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一部以青藏铁路开通为背景的大型原创歌舞剧《圆梦》首次在京预演成功。这部由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出品、北京圣频伽文化精心制作的藏歌乐舞—歌舞剧《圆梦》,将西藏原始风情与交响乐完美融合,献礼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青藏铁路开通9周年。据悉,《圆梦》将于今年10月13日在国家大剧院正式首演,并拉开这部歌舞剧幕中国巡演的序幕。
真实故事谱写“老西藏”精神
“这部剧目太感人了,我的眼睛一直是湿的。”在预演结束后,观众程先生一边深吸一口气平复着心情,一边继续为正在谢幕的演员鼓掌。他向记者说着,虽然此次只是预演,但已经让他感慨万分,让他最为触动的地方,就是剧中宛若天路的青藏铁路铺成的时刻。
实际上,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也是青藏铁路开通9周年。《圆梦》正是以“火车进拉萨”为背景,讲述了一名深入西藏腹地采访的摄影记者在暴风雪中为藏胞所救,死里逃生;随后他又帮助患有重病的藏女四处求医,终于在青藏铁路通车后,前往内地治愈重病的感人故事。藏民在风雪中救了他,他又尽全力帮助了藏民。体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据了解,《圆梦》这部剧目如此妙的因果关系以及感人之深的故事情节,并非虚构而是源于藏区的真人真事。故事原型吴雨初,北京援藏干部、曾任出版集团董事长,现任西藏牦牛博物馆馆长,在20余年前,一次被大雪围困在阿伊拉山上陷入险境,最终被一位西藏老阿妈救助的经历,让吴雨初几十年来心里一直惦念着藏族人民对他的恩德。就是这样一些感人的发生在藏区的真实故事,促使建藏援藏工作协会,找到圣频伽联合启动了《圆梦》歌舞剧项目。为了更好的体现藏族特色和演绎藏区故事,自今年4月份,制作方圣频伽文化的主创团队一直在西藏拉萨、藏北班戈县等地实地采风,探求最为真实的“老西藏”精神。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制作方根据进藏工作者的真实经历最终确定了歌舞剧《圆梦》的脚本。
原生态舞者让《圆梦》更有张力
为了追求最具西藏韵味的舞蹈,《圆梦》剧组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邀请了在《中国好舞蹈》一战成名的藏族大男孩白玛次仁担任《圆梦》重要舞蹈角色,还邀请了20位来自班戈民间舞团的舞者,最大限度地展现西藏乐舞的文化特点,真实呈现弦子 、堆谐、囊玛、锅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舞者并没有经过当下系统的专业舞蹈训练,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反而让他们的舞姿更加具有藏族舞蹈原生态的张力。”《圆梦》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拥有着一种天地间流淌出来的声音和由天生音乐律动感而生的舞步。在随后的排练中,担纲舞蹈编导的殷梅,现任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戏剧舞蹈系终身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意识与舞的交融。她认为,保留他们身上的“天性”则是《圆梦》舞蹈部分最为核心的理念。
《圆梦》的其他演员也均是业内佼佼者。饰演记者的舞蹈演员肖富春,在《中国好舞蹈》中被金星 大赞“把舞台的质感给改变了”,天生有着柔顺的肢体动作和准确的情感表达;而分别饰演老阿妈以及藏女的许婧和来自世界著名的美国玛莎格莱姆舞团的辛颖,舞姿极具张力和感染力,展现了藏舞的独特之美。
值得注意的是,《圆梦》的舞美设计也让西藏风情彰显得淋漓尽致。《圆梦》舞美总监的王琪将舞台设计为旋转舞台,并与舞蹈动作紧密相连,营造出立体的空间感,舞台层次也有效果极佳的变化,让藏区美景纷纷呈现。剧中当记者风雪中跌倒迷路,一尊西藏传说中的女神度母飘然而至,指引老阿妈最终让记者获救的场景,利用纱幕、投影技术,让度母穿越来到舞台中,亦真亦幻,美轮美奂。这些巧妙的设计让观众在瞬间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西藏的神圣神秘、宏伟、纯净和藏族原生态歌舞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