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的酥油花(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是藏历元月十五日,是传统的酥油花灯节,今天是藏历新年的最后一个高潮日,也是西藏拉萨传召大法会的最后一天。
酥油花灯节开始于明永乐七年,即1409年,由格鲁派祖师宗喀巴于元月十五日在拉萨创办传昭法会时,陈列各种供品,隆重纪念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邪魔日,从此以后,人们便沿袭了这样的做法,每年元月十五日每家每户都要摆酥油花灯,藏语为“坚阿曲巴”。
各大藏传佛教寺院都会在入冬后开始为制作酥油花做准备,其中最为出名的属青海的塔尔寺。每年藏历元月十五日,塔尔寺的酥油花展成为一年一度的寺内盛会,来自四面八方数以万计的信徒和中外游人,面对美妙绚烂的酥油花,赞不绝口,流连忘返。塔尔寺的酥油花在展出时,配以庄严肃穆的宗教音乐,在吉祥神圣的气氛中展示出酥油花雕塑的千姿百态。塔尔寺酥油花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壮观,内容丰富多彩。
精美的酥油花(图片来源网络)
酥油花的制作室内光线需昏暗,窗户得用布帘子遮盖起来,主要是为了遮挡太强的日光,以免室内温度上升,
制作酥油花的艺僧身边放着两个盆子,一个盛热水,目的是将凝固的酥油软化;另一个盆里放着融化了一半的冰。因为酥油的融点很低,超过15℃就会变形,25℃左右就会融化,制作酥油花时,艺僧要先在冰水中沾一下手,这样,就可以防止在制作过程中因手温而使酥油胚料融化变形。许多艺僧因此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关节病,有些艺僧甚至冻掉了手指头。
酥油花的制作,主要有四道工序。大体同雕塑的工序类似。
首先是“扎骨架”,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用草束麻绳等扎成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骨架”,作为进一步工作的基础。其次是“做初胚”,将酥油或者上一年的旧酥油花加入适量的草木灰反复捶打,制成韧性好弹性强的基本初胚。因为这道工序直接关系到酥油花的整体质量,所以在基本初胚做好后,需要有经验的艺僧再次校,正力争万无一失。第三道工序是“敷塑”,用牦牛奶打制成纯净的白酥油,按比例掺入各色传统的矿物颜料,将其和成几十种颜色深浅不等的形状贴在初胚上,然后再进行修饰。最后一道工序是“安装”,将每个部件做好后,按总构图要求,用一根根细铁条将它们固定在几块大木板上。这样,一个酥油花作品就完成了。
艺僧精心制作酥油花(图片来源网络)
酥油花虽名曰“花”,但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主要以佛祖神仙、菩萨金刚、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山林树木、花卉盆景组成各种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立体画面。它的造型特点和手法类似国外盛行的腊像艺术,但不宜长期保存。酥油花艺术继承藏传佛教艺术的精、繁、巧的特点,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容纳极多的内容。大至一米到二米,小至十到二十毫米的人物走兽,个个精到,力求写实,而其姿态神韵力求传神达意。在画面布局上则继承佛教壁画中“异时同地”的处理方法,在同一画面中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同时塑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