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9日晚七点半,将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一场名为“梦的起始”音乐会。这是自中央音乐学院建院五十多年来,首批藏族学生的作品音乐会,这次音乐会将为您奉上充满雪域高原独特风韵的音乐作品。
十年前,边巴达瓦、普布次仁、洛桑金美和米久单增,这四位志同道合的藏族青年成为了同窗勤读的亲密学友,踏上了学习作曲、从事音乐创作的寻梦旅途。他们真诚执着,怀着对音乐的梦想,不远千里从雪域西藏走到了首都北京,进入了中国最高的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成为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
通过在中央音乐学院近三年的学习,他们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创作了许多不同题材和体裁的各类作品,这次音乐便是他们学习成绩的一次阶段性展示。你会发现在动人的乐声里,既有对父母亲人的思念,又有对众生和睦的祈愿;既有对遥远故土的眷念,又有对世间万物的寄赖;还有对生命的思索、文化的关切、环境的呼唤等。
这是一次特别的音乐聚会,奏响的一个古老民族的新声,表达的却是同一个主题:用音乐追寻青春的理想。
于是,寻梦的征程在这一刻在此起始!
作品简介
一、《意象五行》
这五首小品皆以十二音技法创作而成。虽然运用的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和手法,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描绘了大自然万籁俱寂的诗境画意。作品由“空”、“日”、“山”、“松”、“风”五个部分组成。
二、《阿妈…思念》
“在那东方的山上,升起皎洁的月亮,玛吉阿妈的容颜,时时浮现在心上。”作品有感于这首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著名诗句。
三、《杰谐》
“谐钦”在西藏指一种套曲式的民间歌舞形式,是从吐蕃时期流传至今的一种盛大仪式上表演的歌舞,而“杰谐”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通过摘取祖辈们智慧中的音乐元素,力图表现经过时代洗礼繁衍的藏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影响以及对藏族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四、《寻来世》
藏传佛教文化把人的存在分为“生”、“死”、“死后”和“转世”等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又可称为四种“中阴”:“此生的自然中阴”、“临终的痛苦中阴”、“法性的光明中阴”和“受生的业力中阴”。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揭示了生命和灵魂的生熄过程,让众生充分了解生死之道的意义和内涵。这正是《寻来世》所表达的感叹和因果轮回的思索。该作品首演于是2005年“北京现代音乐节”,后于中央音乐学院建院五十五周年院庆“叶小纲学生优秀作品音乐会”再次演出,反响强烈。
五、《雅隆》
“雅隆”是西藏的一个地名,也是被誉为藏族文化的发祥地。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祖先留下来的古老文化的无比敬仰以及对传承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作品从不断变化发展的音响进程中表现了藏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烂多彩。
六、《昂巴——Endanger》
“昂巴”是藏语,是一种野生水鸭的名字,这种鸟类在失去伴侣后,就会将自己的性命也随之结束。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只对稀有动物采取保护措施,却忽视了正濒临灭绝但称不上“稀有”的动物。作者痛心于大量野生水鸭被无辜猎杀,在嗟叹之余不忘向人们发出倡议: 保护, 不仅仅是稀有动物! 通过藏传佛教所倡导的“祈愿世间众生和睦相处至极乐世界”的终极理念表达由衷的愿望。
七、《最后的净土》
西藏在作者的心中是“最后的净土”,数百万年前,古老的“世界屋脊”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应运而生,而世代居住在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依傍着圣洁的山湖,孕育了独特的文化。于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的佛教与当地本教的融合也让人们更深地认识到一切生命的可贵,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作品以西藏古老的传统音乐“卡尔”为素材,首先是一种悠远、平和的宁静,表现了土之净和文之净;第二段以“动”的形式描绘外来文化与传统的交融及其新的发展;第三段回归静谧,并真诚地祈祷美好的未来。
八、《天音鸣响》
作品有感于大宝法王的诗句《愿望之歌》。大宝法王用自己的心灵体验融贯了深远、浩瀚的佛教智慧,在诗的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喜乐、祥和的心境。诗里的世界遍植纯净白莲和盎然绿树,优美清新的音乐处处可闻,人们的内心因真正了解生命的真谛而没有烦恼、没有苦痛,这是大宝法王理想中的西藏,也是他理想中的人类世界。这样的理想,若说是法王的祈愿,勿宁说是人类共同的期盼。悠远的乐声伴随美妙的人声吟出理想中的祥和净土,那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在空气中散发,凝结了空间与时间,仿佛宇宙的鸣响。
作者简介(按藏文字母排列)
边巴达瓦,出生在作为藏民族文化发祥地的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那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由于从小生长在草原牧场和田间地头,有机会经常牵着大人的手载歌载舞,放声歌唱,对民间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使音乐成为童年的最大乐趣。1997年9月考入西藏艺术学校作曲专业,由此开始了系统的专业学习,师从藏族作曲家觉嘎先生;2003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专业本科,师从作曲家贾国平副教授,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建院五十多年来考入的首批藏族本科生。先后创作有独唱、独奏、室内乐等多部作品。
普布次仁,出生在后藏文化名城日喀则市。那里有历代班禅的住锡地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扎什伦布寺。日喀则地大物博,被誉为西藏的粮仓,那里还有著名的萨迦寺、夏鲁寺等文化古迹。由于童年成长在这样的人文环境当中,加上父母在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教诲和影响,从小确立了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善于歌唱。1997年9月考入西藏艺术学校作曲专业,由此开始了系统的专业学习,师从藏族作曲家觉嘎先生;2003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专业本科,师从作曲家秦文琛副教授,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建院五十多年来考入的首批藏族本科生。先后创作有独唱、独奏、室内乐等多部作品。
洛桑金美(洛金宝),出生在山清水秀之被誉为“西藏江南”的林芝地区朗县。从小受到那里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天性酷爱歌唱与舞蹈,同时由于跟随长辈的生活与成长,也有机会体验以农牧业为主的各种生产和生活,因而又得到了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1997年9月考入西藏艺术学校作曲专业,由此开始了系统的专业学习,师从藏族作曲家觉嘎先生;2003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专业本科,师从作曲家张丽达副教授,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建院五十多年来考入的首批藏族本科生。先后创作有独唱、独奏、室内乐等多部作品。
米久单增,米久单增藏语意为“不变的永恒”,出生在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一个农牧兼营的家庭。这偏远而古老的村庄在一千多年前曾是莲花生大师闭关修行过的地方,后来藏传佛教后宏期阿底峡大师又在那里兴建了闻名于世的西藏第一座佛塔,继而在此基础上扩建寺院,广招弟子,弘扬佛教文化,成为当地信徒心中的圣地。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从小热爱藏族传统文化,跟随勤劳、善良的人们生活在一起。这安宁、祥和的故土给人以坚定的信念和朴实的人格。1997年9月考入西藏艺术学校作曲专业,由此开始了系统的专业学习,师从藏族作曲家觉嘎先生;2003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专业本科,师从著名作曲家叶小纲教授,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建院五十多年来考入的首批藏族本科生。先后创作有独唱、独奏、室内乐等多部作品,其中《寻来世》(为男高音、合唱与小乐队而作)曾于2005年5月在“北京现代音乐节”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