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高(右)在工作中。(图由曾庆高提供)
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总工程师曾庆高,已在西藏地质工作方面“摸爬滚打”近30年。由于地质工作的特殊性,曾庆高与同事们常常穿梭于人烟稀少的地方乃至无人区。住羊圈,睡牛棚,冒着风雪寻找道路……这对他们来说习以为常。曾庆高说:“经历了各种磨难之后,我相信,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如今,地质工作对我来说已经不只是一项工作那么简单,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热爱它,所以我愿意为它奉献自己。”
跋山涉水 他几乎走遍整个西藏
1989年7月,曾庆高从中国地质大学地层古生物专业毕业,满怀热情来到西藏自治区参与地质研究工作。当时,曾庆高与同事住着石头墙面、铁皮屋顶的简易房,每日烧牛粪取暖。在艰苦的条件下整理资料,开展工作。
“我刚来时,西藏的勘探系统并不完善,有时我们一大早就得出发,翻山越岭,这期间大多是露宿山顶,第二天返回。而所到之处基本没有人烟,没有热饭吃,干粮就是宝贝。”而工作时的交通工具就是双腿,遇到冰冷刺骨的河水时,也得卷起裤腿蹚过去。长年累月下来,胃病与关节炎成了曾庆高与同事们的职业病。
“远看像乞丐,近看是勘探。”这是地质工作者中流传的一句话。“有一次外出勘探,从河对岸走来一位披头散发的人,当他走近时,我才发现那个人原来是我的同事。”曾庆高说道。
跋山涉水,采集样本(石头)并用一己之力背回驻地是地质工作者的日常。曾庆高曾七次走进羌塘无人区,如今几乎走遍了整个西藏。
磨难之后
坚持兴趣为他带来收获
从事地质工作,就意味着随时与危险相邻。“有一次在野外渡河,同事连人带马被急流冲走,虽然我们幸运地把同事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但这件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地质工作如此辛苦,为何还要坚持?曾庆高表示,其实自己也想过退出,但随着新发现地勘成果的不断增加,对青藏高原地质工作浓厚的兴趣取代了退出的念头。现在的曾庆高,会为了钻研一个地质工作新发现而整夜无法入睡。而他对地质工作的付出与执著,也为他带来了沉甸甸的收获。
从业近30年,曾庆高编写了地质专报17部,其中出版4部(合著),发表文章33篇。参与编写的重要技术文件被正式批准付诸实施,其中包括青藏专项十二五规划、西藏班—怒带斑岩铜矿、西藏雅鲁藏布江铬铁矿等矿产规划部署等。2004年,曾庆高被中国地质调查局授予“地质调查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2年,曾庆高被国土资源部授予“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点突破先进个人”称号……
地质工作
应树立绿色勘查理念
据曾庆高介绍,自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针对西藏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基础地质、矿产勘查评价工作,发现数十个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彻底改变了中国铜资源分布格局。截至目前,西藏已经发现了4个重要成矿带。此外,西藏的地热、盐湖等资源也非常可观,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曾庆高结合现状说,作为西藏地质工作者,应在新常态下树立绿色勘查理念,加强生态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旅游地质、富硒农牧业等资源的调查,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关系,有序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工作。
为了自己热爱的青藏高原地质研究工作,曾庆高一直在地质研究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从我个人来讲,将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对西藏成矿区带的成矿地质背景进行认真分析,对找矿潜力进行客观评价,对找矿思路、工作部署提出具体建议;梳理出西藏要解决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工作思路、技术要求、工作重点的具体建议;发挥技术优势,支持地勘局可持续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
步伐坚定
科研无止境,他一直在路上
目前,曾庆高正在从事《西藏地质志》的编图和部分编写工作,《西藏地质志》编写工作自2016年启动,预计2018年完成。据曾庆高介绍,该项工作是在西藏近60年来取得的地质工作成果基础上,结合板块构造学、大陆动力学等地学理论,进一步揭示西藏由大洋变成大陆、大陆内部挤压最终隆起成为高山的过程。
与西藏广大地质工作者共同完成这部专著,也是曾庆高在西藏工作期间最后的心愿。2017年-2018年,《西藏地质志》将完成1:250万西藏自治区地质构造图、1:200万西藏自治区岩浆岩地质图、1:200万西藏自治区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图、1:200万西藏自治区重力异常图、1:200万西藏自治区航磁异常图等图件的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