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石渠县阿日扎镇岩画群处,随着浮土被清理,青海省玉树市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甲央尼玛一行惊喜万分:一岩石上,老虎弓背低首,利齿欲咬鹿尾;鹿身下方,牦牛昂首;虎与牦牛背部独特旋涡纹清晰可辨。经现场确认,此类明确具象的“虎噬鹿”主题岩画在整个青藏高原尚属首次发现,其艺术表现手法在邻近的青海省玉树州通天河岩画中亦无先例,具有填补区域空白的重大意义。

青藏高原首现“虎噬鹿”岩画 欧亚文明走廊再添实证.jpg新发现的“虎噬鹿”主题古岩画。 受访者供图

  新发现的岩画位于此前知名的“阿日扎大老虎”岩画点旁仅10余米处,深埋地下约60厘米,经清理后完整显露。整幅岩画画面宽约35至40厘米,高约50厘米;其中,虎身长约17厘米、鹿身长约11厘米,其演化年代可追溯至约2000至2500年前。

  此次发现源于甲央尼玛对四川甘孜州岩画的长期关注。这位甘孜州康定市甲根坝籍的学者,于8月8日参加完石渠县“石刻文化(岩画)及居·麦旁文化研讨会”后,赓即特邀当地民俗专家泽仁彭洛作为向导,一同探访阿日扎镇岩画群。二人由此各获新见。

  甲央尼玛指出,“虎噬动物”图像常见于公元前欧亚草原青铜文化,像斯基泰文化及我国云南等地出土的“虎噬牛”青铜器,但以岩画形式现身青藏高原东缘腹地,实属罕见。泽仁彭洛表示,石渠历史上并无老虎踪迹,却有狮子的传说和雪豹的存在,这使得虎形象岩画本身已极其特殊;同时此前“阿日扎大老虎”虎掌下压制何种动物一度存疑,新岩画无疑证实了该区域也是“虎噬鹿”主题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