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诗经》遇上《格萨尔》,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4月10日,2025年“全国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的优秀剧目大型舞蹈史诗剧《诗经·格萨尔》媒体见面会在北京举行,制作团队为与会媒体揭秘了这场历时三年创作而成的剧目的背后故事。
图为媒体见面会现场 摄影:边子捷
《诗经》作为中原地区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承载着深厚的汉族文化底蕴,而《格萨尔》史诗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藏族文化的瑰宝。剧目通过深度挖掘两部经典中的文化元素,在“同、融、美”方面狠下功夫。三年来,制作团队深入挖掘两部作品中相同、相似、接近的图腾、乐器、歌舞、生活习性等文化元素 ,以《诗经》采诗官与《格萨尔》史诗传唱艺人作为明线,将“火、水、结”作为暗线,巧妙地将这些文化元素有机串联起来,再借助高科技数字手段呈现背景影像,真正实现让观众在“美美与共”中深刻感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魅力。
图为《诗经·格萨尔》剧照 那曲宣传部供图
作为该剧目的总导演,刘洲铭向记者阐述了这部剧的文化价值。他认为,一方面体现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表达上,即邀请了那曲本地的非职业演员来复刻真实的生活场景,他们身上自带土壤的气质,会更加令人感动;另一方面充分展现了格萨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让从海拔4500米高原走下来的格萨尔艺人通过唱演的方式与《诗经》的意象结合在一起,贯穿故事主线。
图为《诗经·格萨尔》剧照 那曲宣传部供图
图为《诗经·格萨尔》剧照 那曲宣传部供图
“世人不用知道我的名字,只需将我的足迹,永远地留在这里,留在这更大的辽阔里,从一个故乡,到另一个故乡。”这是大型舞蹈史诗剧《诗经·格萨尔》中的台词,也是它作为文化传承交流载体的使命。4月11日至12日,《诗经·格萨尔》将在北京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上演,为观众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让大家在欣赏精彩演出的同时,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