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爱心基金执行会长王婉(左一)
2016年1月15日,青海玉树州风马儿童剧团原创的藏语儿童音乐剧《多杰》在上海大剧院再度上演,一群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们以他们美妙的歌声和舞蹈,为天南地北赶赴上海的观众带来了新年的第一抹纯净之音。
当看到这些雪域高原的孩子们将高原上的歌声、冰川下的舞蹈完美呈现在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上时,薪火爱心基金执行会长王婉的内心激动不已,她还记得那是2010年冬天,风马儿童剧团的藏族孩子第一次来到上海,七年来,在各方的支持和推动下,雪域高原的孩子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学会了用音乐剧来表现藏族文化,变得自信而与众不同。王婉欣喜地说,“希望孩子们通过音乐剧的形式与大山外面的人们做藏族文化交流,在学习中看到更多美的世界,这样他们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选择,也将会引领他们的家乡走向美好。”
王婉说,薪火爱心基金起初是想要为贫困孩子捐赠物资,后来开始了藏族文化传承项目,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说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做文化?温饱都没解决,谈何文化?
为了给在唱歌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录制CD,她结识了仁青战德老师,他对王婉的工作非常支持,主动要求帮她录音。后来,王婉发现这些孩子根本不会唱民歌,都在唱流行歌曲。当时就想用孩子的声音来收集民歌,于是开始每年录制一张《青海高原上的原声》CD,即使在地震之后也没有中断过。然后把CD送到到学校里,让孩子边听边学会了藏族民歌,传承玉树藏族文化。
11年底,孩子们再次来到上海。王婉遇到了在上海戏剧学院念大二的薛敏,教育戏剧专业的薛敏和孩子们共同编了一个课程,叫白面具和彩面具。当时藏族孩子们汉语不好,只会简单的对话。于是薛敏带着孩子们每人做了一个面具,孩子们在面具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薛敏是白面具,因为与众不同,白面具孤独而忧伤。孩子们想让他高兴,要把他的面具涂成彩色的。他说他就是白色的,不愿意变成彩色面具。于是,小孩子都把自己的面具都涂成白色的,这样白面具就不再感到孤独。薛敏很是感动,说他在上海的很多幼儿园、小学上过课,没有一个孩子会这样选择,这意味着你要成全别人而牺牲自己,只有玉树小孩子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王婉说,风马儿童剧团里最早的一批小演员,其中一个孩子今年刚刚考完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声音特别好,可是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学者。他家里还有三个学生同时在上高中,有个捐助人特别喜欢他的歌声,得知情况后立即为他捐助。在风马儿童剧团还有一个女孩,今年报考的中央民族大学,第一轮的音乐考试分数线是109,她考了200分,老师告诉她要继续努力,还有两轮的考试,能去北京念书,视野是会变得不一样。
王婉有个心愿,希望让孩子们多亲近他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根在玉树,长大以后走出去看世界,然后将藏族文化传播出去。
2007年薪火爱心基金成立,以保障学生的基本学习环境、改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建立牧区孩子自信心为三个工作内容,分别对应360度的爱、瓦卡森林学校、风马儿童剧团三大类项目。专注于青海玉树牧区孩子们的教育与文化传承。
谈及对公益的理解,王婉坦言,在传统概念里,公益就是给需要帮助的人物质上的捐助。但我觉得真正的公益不仅仅要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更需要鼓励和帮助他们发掘民族的美,发现美、创造美,用自身的艺术表演才能,赢得观众的掌声,让人生光彩夺目。
在过去的九年里,薪火爱心基金“360度的爱”项目从为学校捐助营养餐到捐助煤炭、课桌椅、宿舍高低床及被褥、贫困学生助学金、代课老师补贴等,全方位地协助学校保障正常开课所需。
2015年,经过7年的筹备薪火爱心基金发起组建了玉树州风马儿童剧团,将玉树藏族文化通过学校的课程潜移默化的影响玉树孩子的认知,让他们不仅仅在学校学习藏族文化,还要认识自己,探索自身的特色。
2016年夏天,风马儿童剧团将继续收集玉树的民间故事,并将这些即将消失的故事改编为戏剧,由风马儿童剧团的老师们创作并演出,走进玉树当地的中小学校园,让藏族人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以玉树藏族的传统故事、音乐和歌舞为根基,使美丽而神秘的玉树藏族文化代代相传。
王婉表示,明年风马儿童剧团的玉树孩子们不仅仅要在舞台上把玉树藏族文化的美呈现给观众,更重要的是要把藏族民间故事带到校园去,带到社区去,让他们通过戏剧课、绘画课,跟自然的对话,发现更多美的事物。
“给玉树捐款捐物的人有很多,但是想要从精神层面关注文化教育的几乎没有。就像收集故事,能讲故事的老人都六七十岁了,如果我们再不去收集,随着老人的去世故事也就消失了,那就太可惜了。”王婉说。
从最基本的捐赠物资到在传承藏族文化,王婉形容薪火爱心基金只是文化中的一个桥梁。她说,在美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内心一定充满着善良和美好,这些玉树孩子们已经习惯了美,知道美是什么。希望孩子们能够深深地把根扎在民族的土壤中的同时,能够看到外面世界的多元文化,开拓更广阔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