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高原上特有的灿烂阳光洒满夏河县城边一间不大的小院。不断有穿着各色服饰的藏族、汉族等群众进入小院一间不大的诊室里,等待正在值班的医生看病。

  和尚医生是当地群众对这些值班医生的称呼。每天这些身兼僧人和医生两种身份的和尚医生都要在诊室轮流坐值,为各族群众看病。

  当天,在诊室里诊脉看病的和尚医生是索南。在一天的时间里,他要为数十名藏汉回等族群众看病。来自夏河县桑科乡的牧民贡去乎仁青专门跑了15公里路赶到拉卜楞寺医学院门诊部看病。虽然只是有些感冒,但他觉得门诊部的藏药便宜,而且同样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经过索南医生的诊断后,贡去乎仁青在索南医生诊室对面的药房里拿到了索南医生开出的感冒药,为他抓药的同样是拉卜楞寺医学院的僧人。装在密封袋里治疗感冒的藏药是药末形状,略微带一点棕色。

  “拿到这些药才花了9块钱,比西药划算些。”贡去乎仁青说。在信教群众看来,这些药不仅仅是因为便宜,更多的是因为医学院在制药过程结束后,还要由全体僧侣诵经祝愿各药灵验。因此,和尚医生们开出的藏药在信教群众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和尚医生们的医术来自与门诊部距离仅仅几百米的拉卜楞寺。这座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城西北的寺庙建于1709年的清代康熙年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是除西藏以外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又一中心和西北地区最高佛教学府。

  拉卜楞寺医学院是目前拉卜楞寺六大学院之一,在1874年由二世嘉木样活佛从当时规模最大的主习显宗一切规章教律的闻思学院中抽调僧侣组建,专门研究医疗技术及药物学。学院的学僧除了一般僧人必须学习的宗教职业经籍外,主要学习藏医学典籍《四部医典》以及《晶珠本草》、《月王药诊》等著作。

  这些僧人中的优秀者被选中到医学院进行长达9年时间的学习后,才能够到门诊部为各族群众看病。长时间的学习保证了和尚医生们的医术水平。

  与此同时,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长期以来也对医学院的发展给予了很大关注。在拉卜楞寺医学院门诊部诊室的门口,挂着一块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局专门给这个门诊部颁发的铜匾。这不仅仅表明卫生部门对门诊部地位的认可,也代表着门诊部能够从规范行医等各方面得到卫生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

  门诊部长期为各族群众看病有效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和睦。尽管因为3月中旬的打砸抢烧事件使到门诊部就诊的群众有所减少,但陪同记者采访的拉卜楞寺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僧人嘉华对门诊部恢复往常的情况很有信心。

  嘉华说:“佛教医药针对的是众生,不分上等和下等,也不分民族和地区。和尚医生们会继续尽心尽力地为众生看病。”

  在医学院和尚医生们的努力以及卫生部门的支持下,2007年底拉卜楞寺医学院研究出了仁青芒觉、二十五味珊瑚丸、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五味松石丸和坐珠达西等5种新药,治疗的范围涉及到胃病、肝脏疾病等多种内科疾病。

  周瓜克是夏河县一名藏族公务员。据他介绍,在甘南地区,传统藏医学和西医互相补充相互丰富,已经成为当地各族群众看病除西医外的另一个选择。“西医见效快,一些急症大家就到医院的西医那里看;藏医针对病灶下药效果好,要是碰上一些慢性内科病,有很多人会选择到藏医这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