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副研究员、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诺布旺丹
“我们曾试图把民间的格萨尔说唱艺人请到大城市里来,请他们到研究所里担任职务,但是很快发现他们会慢慢‘失忆’,这很独特,也对我们是教训。所以保护格萨尔说唱传统只能去尽力维护民间艺人们原生态的说唱环境。”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副研究员、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诺布旺丹说。
诺布旺丹介绍说,现代化和城市化对说唱艺人们影响很大,无论是电视机还是手机都在强烈地冲击着传统说唱艺人们的原生态生活方式,格萨尔说唱传统的传承面临危机。
12月17日,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第六次会议,总结全国《格萨(斯)尔》工作最新成果。会上,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七省区的《格萨(斯)尔》研究专家们难得地聚到一起。
《格萨(斯)尔》整理文本资料
《格萨尔》史诗是流传至今的世界上最长的活性态史诗。它是自11世纪以来,在藏族古老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而成,它讲述了民间英雄格萨尔王降妖除魔投身下界并最终功成返回天国的传奇故事。《格萨尔》能够流传下来依靠的是一代代的说唱艺人们口口相传。
在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最开始部分,工作人员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里,说唱艺人们展示了它们独特的说唱功力。让人极为惊讶的是,现场专家介绍说这些说唱艺人中绝大部分都是文盲,可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流畅地说唱成百上千行的格萨尔英雄史诗。
更为神奇的还有这些说唱艺人们的传承方式。诺布旺丹说,有很多类型,比如,一种是神授艺人或者叫托梦艺人,通过梦就得到了《格萨尔》的启发,这种艺人大多是文盲,住在非常偏远、信息不发达的地方,一般以牧业为主,走到山上,有时候就突然睡着了,做了很奇怪的梦,梦见格萨尔前来给他祝福,又让他说唱。同时在他的梦里头,显示出史诗里面的很多情节,包括战争的场面,还有一些英雄凯旋归来的场面,非常清楚。之后他就突然可以说唱了,而且说唱的欲望非常强烈。这是托梦艺人或者叫神授艺人。
诺布旺丹说,还有一种是掘藏艺人,史诗的片段就埋在他们心里,自己到了一定的年龄可以说唱。还有圆光艺人,可以对着铜镜或者拿着叶子,或者拿一张白纸,对着白纸可以说唱,一般人看着什么信息都没有,但是他就能看到《格萨尔》的故事情节。
说唱艺人
诺布旺丹认为,这种神秘的传承方式没有办法通过外在力量改变,我们除了保护这些说唱艺人的原生态环境,就是把《格萨尔》抢救性地整理出来,遗存后世。
据悉,自八十年代初至今,中国政府对抢救《格萨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四部门专门成立了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成就斐然。藏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格萨尔学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