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学家赞拉·阿旺措成先生
我从未有过想法,书写现在活着的真实人物。无论怎么说,总是会担心我的文字提供不了一个完整的真实人物生活。就如人们常说的,人是复杂的。所以向旁人讲述一个复杂的对象,势必会陷入困窘。我认为我是明智的。写到这,突然想用现在的表情包给自己一个赞图片。但此刻,我有种冲动,一种耐不住的情怀,远远超过我以往的想法。一种醉心的感觉,迫使我想向旁人介绍一个值得尊敬也应该获得尊敬的老人。
倘若说,藏学已经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虽会有些困惑,但不觉得奇怪。因为,现代谋生的手段多样,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追踪历史,做藏学的人,无论是汉族,还是藏族,或者是别的什么族,都具备相对一致的东西,那就是精神。当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心灵深处,常常会感到震撼。现实生活的多种诱惑和无奈,常常被他们的恬淡宁静的生活所消除。当我们意识到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怀所感染时,自然会觉得精神文明不再是抽象和概念性的了。
赞拉·阿旺措成,这个名字对于藏学界不该是陌生的名字,更何况他有很多学生活跃在藏学事业上。但他这个人,不为所有的藏学工作者认识。这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藏学已经是多元学科。也许正因为如此,不懂藏文、甚至不懂藏语并不会影响研究藏学。也正因为如此,学者们的学风也不像老一辈一般常常走动并求教于那些德高望重的先生。谈到这里,有些惭愧,我也是活在多元学科当中,自以为自己是有点知识的学者。这里应该再加一个表情包:羞羞图片。
生于1931年7月的赞拉·阿旺措成老先生,是我父母的同龄人。毫无疑问,这个年代已经是历史,是我们无法思议的年代。他是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人。在三岁的时候,被认定为小金县八角寺的活佛。听老先生介绍,他的父母都是农民。
活佛,已然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尽管学界会为这个名词作一些尝试性的不同的观点交流但始终没有改变或更改这个名词概念。在藏文中或者在藏语中“朱古”一词就是指转世灵童,后来有了活佛这个名词,“朱古”的对等名词也就由活佛所替代。
对于一个农户来讲,出现一个活佛并非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虽然没有任何揣测性的情节来展示过去的生活画面,但能够知道的是,一个活佛的出现,对于一个家庭,尤其是对于一个农民家庭,应该会产生不小的动荡。无论怎么说,活佛是高贵的。这样一个天生高贵的身份,其来源于藏民族文化的标签。
八十八岁的赞拉·阿旺措成老先生,用现代的审美观,是个帅哥。无论是身材还是相貌,都是一等一。借助想象,老先生三岁时,应该是一个乖巧伶俐的孩子。事实上我们会发现,所有被认定转世灵童的男孩子,都是漂亮的,端正的,清秀的,干净的,聪慧的,伶俐的,乖巧的。总之,他们都是些外貌上没有毛病的孩子。
他三岁开始跟着师傅在小金县八角寺生活。跟所有的小僧童一样,恪守寺庙的庙规。所不同的是,作为转世灵童,他的生活待遇有所不同。
十年的寺庙生活,犹如入蜇,加上作为转世灵童,生活显得超然于时空。他要学会很多,其中有情绪的控制或者说每个肌肉的控制,同时他也要掌握平静和沉着,因为他是转世灵童。
十二岁那年,寺庙决定,事实上是他师傅决定带着他远途跋涉到拉萨。听老先生说,拉萨作为圣城,对于藏区来讲它是人们最终渴望能够朝拜的地方。远行的消息,打破了他终日循规蹈矩的生活。尽管有了寺庙十年的不懈训练,可他仍无法掩饰自己的激动,不知道将来的生活会是怎样,但他期待将要开始的新生活。
马上要出发了,不过需要准备的事很多。其中心里准备是每个远行者都需要具备的。远途的人都知道外面的世界没有章法,没有规范,没有尺度和分寸,被抢被杀不仅仅是一个传说。然而,即使厄运可能会降临,信仰信念还是促使大家伙相信远途会有好运。
一个人数不多的僧队陪着他们的转世灵童出发了。僧众们相信,他们的好运来自于他们的灵童。总之,他们出发不久便遇到了一个商队。一个庞大的商队,足够可以抗衡强盗的偷袭。
经过了数月的远途劳累,他们终于到了拉萨。作为灵童以及陪同灵童的队伍,他们受到了该有的礼遇,有欢迎队伍在拉萨西面的草地上支起了帐篷。一路远途,他们始终受到了商队总管热情照应,商队总管等人都认为能够一路陪同灵童是他们的福气,并且深信他们一路获得了灵童的护佑。
来到拉萨后,他们入住拉萨哲蚌寺。
哲蚌寺,坐落在古城拉萨西面。与色拉寺、甘丹寺合称为拉萨三大寺。过去,三大寺犹如学院,各地的僧人汇集在这些寺庙里学习经文,获取更深的佛教理论以及实践知识。每个寺庙都有供各地僧众学习经文的部门以及他们的生活圈,藏语称之为扎仓和康参。各地前来学习深造的学僧,都会不同地进入各个扎仓和康参。赞拉·阿旺措成老先生他们一行入寺后进入了洛萨林扎仓。哲蚌寺共有四个扎仓,其中最大的扎仓是洛萨林扎仓。该扎仓的僧源基本来自四川、云南两省。因为他从小金过来,所以他的生活圈在嘉木绒康参。
寺庙的生活还是那样克勤克俭,所不同的是拉萨的生活却丰富多彩。他随着师傅应邀拜访拉萨的达官贵人,听他们聊一些与自己的生活不相干的话题。他常常诧异,自己的师傅竟如此娴熟于这样的社交,这更加提升了他对自己师傅的信任和依赖,也更加相信自己师傅是非常优秀的。面对拉萨的生活,纵然他遇到一堆问题,他也很快变得轻松而乐观,因为他的师傅会把问题一个个解决。
七年的拉萨生活,在老先生的内心深处永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那一口熟练漂亮的拉萨话,也是在这个时候学会的。尽管他回忆起拉萨的七年生活,虽有些茫然若失,但他觉得那段日子应该是悠闲安适,还略带一些张扬的青少年生活。
他的身份,为他创造了从容适应贵族社会的条件。他穿梭于不同等级贵族府邸时,便发现其中不可掩饰的利益争斗,最让他惊恐的是莫过于拉萨发生的热振事件。面对这样的事件,他的师傅也慌张了。师傅说道,离开家乡多年了,也该回家探望。这是离开拉萨,能够找到的最体面的理由。
回到家乡的赞拉·阿旺措成老先生,因为有在拉萨生活的经历,周围的无论是头人还是民众都认为他应该是一个大智大慧、洞烛世态人情的活佛。不过,他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多事之秋,瞬息万变的生活给他的经历增添了许多内容。
打碎旧制度,建立新中国,赞拉·阿旺措成老先生的生活有了一次大的变化。他仍然是活佛,但周围的观念急速改变,年轻人开始在摒弃以往的信念,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年轻人,赞拉·阿旺措成老先生的心也在活动,他确实变得乐观积极向上。
然而各种运动接踵而来,秩序、安定、安全有些失衡。赞拉·阿旺措成老先生很快成为一个跑龙套的角色。从小培训而形成的性格,总是帮助他既不会成为最被挨斗的那个,也不会成为最积极的那个。不过他还是有些茫然,因为他常常被一种说不清道不白的原因,使他一会儿变成落后分子,一会儿变成积极分子。当他在这个县作为落后分子被揪出去批斗,而到了另一个县,他又被作为某个运动小组组长,走村入户宣传政策。
“想想那个年代”,他平静地说,学会了一种克制,同时也学会了一种不需要太惹人注意的安静生活。
四十八岁,应该是本命年。在拉萨,四十八岁男人的本命年还是会被重视的,担心有一些坎过不去,所以做一些祛灾的仪式。但对于赞拉·阿旺措成老先生来说,四十八岁不仅是本命年,也是他一生值得纪念的日子。他有幸遇到了著名藏学家及活佛东嘎·洛桑赤列先生,在东嘎先生的劝导下他开始接触藏学。不久他在中央民族大学进行深造,受到东嘎先生的亲自指导。虽然回忆,犹如轻烟,但他毫不掩饰师承东嘎先生的自豪感。与此同时他也谈到了令他骄傲的同学顿珠嘉。顿珠嘉不同于东嘎先生,前者空灵聪慧,而后者恰好是一个藏学泰斗级的人物。关于顿珠嘉,似乎是个传奇人物,我知道他是个才子,并且知道他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赞拉·阿旺措成老先生告诉我,他是个谦谦君子。想到这两个逝者的名字,有种莫名的自责,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把他们的名字给冷落了。
到了后来,赞拉·阿旺措成老先生前行的道路已经畅通了。他的身份也不断地被变化着,小金县人民法院院长;壤塘县副县长;阿坝藏族自治州青年联合会主席;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西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副主任;西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这些职务,是在纸面上看到的,不知道哪些在先哪些在后,因为在和他相处的这几天,他并没有谈及这些职务。当然,我在他的房间里发现一个证书,证明他是享受国家津贴的专家。
马尔康,对于我是陌生的。来到这里,从没有想过我能够更深地接触她。无论如何深深地感谢赞拉·阿旺措成老先生。是他让我在原有的民族知识上增加了更多的内容。
那天决定要去看看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官寨遗迹。赞拉·阿旺措成老先生,一个八十八岁的老人,愿意陪着我们一路讲述这些遗迹以及一些不被关注的历史知识。感动,很难用语言表达。如果用表情包,至少是大哭图片。
马尔康、大小金川以及丹巴,三天的时间,一切变得生动起来。风景如画,山山水水总能勾勒出青春的色彩。这里的山水,竟能如此让人怡然自得,而这里的人文故事,也能拨动你内心的那根弦。
赞拉·阿旺措成老先生,在三天的旅途中,走走停停,讲述历史知识,似乎没有表现出一丝疲乏,但看到老人腿脚的不便,我顿时心痛万分。然而他总能以一种睿智的天赋和亲近的本能,让我们的内心少一些内疚。
一直以来,我相信被称为活佛的人,似乎都是些卓异的人物。与赞拉·阿旺措成老先生的接触,使我更加相信了我的这个想法。事实上,他身上有种闪光的东西,一种卓越、一种高度,一种执著、一种弃绝身份的高贵品德。
当我看见这里最为重要的莫多神山以及神山塑像之后,有种强烈的感觉。嘉木绒的历史经历了千年之后还在延续着,这里的人们犹如千年守护着这块地方的莫多神山一样,安然无恙地闪耀着古老而时尚的光辉。
要和赞拉·阿旺措成老先生说再见的时候了,不知怎么地,被一种满满的崇敬心所驱使着。他是一个卓荦不凡、无籍籍名的才知之士。他身上缺少一种公式化的活佛脸谱,甚至,往往会有一种感觉,忘记他是个活佛,或者说活佛对于他来讲,似乎成为一个次要的角色。应该说,他是我见过的最有魅力的老人,也是最出类拔萃的到了一种境界的老人。他的内心,仿佛钟表里面的机械,独特而精致。
与赞拉·阿旺措成老先生的相处,会净化灵魂。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孩子们其实需要有这样的人在身边,以至于不要在这纷扰的世界中迷失自己。有了崇高的榜样,至少思想变得纯洁,信仰变得坚定,品德变得高尚。
最后衷心祝福赞拉·阿旺措成老先生健康幸福长寿!(原标题:一个藏学家的肖像——赞拉·阿旺措成)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