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文化馆自1999年开始启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如今,已取得一定成效,使面临濒危的民间文化大部分得到保护和继承。

  民间传统文化是一方水土独特的产物,它的某一独特文化形态,通常只存在于某一独特地域人群当中。迪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具有原生态性、一次性、民族性和地方性,诸如民间工艺品、民间说唱等,只掌握在少数才艺精湛的艺人巧匠中,大多数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很多民间文化没有继承就面临消失。

  迪庆州文化馆自1999年开始,与三县文化馆(站)业务人员一起在全州范围内调查民间工艺、舞蹈、音乐艺人200余人,撰写艺人小传并申报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委、至今,我州被省级命名的高级民间艺术师有4人,民间艺术师12人,民间艺人11人。

  2003年,州文化馆启动我州三县一区29个乡(镇)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与三县文化馆一起调查完成了我州民族民间传统文化12类53个品种200多项。撰写并完成226个项目的调查报告和申报资料,有80余万字、500多幅图片资料和声像资料,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有4项,省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7项。

  在2006年,根据普查结果,整理资料撰写了24万余字、80多幅图片的迪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丛书《岁月印痕》,并制作出版发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欢乐香巴拉》歌舞集两套,在整理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创作了中小学生课间操两套。

  如今,共收集整理了文字资料150万余字,3000幅图片,160盘声像资料,并制作了电子文本,由专人负责管理。通过迪庆州文化这些年的普查及不断整理,我州大部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为香格里拉传统文化的开发及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更好地促进迪庆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藏人文化网云南特约记者永基卓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