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热梦科巴》歌舞剧中表演的藏族舞蹈。 

  3日下午,《热梦科巴》原生态歌舞剧大型公益演出在西宁上演,来自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藏乡科巴村的30多名藏族小朋友用自己的歌声、舞蹈,演绎他们勇敢追梦的故事。

  《热梦科巴》歌舞剧讲述了来自北京、深圳等城市的志愿者放弃高薪工作,到化隆县金源乡科巴村扶贫支教,帮助山里的放羊娃走出大山,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的真实故事。

图为《热梦科巴》歌舞剧演出现场。 

  2014年,在支教老师的帮助下,热梦科巴艺术团成立。支教老师徐青雯告诉记者,科巴的孩子特别能歌善舞,希望他们有另外一种方式找到另外一个出路,便在这样的机缘下创办了艺术团。

  《热梦科巴》是艺术团推出的第一个大型歌舞剧,以高原村落里真实发生的故事为原型,以有数千年传承的祭祀神舞为骨干,用当地特有民歌和村落习俗,排演具有神话和梦幻色彩叙事诗画性的舞台剧。

图为《热梦科巴》歌舞剧中,放羊的孩子在山中睡着,梦到保护神。 

  全剧分为序曲、四幕、尾声,以一个放羊女孩在山中进入梦乡,与众神对话,又将梦想变成执着的追求,最终得以实现的故事。

  舞台上,小演员们用不太流畅的汉语说着台词,认真完成每一个舞蹈动作。第一次上台的娘毛吉虽然紧张,但演出结束还是忍不住暗暗自豪。“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喜欢跳舞。也想和其他人一样去北京演出。”娘毛吉说。

  至今,《热梦科巴》已经在北京、深圳、西安、西宁、合肥等地演出二十多场,2017年元月《热梦科巴》还在香港、澳门演出,并与当地学校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艺术团创办至今,先后有近50名学生参与,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仅有8岁左右。目前,已经有学生进入到西宁艺术剧院,并被送到西安艺校培养。艺术团在北京已连续以三个不同的民族舞蹈参加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周的演出。

图为《热梦科巴》歌舞剧演出结束后,小演员们致谢观众。 

  热梦科巴艺术团艺术总监编剧王洪波说,热梦科巴的成功离不开7位支教老师的坚持。而《热梦科巴》歌舞剧能让城市里的孩子知道今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来之不易,只有坚持才能实现心中的梦想。

  据悉,当天的演出由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青海省教育厅、青海省扶贫开发局、青海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