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天,2010年快男成都唱区各分赛区的报名人数已达6311人。甘孜州分赛区电视预选赛昨日收官决出30强……
说起康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康定情歌》里的跑马山,想到的是李大姐和张大哥的爱情。让所有工作人员和选手感到惊喜的是,《康定情歌》的传人毛云刚老人竟在甘孜州分赛区报名参赛!昨天,他在第二轮电视预选赛上再次演唱了《康定情歌》的雏形———原生态的《溜溜调》,除了打动评委外,更收罗了赛场上众多年轻人成为自己的粉丝。
昨天的比赛产生了甘孜州分赛区的30强,其中包括甘孜州歌舞团的种子选手赤勒,也有热爱音乐的大学生索朗达吉;有嗓音嘹亮的退伍军人蔡其源,乐感和嗓音俱佳的泽仁巴登,还有学习能力超强的双胞胎学生五乃降措。之后这30位代表甘孜州最动人声音的选手将在4月15日的电视总决赛上决出十强,进军成都唱区。
堪称康定情歌活化石
《康定情歌》也有传人?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康定情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选为“世界上十首最具影响力的民歌”之一,但《康定情歌》的起源却是个谜!1996年,《甘孜日报》悬赏一万元征集《康定情歌》的原创者,后经不少学者考证,认为这首歌原为四川康定雅拉乡的一支《溜溜调》。1946年,四川音乐学院一位叫吴文季的学生在当地采风时发现此曲,记录下来,再将曲子交给了老师江定仙教授,后者将之改编伴奏,由上世纪40年代的红歌星喻宜萱演唱,一炮而红。而《溜溜调》的词曲作者因为时代久远,已无从考证。
不过,《甘孜日报》发起的搜寻并非毫无所获,媒体找出了世代传唱《溜溜调》的一位藏族民间艺人、家住跑马山下南无村的毛云刚。
毛云刚说,他父亲就是当地著名的情歌王子,教会他上千首民歌,还将当地人民3000多首民歌整理成册,可惜在上世纪60年代被付之一炬。毛云刚跟着父亲唱了30多年的民歌,现在唱民歌已经达到了见山唱山,见水唱水,看见面前的陌生人也能张口就来的境界。作为当地惟一一名民歌传人,他被称为康定情歌的活化石。
上过央视能唱千首山歌
60岁的毛云刚昨天穿着独特的、蓝色的藏族服饰来到节目录制现场。而他的这身装扮,很多当地人也是第一次看见。国家一级作曲家、评委阿金老师介绍说,毛云刚这身打扮,是标准的康定藏族服饰。很早以前,大渡河流域的这支藏族被称为康定藏族,就穿着这身服装。经过若干年的民族融合,这身独特的服饰逐渐被其他地区的藏装取代,现在很难看到了。
轮到老人唱歌,他很专业地清了清嗓子,左手举起来,眉飞色舞地唱起了《溜溜调》:“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的照在朵洛大姐的门,朵洛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会当溜溜的家来会为溜溜的人……”因为歌词和发音的处理和《康定情歌》不同,《溜溜调》更有山歌的味道。据甘孜州电视台文艺部主任王德云介绍,老人的家就住在电视台后面的村子里,他们时常看到毛云刚老人挑着担子,把自己种的萝卜挑到菜市场卖,有时候一边卖,还一边唱歌,快乐得像个神仙。自从被媒体发掘出来后,老人经常参加各种康定的文艺表演,由阿金老师推荐,还去过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
毛云刚的父亲会3000首民歌,传到毛云刚这代,继承了1000来首。或许将来,这些描写雪山草甸下人民生活的歌曲,将无人会唱。这正是老人惟一担心的事情,“阿金老师给我说过,我会的东西不是1000首歌,而是一种文化的东西,需要后继有人。我想了一下,现在就教我的女儿唱歌,她唱歌好听。要是她学会我一半的歌,我们康定的民歌都后继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