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博物馆近百件馆藏唐卡、岩画等珍贵文物12月24日上午运抵市博物馆,将在元旦推出的《草原古韵——蒙藏唐卡岩画珍贵文物展》上展出。福州市民将有幸目睹西部蒙藏唐卡、岩画艺术。该展览由福州市博物馆、包头市博物馆主办、本报协办。展览将历时2个月。
据介绍,这批文物汇集了内蒙古地区数代传承的佛教文化精华中的清代唐卡、唐以前的极具神秘色彩的岩画,以及富含西部游牧民族特色的珍贵文物近百件,其中历史文物26件(套)、岩画17件、唐卡46幅,不乏国家二、三级珍贵文物。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是人类祖先以石器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此次展出的岩画,以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粗犷凝练的风格、古朴童真的艺术手法,系统展示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至唐代的岩画精品,描绘了北方草原民族发展的艰难历程和连续篇章。
《古藏文》岩画
本次展出最珍贵的岩画是西夏的《古藏文》。据包头市博物馆的高学峰介绍,这块《古藏文》是2000年初,他们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曼德拉山采集到的,它重100多斤,花岗岩上刻的西夏藏文是祈福的吉祥语,但具体内容还没翻译出来,这块岩画定为二级文物。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明清时达到顶峰。唐卡是藏语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多以宗教为创作主题,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唐卡绘制极为复杂,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并添加动物胶和牛胆汁,因此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千余年来影响深远。
此次展出的唐卡作品,依据绘画内容,分为佛像、菩萨和佛母、金刚、护法神、高僧与大德、曼陀罗与佛塔等6大部分。最长的唐卡是清代巨幅手绘《乃琼法器》唐卡,宽374厘米、高65厘米。
展品中,还有反映这片神秘的西部大草原从春秋战国至元代一千多年的历史的珍贵文物,包括春秋时期的绿松石项饰、北魏青铜佛像、西夏铜印、汉代青铜弩机等数十件国家二三级文物。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汉代“单于和亲”瓦当,它呈圆形,直径15.5厘米,为陶土烧制,上面烧制有“单于和亲”4个汉字。据包头市博物馆的高学峰介绍,该瓦当是在包头市麻池古镇(秦汉叫五源郡)的汉代建筑遗址上发现的。瓦当上的“单于”,应该是专指匈奴呼韩邪单于,也就是王昭君的夫君。该瓦当反映了西汉时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