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晨曦微露,在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各个学校的操场上,一群生龙活虎的青少年开始了他们的“特殊课间操”。音乐响起,只见他们足底生风、踏弦而舞,洋溢着无限的朝气和活力。他们跳的舞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间操,而是孕育于拉孜县的民间舞蹈——拉孜“堆谐”。

       拉孜堆谐是一种融歌舞、说唱、弹奏为一体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它以特有的扎念琴为伴奏乐器。表演时,演员边弹边唱边跳,表演人数可多可少,既可独跳弹唱,也可双人或多人组合弹唱。当地的男女老少皆能歌善舞,他们对堆谐情有独钟,每逢重大节庆活动时都要表演堆谐,表达人们对生活的赞美之情。堆谐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构成了一道亮丽的艺术风景线。

       拉孜县是“堆谐”之乡,有着700多年的发展历史。2008年6月,拉孜县申报的“堆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此之前,拉孜堆谐已经在2007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过,2014年5月,拉孜县农民艺术团更是受邀登上亚信峰会的舞台,为各国元首进行了堆谐表演。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化嘉年华》开幕式上,拉孜县堆谐《飞弦踏春》代表中国风情亮相,惊艳全场,更是享誉西藏自治区内外。2008年拉孜堆谐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拉孜县同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堆谐文化,拉孜县当地学校开展堆谐进校园活动,自创堆谐操,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还发现和培养了新一代传承人。

       学生格桑卓玛就是学校发现的堆谐演奏“小苗子”。15岁的格桑卓玛从小就喜欢凑到大人跟前学习拉孜堆谐扎念弹奏基础知识,上了学之后,由于课业繁忙,有一段时间主动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堆谐舞蹈。2017年,堆谐操走进校园后,格桑卓玛不但跳上了堆谐,还可以向专业的老师请教堆谐表演艺术,通过刻苦钻研、艰苦学习,现在,格桑卓玛已经熟练掌握了拉孜堆谐的整套动作。

       “这是拉孜中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打造‘堆谐艺术之乡’的重要硕果。近年来,我们将堆谐艺术请进校园,将老艺人请到课堂,这样既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好的传承,也能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一抹亮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从娃娃抓起!”拉孜县中学校长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