教模制泥佛像的藏语音译,源自梵语,意为"复制"。擦擦是用凹型模具磕制的藏传泥质小佛像、小佛塔,因其便于携带、忠实造像仪轨,是佛教图像学及其艺术风格传播的重要载体,对藏传佛教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与唐卡、酥油花一样是藏传佛教艺术中颇具典型的代表。擦擦体现了历史上藏族人民信仰佛教的巨大虔诚和无比才智,是留给世人的中国古代艺术奇珍,是世界人文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场绘制
匝尕是一种具备观想、传法、供奉、设坛等功能的形制较小的微型佛画。作为藏民族所独有的艺术品和宗教用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极高的美学价值,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意趣和宗教归向。藏传佛教对具备特定形状、色彩的事物赋予了涵纳丰富哲学思想的象征意义,并通过与之相应而开启内心隐含的智慧与功德;匝尕就是这一观修过程中的重要参照与观想对象,其法相是藏传佛教哲学思想的具象表达,表达了理体与事相的即事而真的完美统一,表达了法性妙德和心性实相,代表了一种和谐的哲学观念,以此为观想对境的金刚乘是藏族传统文化中身心与外界和谐一体的实践,反映了藏族人民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擦擦”、“匝尕”作为中华民族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展示给公众,也开启了其申遗的历史进程,其相关的人类学研究必将拓展当代藏学研究领域,开辟新的学术科研天地。
本次展示的三百余件“擦擦”、“匝尕”古代遗珍都是西南民族研究院07届文化人类学博士生、藏人文化网成都特约记者汤绍波的田野调查收集成果。
汤绍波接受首都媒体采访
中国天津擦擦文化艺术研究展示中心和在建的中国唐卡艺术博物馆(康定海螺沟)对本次展览给予大力支持,中国唐卡工艺美术大师邓都先生携个人精制唐卡到展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