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欠才让(恰嘎·觉如)藏人文化网博客西藏地址
https://blog.tibetcul.com/home.php?mod=space&uid=11520&do=index


 

藏人文化网:您是何时开始研究《格萨尔》的呢?在《格萨尔》研究当中从事哪一部分的研究工作?

恰嘎·觉如:小时候爷爷常讲起《格萨尔》史诗里的那些英雄人物,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喜欢阅读《格萨尔》史诗了。2005年大学毕业后到青海日报社中国藏族网通从事网站新闻、人物、民俗、地理、艺术等栏目的采编工作。2007年到青海省文联《格萨尔》史诗研究所后,开始从事《格萨尔》史诗的记录、整理、搜集、翻译、研究等工作。我在《格萨尔》史诗研究所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工作。作为一名研究所研究人员,研究史诗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努力研究学习史诗之余,先后在《西藏艺术研究》、《安多研究》、《攀登》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了《论<格萨尔>中的弓箭文化》、《摄制<格萨尔>动画片的思考》等数十篇论文,尤其对《西藏艺术研究》2011年第1期上发表的《略谈<格萨尔>翻译问题》一文荣获青海省第二届文艺评论奖三等奖;第二,整理工作。《格萨尔》史诗作为“活形态”的形式,很多优秀的说唱艺人在不断地传承和挖掘这部史诗,扩充新的内容,出现了不同版本、不同内容、不同特点的说唱本,因此整理、编辑、出版这些新内容,是抢救和保护《格萨尔》史诗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工作的一部分,先后在青海民族出版社和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少帅扎拉泽杰》、《萨栗金宗》等5部说唱本。第三,编辑工作。内部刊物《格萨尔研究》向国内外广大读者以藏汉文合璧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格萨尔文化的风采,是国内唯一一部展示格萨尔学最新成果的刊物平台,我有幸担任此刊物汉文和彩页部分的编辑人员。第四,网站管理。参加工作以来先后策划开通了两家网站,即“中国格萨尔研究网”“宗喀巴文化艺术研究网”,并担任采编工作。

 

藏人文化网:您作为中国格萨尔研究网站唯一的编辑,可否详细介绍一下网站的运作及其建设时间等。

恰嘎·觉如:中国格萨尔研究网站是著名《格萨尔》研究专家角巴东主提议,《格萨尔》研究学专家降边嘉措等很多《格萨尔》学界的专家学者作为顾问,由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和青海省《格萨尔》学会联合主办,由我来策划组建的网站,于2009年5月20日正式开通运行,是国内首家最权威、最专业、最全面介绍《格萨尔》史诗文化的专题网站。中国《格萨尔》研究网的诞生对于《格萨尔》史诗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扬,以及蒸蒸日上,富有生机的《格萨尔》学研究工作来说是一个助推器,为《格萨尔》学事业的发展注入来自互联网的新鲜血液。及时准确地报道《格萨尔》学动态、整合《格萨尔》学资源、全面有效地推介《格萨尔》学常识,为热爱《格萨尔》史诗文化的广大网友和《格萨尔》学研究工作者,提供专业、准确和全面的《格萨尔》学知识。网站开通后,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格萨尔》学专家降边嘉措给中国《格萨尔》研究网题字为“中国《格萨尔》研究网是最专业、最权威的《格萨尔》专题网站”。

 

藏人文化网:中国格萨尔研究网站有汉文和藏文两个页面,每个页面设置了七个大栏目和十二个子栏目,请谈谈栏目设置时的设想?

恰嘎·觉如:中国格萨尔研究网全面报道《格萨尔》学研究方方面面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由藏文版和汉文版组成,均设动态、人物、遗迹、图库、成果、简介和留言7个频道,内容涉及说唱艺人、专家学者、史诗人物、遗址、遗物、说唱部本、出版专著和发表论文等的介绍。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藏族人民在长期不断地丰富和充实《格萨尔》史诗的过程中,说唱艺人是史诗最直接的传唱者,因此介绍说唱艺人是比不可少的。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很早就开始研究史诗的诞生及有关内容,并且在史诗的录音、记录、整理、翻译、研究、出版等工作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介绍专家学者和这些群体研究出来的成果是重中之重。格萨尔文化正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国内外建立了专属研究机构,很多人员在研究、抢救、保护格萨尔文化,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设置动态栏目了解格萨尔文化的最新动态。《格萨尔》史诗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如流传世界上的五大史诗,即古希腊的《伊俐亚特》、《奥德塞》,古印度的《摩珂婆罗多》、《罗摩衍那》,再加上古代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这些五大史诗的总和还要长,不仅有很多正反面人物,而且人物形象描写栩栩如生,因此设置专栏介绍史诗中的众多人物。《格萨尔》史诗不同其他史诗,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不同内容的故事,而且还在继续出现新的部本,为了更多的人了解这些部本的内容,专设栏目概述部本内容。史诗的主人公格萨尔王作为历史人物,在雪域藏地随处可见很多遗迹遗物,因此设为专栏介绍有关的遗迹遗物。为了直观地介绍格萨尔文化,展示格萨尔文化的风采,设置了图库栏目,用图片的形式介绍格萨尔文化的魅力。

 

藏人文化网:《格萨尔王》专著中提到《格萨尔》史诗产生于公元五六世纪时期,您认为《格萨尔》史诗产生于哪个年代?

恰嘎·觉如:在《格萨尔》研究领域内确实持有《格萨尔》史诗产生于公元五六世纪时期,早于格萨尔王诞生时期的观点,认为历史上不存在格萨尔王此人,格萨尔王纯粹是人们缔造的神话人物。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导言”中论希腊荷马史诗时说,“‘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的史诗,产生在‘人类童年时代’”的说法,认为藏族的《格萨尔》史诗产生在“人类童年时代”,很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果真如此那么史诗部本中的叙述和现在能耳目共睹的那些很有价值的格萨尔遗迹遗物就没法解释。可以值得一提的是,西藏哲蚌寺的主佛是弥勒佛像,是十五世纪塑成的,由宗喀巴大师亲自开光。据有关资料介绍,佛像的装藏中有格萨尔王的衣帽、宝刀、弓箭和宗喀巴大师的一套袈裟。在藏族著名学者普角阿昂先巴的著作《四大寺院和上下密院的形成结构》一书中记载,“弥勒佛旧殿是经过宗喀巴大师亲自指点下,在西藏自治区乃董县做施主新建的,其间有用金铜铸造而成的八岁时的弥勒佛像,此佛像装藏中有大小之别的很多佛骨和格萨尔的衣帽、宝刀、弓箭,宗喀巴大师的一套袈裟、露天观音的袈裟、多闻子的红茅、用纯金写的五陀罗尼等,具有很多法身的舍利和生死涅槃妙善的很多物质放在一块,对此宗喀巴大师进行开光。”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弥勒佛像装藏中有格萨尔的衣帽、宝刀、弓箭的说法不是传说,确有此事,也证明了历史上确有此人。如今移居德国的学者班玛次仁先生也曾说,“因弥勒佛像装藏中有格萨尔的衣帽、宝刀、弓箭等很多生死涅槃妙善的物质,对此宗喀巴大师进行开光时显天花......”因此更加能够证明弥勒佛像装藏中有格萨尔的衣帽、宝刀、弓箭等圣物。只要我们断定格萨尔王是历史人物,那就可以追溯其人的诞生时期,在史诗《英雄诞生之部》原西康德格刻本的译文本中述及:岭•格萨尔的母亲葛姆在牛年三月初八日夜与丈夫僧隆同宿并做一梦后身上怀了格萨尔。葛姆怀孕九个月零八天后,于阳土虎(戊寅)年腊月十五日生下格萨尔。这个土虎年,按藏历第一绕迥计,即为1038年。藏族学者第二世郭迥久扎益喜多吉曾认为,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后1332年赞普颂赞干布诞生,公元1038年岭格萨尔诞生,时年宗喀王赤南德赞42岁,仲敦巴·杰瓦炯乃14岁,玛尔巴译师只有2岁多。在《穆布董族谱》中这样写道:“若不认识我是谁,我是穆布董的后裔,权势从天而降,名叫小官觉如。”穆布董属古代藏族分支六大氏族中的穆布董之一。在上述中可以得知,格萨尔不仅是历史人物,而且他的始祖以及诞生年代都叙述的很明确。我们只要明确了《格萨尔》史诗主人公的诞生时期,那就很明确《格萨尔》史诗是11世纪产生的。著名《格萨尔》研究专家徐国琼曾说过:“只有先有树木,然后才会有树影。只有先有岭•格萨尔在世,然后才会有以岭•格萨尔为主的《格萨尔》史诗”。从上述内容和史诗藏文部本中涉及到与历史有关的资料来看,这一史诗产生于11世纪以后是可信的。至于这一史诗中有其他人物的故事或英雄事迹这是借格萨尔王的名字为主人公,对以往某些历史事件的一种回忆;或者是将后世发生的事件附会到格萨尔王的名下;或者纯属虚构的创作。这都是这一史诗长期在民间不断流传和丰富过程中增加的内容。这与史诗主人公在世的时代和这一史诗产生的时代是分开的。

 

藏人文化网:格萨尔王的诞生地有多种说法,您作为年轻的《格萨尔》研究工作者,您认为格萨尔王的诞生地是哪里?

恰嘎·觉如:格萨尔王作为《格萨尔》这一史诗的主人公,其人的诞生地有很多不同说法,从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和史诗部本了解之后,认为格萨尔是当今四川省德格阿须草原的吉苏雅格康多,为什么这样说呢?格萨尔诞生地阿须草原修建了一座格萨尔的庙,在这个庙的资料中明确记载:“此庙是在格萨尔诞生的地方兴建的。”在史诗部本中也明确叙述了格萨尔诞生地,《英雄诞生》之部中记载“要说觉如的出生地,名叫吉苏雅格康多。两水交汇潺潺响,两岩相对如箭羽,茵茵草滩如铺毡;前山大鹏凝布窝,后山青岩碧玉峰;右山如同母虎吼,左山矛峰似红岩。”那么有些人为什么说,格萨尔诞生地是当今的青海省果洛境内呢?因为他们没了解史诗内容,史诗中明确记载,格萨尔的叔叔害怕格萨尔长大了会夺取他的权位,所以格萨尔八岁时,母子驱赶到玛麦玉龙松多,也就是说当今的青海省果洛境内。

 

藏人文化网:《格萨尔》史诗的继承者、传播者、创造者的说唱艺人有哪几种类型?您认为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恰嘎·觉如:说唱艺人是这部史诗的“活化石”,在他们的不断传播和挖掘下才有了这么丰富的文化宝库。说唱艺人在不同方式和不同途径地传承这部史诗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说唱特点,大致分为以下几点:一、神授说艺人;二、撰写艺人;三、圆光说艺人;四、吟诵艺人;五、闻知说艺人;六、传承说艺人;七、掘藏说艺人;八、艺人帽说和唐卡说艺人等不同的八种类型。这八种类型中神授说艺人是最具代表性。此类的主要特点是:凭借一种神奇的力量,打开“智慧之门”,然后就滔滔不绝地讲述《格萨尔》的故事。2009年7月我们研究所一行五人到西藏昌都县考察时,发现了一位年轻的《格萨尔》说唱艺人,他的说唱特点就是属于神授说唱艺人。考察期间,在当地任教的同学卓玛杰的帮助下,有幸认识了年轻的艺人斯塔多吉,他在昌都地区第一高级中学学习。据他的藏文老师介绍,年仅19岁的斯塔多吉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也不是很合群,但是当他在说唱《格萨尔》时,却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那种忘我的说唱连汗流浃背时都不知疲惫。《西藏研究》(藏文版)2010年第三期中刊登的《关于新生说唱艺人斯塔多吉真实生活》一文中介绍到,斯塔多吉与其他神授说唱艺人不同,因为他有些反应迟钝,尤其数理化等课程的成绩始终都比较差,任凭他怎么刻苦都无济于事……在除了说唱《格萨尔》以外,他的记忆力和普通人没有两样。从中可以解释他在说唱时,突如其来的记忆力只能是借助于其身体以外的能量,而“神授”这一说法在斯塔多吉身上是绝对成立的,是有一定依据的。撰写艺人的主要特点是:一般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据他们介绍,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创作欲望促使着他们,不由自主地驾驭笔墨在纸上一泻千里,一部故事就这样诞生了,此后脑子又与先前一样,空当当的,一无所有。圆光说艺人的主要特点是:凭着看铜镜或碗中的水等器皿说唱或抄写《格萨尔》故事。吟诵艺人的主要特点是:从小喜爱并学习《格萨尔》的故事后进行说唱。闻知说艺人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耳听心记说唱《格萨尔》,此类艺人有些是盲人。传承说艺人的主要特点是:祖上所掌握的史诗口耳相传或抄写在纸上一代一代地进行传承。掘藏说艺人的主要特点是:把埋藏的珍品或部本挖掘出来进行说唱。艺人帽说和唐卡说艺人的主要特点是:戴着由活佛或权威人士认定说唱艺人后赐予的帽子进行说唱。唐卡说艺人的主要特点是:看着格萨尔或三十英雄的唐卡画进行说唱。

 

藏人文化网:《格萨尔》史诗的特点之一是“活形态的史诗”,这个特点您怎么理解?

恰嘎·觉如:“活形态”是这部史诗的重要特点之一,因为世界上的五大史诗,在记录、整理、出版后再也没出现过新的故事和新的版本,也就是说已经成为了“静态”或“死态”了。而《格萨尔》这部史诗依旧如雨后春笋般延续,不断地扩充和丰富着它的内容。我们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自从2009年开始每年出版5部不同版本、不同内容、不同地区的艺人部本。从中能看出《格萨尔》史诗还在延续,还在成长。

 

藏人文化网:《格萨尔》史诗先后列入了国家级以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提倡抢救、保护格萨尔文化,你对此有何看法?

恰嘎·觉如:《格萨尔》史诗先后列入了国家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举动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认可,抢救、保护格萨尔文化当中首要的任务有两点:第一,要保护格萨尔文化的原生态环境,如说唱艺人离开了原生态的环境,会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逐渐失去其传统原生态文化。第二,要抢救保护《格萨尔》艺人,《格萨尔》艺人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体,没有这些优秀艺人,就没有新的《格萨尔》故事。青海玉树杂多县的年轻的说唱艺人图登君乃但是在4·14地震中遇难永远离我们而去了。我在CCTV4的采访报道中看到他说唱《水浒传》的片段,说唱的那么投入、陶醉其中不能自拔。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他不仅能说唱180部《格萨尔》故事,而且能说唱《水浒传》、《成吉思汗传》、《西游记》以及诸多佛教高僧传记的天才级艺人。像图登君乃这样千千万万个说唱艺人是《格萨尔》史诗的重要载体,他们在不断加工、不断创造、不断创新、不断繁荣着《格萨尔》史诗,他们是英雄史诗的艺术大师。高尔基曾说过“一个民间艺人的去世,就等于损失一座图书馆”。因此,抢救艺人口中的宝贵财富是《格萨尔》工作的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藏人文化网:我从甘肃藏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安多研究》第7辑汉文版上看到您的《关与制作<格萨尔>网络游戏的几点思考》一文,您认为《格萨尔》制作成网络游戏可行吗?

恰嘎·觉如:将这部史诗搬上银幕,制作网络游戏,拍摄成电影、电视连续剧和动画片,用大众传媒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传播《格萨尔》文化,让全国各民族同胞,让全世界广大观众领略《格萨尔》的风采,是藏族同胞多年来的一个美好愿望,也是广大《格萨尔》工作者和热心于藏族文化事业的影视工作者长期奋斗的目标。我作为年轻一代的《格萨尔》研究工作者,将这部史诗发展成衍生文化是有责任、有义务。它不仅对宣传、继承和发展《格萨尔》史诗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对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在玩网络游戏的同时能够轻松地了解《格萨尔》史诗,并且利用现代网络工具对继承和发扬藏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网络游戏直观体现的是影和音,那么这部史诗中有丰厚的影和音资料。影方面:比如:《雪山水晶宗》中 “多麦大地的中心,有个风光旖旎的地方叫玛域,恰是一个紫雾霭霭的无量宫。这里布谷鸟声声婉转,阿兰鸟令人神怡,三春里绿草如茵,三夏里草木葳蕤。”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形象、鲜明、生动的背景叙说,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人物的服饰是塑造人物时候不可或缺的,是外观的直接表现,尤其是《格萨尔》史诗中人物的服饰别具特色,比如,岭国有岭国的服饰特色,霍尔国有霍尔国的服饰特点,看到服饰就能看出人物的身份地位等特质,而且从服饰的质地和款式体现四季。还具有突出神话色彩,比如战神在协助作战、寄魂物的特殊作用、人与兽的变换。格萨尔王为首的岭国三十员大将和七勇士等根据武力的不同所持有的武器也各有其特点,有刀、剑、弓箭、矛、盾牌等等古代藏族氏族部落的武器。音方面:这部史诗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曲调,专人专曲,部落也有自己的曲调,人物的喜怒哀乐也有不同的曲调。那么网络游戏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同样具有自己的“主旋律”。网络游戏在世界各国普及以后同所在国家的童话、神话、民间传奇等相结合,制造了一大批优秀的网络游戏。因此,《格萨尔》史诗同样具备制作网络游戏的资料条件,只不过没人投资开发制作而已。如果《格萨尔》制作成网络游戏,这对当下的网络信息时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填补了网络游戏中从未涉及过藏族文化内容的空白,这也是藏文化与时俱进的一大体现。

 

 

藏人文化网:前不久《格萨尔》史诗搬上舞台,以歌舞剧和舞剧的形式演绎并讲述《格萨尔》的故事,到目前为止编排了多少个类似的舞剧?你对这种传播方式如何看待?

恰嘎·觉如:舞剧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需要有较高的经济投入和相对稳定的,庞大的专业演员队伍和现代化装置的剧场。作为独立品种的歌舞剧,它区别于其他舞蹈品类的主要方面,是把歌、舞、乐、戏融会为一体,成为名符其实的载歌载舞的形式。《格萨尔》歌舞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根据已搜集的资料看已编排了12台歌舞剧。这些分别是:1960年青海省京剧团将《岭·格萨尔王传》中的《霍岭大战》改编为京剧搬上了戏剧舞台;1979年玉树藏族自治州文工团编排了以《格萨尔》为题材的《出征》歌舞剧;1981年玉树藏族自治州文工团编排了《汉地茶宗》、《达色施财》两台歌舞剧;1982年海南藏族自治州文工团编排了歌舞剧《霍岭之战》;1983年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歌舞团排演了舞剧《霍岭大战》;1992年青海省京剧团以京剧表演的形式又将《北地降魔》之部搬上舞台;2002年果洛藏族自治州文工团编排了《岭·格萨尔卓拉钦保》(又称“岭国歌舞”)的歌舞剧;2003年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编排了《姜国王子》歌舞剧;2010年果洛州格萨尔文化艺术团和州民族歌舞团联合编排了歌舞剧《赛马称王》;2010年青海省《格萨尔》歌舞剧团和海南州歌舞团精心打造编排了舞剧《雪域英豪—嘉察》;2011年甘孜州色达县格萨尔藏剧团排演的大型史诗歌舞剧《格萨尔》;2012年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创排了大型民族舞剧《英雄格萨尔》。这些仅仅是政府机构组织编排的歌舞剧,在民间和寺院中继承和保护《格萨尔》藏戏,每年举行《格萨尔》藏戏表演。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果洛有格萨尔藏戏团24家,演职人员806人,演出剧目22种,其中的甘德县夏仓藏戏团(国内第一家马背藏戏团)、大云藏戏团、久治县德合隆藏戏团、班玛县多贡麻藏戏团、玛多县卡科藏戏团、玛沁县昌查玛藏戏团等6家藏戏团得到国家四部委命名和表彰。”还有甘孜州色达县格萨尔藏戏团;四川德格竹庆寺的《格萨尔》藏戏;青海省贵德县罗汉堂乡昨那村昨那寺《格萨尔》藏戏;青海省刚察县的沙陀寺《格萨尔》藏戏等等。著名《格萨尔》研究专家降边嘉措说:“假若说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艺术发展的土壤和源泉,对欧洲文艺的发展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那么,古老的《格萨尔》则是藏族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是藏族文学艺术赖以长久发展的丰厚沃土。”因此,《格萨尔》史诗也是歌舞的海洋,全国歌舞剧院能编排出以《格萨尔》为题材的优秀作品。

   

藏人文化网:您对藏人文化网传播格萨尔文化的作用或者关系是如何看待的?

恰嘎·觉如:格萨尔文化是藏族文化的一部分,《格萨尔》是古代藏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凝聚着藏族人民的智慧,成为特殊形态的知识总汇,其中有大量古代藏族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在不断地演进中,囊括了不同时代藏民族关于历史、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全部知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美学欣赏价值和原生态文化价值。藏人文化网作为国内一个充分展示藏族文化,反映当代藏族文化氛围的专业网络,格萨尔文化的内容是不可或缺的,贵网站对宣传、继承、保护格萨尔网络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总之,格萨尔文化补充藏人文化网的内容,藏人文化网来宣扬格萨尔文化,两者相互相称、相互补充、发扬光大藏族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藏人文化网:您是何时开始研究《格萨尔》的呢?在《格萨尔》研究当中从事哪一部分的研究工作?

恰嘎·觉如:小时候爷爷常讲起《格萨尔》史诗里的那些英雄人物,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喜欢阅读《格萨尔》史诗了。2005年大学毕业后到青海日报社中国藏族网通从事网站新闻、人物、民俗、地理、艺术等栏目的采编工作。2007年到青海省文联《格萨尔》史诗研究所后,开始从事《格萨尔》史诗的记录、整理、搜集、翻译、研究等工作。我在《格萨尔》史诗研究所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工作。作为一名研究所研究人员,研究史诗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努力研究学习史诗之余,先后在《西藏艺术研究》、《安多研究》、《攀登》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了《论<格萨尔>中的弓箭文化》、《摄制<格萨尔>动画片的思考》等数十篇论文,尤其对《西藏艺术研究》2011年第1期上发表的《略谈<格萨尔>翻译问题》一文荣获青海省第二届文艺评论奖三等奖;第二,整理工作。《格萨尔》史诗作为“活形态”的形式,很多优秀的说唱艺人在不断地传承和挖掘这部史诗,扩充新的内容,出现了不同版本、不同内容、不同特点的说唱本,因此整理、编辑、出版这些新内容,是抢救和保护《格萨尔》史诗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工作的一部分,先后在青海民族出版社和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少帅扎拉泽杰》、《萨栗金宗》等5部说唱本。第三,编辑工作。内部刊物《格萨尔研究》向国内外广大读者以藏汉文合璧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格萨尔文化的风采,是国内唯一一部展示格萨尔学最新成果的刊物平台,我有幸担任此刊物汉文和彩页部分的编辑人员。第四,网站管理。参加工作以来先后策划开通了两家网站,即“中国格萨尔研究网”“宗喀巴文化艺术研究网”,并担任采编工作。

 

藏人文化网:您作为中国格萨尔研究网站唯一的编辑,可否详细介绍一下网站的运作及其建设时间等。

恰嘎·觉如:中国格萨尔研究网站是著名《格萨尔》研究专家角巴东主提议,《格萨尔》研究学专家降边嘉措等很多《格萨尔》学界的专家学者作为顾问,由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和青海省《格萨尔》学会联合主办,由我来策划组建的网站,于2009年5月20日正式开通运行,是国内首家最权威、最专业、最全面介绍《格萨尔》史诗文化的专题网站。中国《格萨尔》研究网的诞生对于《格萨尔》史诗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扬,以及蒸蒸日上,富有生机的《格萨尔》学研究工作来说是一个助推器,为《格萨尔》学事业的发展注入来自互联网的新鲜血液。及时准确地报道《格萨尔》学动态、整合《格萨尔》学资源、全面有效地推介《格萨尔》学常识,为热爱《格萨尔》史诗文化的广大网友和《格萨尔》学研究工作者,提供专业、准确和全面的《格萨尔》学知识。网站开通后,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格萨尔》学专家降边嘉措给中国《格萨尔》研究网题字为“中国《格萨尔》研究网是最专业、最权威的《格萨尔》专题网站”。

 

藏人文化网:中国格萨尔研究网站有汉文和藏文两个页面,每个页面设置了七个大栏目和十二个子栏目,请谈谈栏目设置时的设想?

恰嘎·觉如:中国格萨尔研究网全面报道《格萨尔》学研究方方面面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由藏文版和汉文版组成,均设动态、人物、遗迹、图库、成果、简介和留言7个频道,内容涉及说唱艺人、专家学者、史诗人物、遗址、遗物、说唱部本、出版专著和发表论文等的介绍。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藏族人民在长期不断地丰富和充实《格萨尔》史诗的过程中,说唱艺人是史诗最直接的传唱者,因此介绍说唱艺人是比不可少的。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很早就开始研究史诗的诞生及有关内容,并且在史诗的录音、记录、整理、翻译、研究、出版等工作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介绍专家学者和这些群体研究出来的成果是重中之重。格萨尔文化正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国内外建立了专属研究机构,很多人员在研究、抢救、保护格萨尔文化,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设置动态栏目了解格萨尔文化的最新动态。《格萨尔》史诗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如流传世界上的五大史诗,即古希腊的《伊俐亚特》、《奥德塞》,古印度的《摩珂婆罗多》、《罗摩衍那》,再加上古代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这些五大史诗的总和还要长,不仅有很多正反面人物,而且人物形象描写栩栩如生,因此设置专栏介绍史诗中的众多人物。《格萨尔》史诗不同其他史诗,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不同内容的故事,而且还在继续出现新的部本,为了更多的人了解这些部本的内容,专设栏目概述部本内容。史诗的主人公格萨尔王作为历史人物,在雪域藏地随处可见很多遗迹遗物,因此设为专栏介绍有关的遗迹遗物。为了直观地介绍格萨尔文化,展示格萨尔文化的风采,设置了图库栏目,用图片的形式介绍格萨尔文化的魅力。

 

藏人文化网:《格萨尔王》专著中提到《格萨尔》史诗产生于公元五六世纪时期,您认为《格萨尔》史诗产生于哪个年代?

恰嘎·觉如:在《格萨尔》研究领域内确实持有《格萨尔》史诗产生于公元五六世纪时期,早于格萨尔王诞生时期的观点,认为历史上不存在格萨尔王此人,格萨尔王纯粹是人们缔造的神话人物。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导言”中论希腊荷马史诗时说,“‘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的史诗,产生在‘人类童年时代’”的说法,认为藏族的《格萨尔》史诗产生在“人类童年时代”,很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果真如此那么史诗部本中的叙述和现在能耳目共睹的那些很有价值的格萨尔遗迹遗物就没法解释。可以值得一提的是,西藏哲蚌寺的主佛是弥勒佛像,是十五世纪塑成的,由宗喀巴大师亲自开光。据有关资料介绍,佛像的装藏中有格萨尔王的衣帽、宝刀、弓箭和宗喀巴大师的一套袈裟。在藏族著名学者普角阿昂先巴的著作《四大寺院和上下密院的形成结构》一书中记载,“弥勒佛旧殿是经过宗喀巴大师亲自指点下,在西藏自治区乃董县做施主新建的,其间有用金铜铸造而成的八岁时的弥勒佛像,此佛像装藏中有大小之别的很多佛骨和格萨尔的衣帽、宝刀、弓箭,宗喀巴大师的一套袈裟、露天观音的袈裟、多闻子的红茅、用纯金写的五陀罗尼等,具有很多法身的舍利和生死涅槃妙善的很多物质放在一块,对此宗喀巴大师进行开光。”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弥勒佛像装藏中有格萨尔的衣帽、宝刀、弓箭的说法不是传说,确有此事,也证明了历史上确有此人。如今移居德国的学者班玛次仁先生也曾说,“因弥勒佛像装藏中有格萨尔的衣帽、宝刀、弓箭等很多生死涅槃妙善的物质,对此宗喀巴大师进行开光时显天花......”因此更加能够证明弥勒佛像装藏中有格萨尔的衣帽、宝刀、弓箭等圣物。只要我们断定格萨尔王是历史人物,那就可以追溯其人的诞生时期,在史诗《英雄诞生之部》原西康德格刻本的译文本中述及:岭•格萨尔的母亲葛姆在牛年三月初八日夜与丈夫僧隆同宿并做一梦后身上怀了格萨尔。葛姆怀孕九个月零八天后,于阳土虎(戊寅)年腊月十五日生下格萨尔。这个土虎年,按藏历第一绕迥计,即为1038年。藏族学者第二世郭迥久扎益喜多吉曾认为,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后1332年赞普颂赞干布诞生,公元1038年岭格萨尔诞生,时年宗喀王赤南德赞42岁,仲敦巴·杰瓦炯乃14岁,玛尔巴译师只有2岁多。在《穆布董族谱》中这样写道:“若不认识我是谁,我是穆布董的后裔,权势从天而降,名叫小官觉如。”穆布董属古代藏族分支六大氏族中的穆布董之一。在上述中可以得知,格萨尔不仅是历史人物,而且他的始祖以及诞生年代都叙述的很明确。我们只要明确了《格萨尔》史诗主人公的诞生时期,那就很明确《格萨尔》史诗是11世纪产生的。著名《格萨尔》研究专家徐国琼曾说过:“只有先有树木,然后才会有树影。只有先有岭•格萨尔在世,然后才会有以岭•格萨尔为主的《格萨尔》史诗”。从上述内容和史诗藏文部本中涉及到与历史有关的资料来看,这一史诗产生于11世纪以后是可信的。至于这一史诗中有其他人物的故事或英雄事迹这是借格萨尔王的名字为主人公,对以往某些历史事件的一种回忆;或者是将后世发生的事件附会到格萨尔王的名下;或者纯属虚构的创作。这都是这一史诗长期在民间不断流传和丰富过程中增加的内容。这与史诗主人公在世的时代和这一史诗产生的时代是分开的。

 

藏人文化网:格萨尔王的诞生地有多种说法,您作为年轻的《格萨尔》研究工作者,您认为格萨尔王的诞生地是哪里?

恰嘎·觉如:格萨尔王作为《格萨尔》这一史诗的主人公,其人的诞生地有很多不同说法,从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和史诗部本了解之后,认为格萨尔是当今四川省德格阿须草原的吉苏雅格康多,为什么这样说呢?格萨尔诞生地阿须草原修建了一座格萨尔的庙,在这个庙的资料中明确记载:“此庙是在格萨尔诞生的地方兴建的。”在史诗部本中也明确叙述了格萨尔诞生地,《英雄诞生》之部中记载“要说觉如的出生地,名叫吉苏雅格康多。两水交汇潺潺响,两岩相对如箭羽,茵茵草滩如铺毡;前山大鹏凝布窝,后山青岩碧玉峰;右山如同母虎吼,左山矛峰似红岩。”那么有些人为什么说,格萨尔诞生地是当今的青海省果洛境内呢?因为他们没了解史诗内容,史诗中明确记载,格萨尔的叔叔害怕格萨尔长大了会夺取他的权位,所以格萨尔八岁时,母子驱赶到玛麦玉龙松多,也就是说当今的青海省果洛境内。

 

藏人文化网:《格萨尔》史诗的继承者、传播者、创造者的说唱艺人有哪几种类型?您认为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恰嘎·觉如:说唱艺人是这部史诗的“活化石”,在他们的不断传播和挖掘下才有了这么丰富的文化宝库。说唱艺人在不同方式和不同途径地传承这部史诗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说唱特点,大致分为以下几点:一、神授说艺人;二、撰写艺人;三、圆光说艺人;四、吟诵艺人;五、闻知说艺人;六、传承说艺人;七、掘藏说艺人;八、艺人帽说和唐卡说艺人等不同的八种类型。这八种类型中神授说艺人是最具代表性。此类的主要特点是:凭借一种神奇的力量,打开“智慧之门”,然后就滔滔不绝地讲述《格萨尔》的故事。2009年7月我们研究所一行五人到西藏昌都县考察时,发现了一位年轻的《格萨尔》说唱艺人,他的说唱特点就是属于神授说唱艺人。考察期间,在当地任教的同学卓玛杰的帮助下,有幸认识了年轻的艺人斯塔多吉,他在昌都地区第一高级中学学习。据他的藏文老师介绍,年仅19岁的斯塔多吉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也不是很合群,但是当他在说唱《格萨尔》时,却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那种忘我的说唱连汗流浃背时都不知疲惫。《西藏研究》(藏文版)2010年第三期中刊登的《关于新生说唱艺人斯塔多吉真实生活》一文中介绍到,斯塔多吉与其他神授说唱艺人不同,因为他有些反应迟钝,尤其数理化等课程的成绩始终都比较差,任凭他怎么刻苦都无济于事……在除了说唱《格萨尔》以外,他的记忆力和普通人没有两样。从中可以解释他在说唱时,突如其来的记忆力只能是借助于其身体以外的能量,而“神授”这一说法在斯塔多吉身上是绝对成立的,是有一定依据的。撰写艺人的主要特点是:一般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据他们介绍,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创作欲望促使着他们,不由自主地驾驭笔墨在纸上一泻千里,一部故事就这样诞生了,此后脑子又与先前一样,空当当的,一无所有。圆光说艺人的主要特点是:凭着看铜镜或碗中的水等器皿说唱或抄写《格萨尔》故事。吟诵艺人的主要特点是:从小喜爱并学习《格萨尔》的故事后进行说唱。闻知说艺人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耳听心记说唱《格萨尔》,此类艺人有些是盲人。传承说艺人的主要特点是:祖上所掌握的史诗口耳相传或抄写在纸上一代一代地进行传承。掘藏说艺人的主要特点是:把埋藏的珍品或部本挖掘出来进行说唱。艺人帽说和唐卡说艺人的主要特点是:戴着由活佛或权威人士认定说唱艺人后赐予的帽子进行说唱。唐卡说艺人的主要特点是:看着格萨尔或三十英雄的唐卡画进行说唱。

 

藏人文化网:《格萨尔》史诗的特点之一是“活形态的史诗”,这个特点您怎么理解?

恰嘎·觉如:“活形态”是这部史诗的重要特点之一,因为世界上的五大史诗,在记录、整理、出版后再也没出现过新的故事和新的版本,也就是说已经成为了“静态”或“死态”了。而《格萨尔》这部史诗依旧如雨后春笋般延续,不断地扩充和丰富着它的内容。我们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自从2009年开始每年出版5部不同版本、不同内容、不同地区的艺人部本。从中能看出《格萨尔》史诗还在延续,还在成长。

 

藏人文化网:《格萨尔》史诗先后列入了国家级以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提倡抢救、保护格萨尔文化,你对此有何看法?

恰嘎·觉如:《格萨尔》史诗先后列入了国家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举动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认可,抢救、保护格萨尔文化当中首要的任务有两点:第一,要保护格萨尔文化的原生态环境,如说唱艺人离开了原生态的环境,会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逐渐失去其传统原生态文化。第二,要抢救保护《格萨尔》艺人,《格萨尔》艺人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体,没有这些优秀艺人,就没有新的《格萨尔》故事。青海玉树杂多县的年轻的说唱艺人图登君乃但是在4·14地震中遇难永远离我们而去了。我在CCTV4的采访报道中看到他说唱《水浒传》的片段,说唱的那么投入、陶醉其中不能自拔。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他不仅能说唱180部《格萨尔》故事,而且能说唱《水浒传》、《成吉思汗传》、《西游记》以及诸多佛教高僧传记的天才级艺人。像图登君乃这样千千万万个说唱艺人是《格萨尔》史诗的重要载体,他们在不断加工、不断创造、不断创新、不断繁荣着《格萨尔》史诗,他们是英雄史诗的艺术大师。高尔基曾说过“一个民间艺人的去世,就等于损失一座图书馆”。因此,抢救艺人口中的宝贵财富是《格萨尔》工作的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藏人文化网:我从甘肃藏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安多研究》第7辑汉文版上看到您的《关与制作<格萨尔>网络游戏的几点思考》一文,您认为《格萨尔》制作成网络游戏可行吗?

恰嘎·觉如:将这部史诗搬上银幕,制作网络游戏,拍摄成电影、电视连续剧和动画片,用大众传媒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传播《格萨尔》文化,让全国各民族同胞,让全世界广大观众领略《格萨尔》的风采,是藏族同胞多年来的一个美好愿望,也是广大《格萨尔》工作者和热心于藏族文化事业的影视工作者长期奋斗的目标。我作为年轻一代的《格萨尔》研究工作者,将这部史诗发展成衍生文化是有责任、有义务。它不仅对宣传、继承和发展《格萨尔》史诗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对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在玩网络游戏的同时能够轻松地了解《格萨尔》史诗,并且利用现代网络工具对继承和发扬藏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网络游戏直观体现的是影和音,那么这部史诗中有丰厚的影和音资料。影方面:比如:《雪山水晶宗》中 “多麦大地的中心,有个风光旖旎的地方叫玛域,恰是一个紫雾霭霭的无量宫。这里布谷鸟声声婉转,阿兰鸟令人神怡,三春里绿草如茵,三夏里草木葳蕤。”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形象、鲜明、生动的背景叙说,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人物的服饰是塑造人物时候不可或缺的,是外观的直接表现,尤其是《格萨尔》史诗中人物的服饰别具特色,比如,岭国有岭国的服饰特色,霍尔国有霍尔国的服饰特点,看到服饰就能看出人物的身份地位等特质,而且从服饰的质地和款式体现四季。还具有突出神话色彩,比如战神在协助作战、寄魂物的特殊作用、人与兽的变换。格萨尔王为首的岭国三十员大将和七勇士等根据武力的不同所持有的武器也各有其特点,有刀、剑、弓箭、矛、盾牌等等古代藏族氏族部落的武器。音方面:这部史诗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曲调,专人专曲,部落也有自己的曲调,人物的喜怒哀乐也有不同的曲调。那么网络游戏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同样具有自己的“主旋律”。网络游戏在世界各国普及以后同所在国家的童话、神话、民间传奇等相结合,制造了一大批优秀的网络游戏。因此,《格萨尔》史诗同样具备制作网络游戏的资料条件,只不过没人投资开发制作而已。如果《格萨尔》制作成网络游戏,这对当下的网络信息时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填补了网络游戏中从未涉及过藏族文化内容的空白,这也是藏文化与时俱进的一大体现。

 

 

藏人文化网:前不久《格萨尔》史诗搬上舞台,以歌舞剧和舞剧的形式演绎并讲述《格萨尔》的故事,到目前为止编排了多少个类似的舞剧?你对这种传播方式如何看待?

恰嘎·觉如:舞剧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需要有较高的经济投入和相对稳定的,庞大的专业演员队伍和现代化装置的剧场。作为独立品种的歌舞剧,它区别于其他舞蹈品类的主要方面,是把歌、舞、乐、戏融会为一体,成为名符其实的载歌载舞的形式。《格萨尔》歌舞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根据已搜集的资料看已编排了12台歌舞剧。这些分别是:1960年青海省京剧团将《岭·格萨尔王传》中的《霍岭大战》改编为京剧搬上了戏剧舞台;1979年玉树藏族自治州文工团编排了以《格萨尔》为题材的《出征》歌舞剧;1981年玉树藏族自治州文工团编排了《汉地茶宗》、《达色施财》两台歌舞剧;1982年海南藏族自治州文工团编排了歌舞剧《霍岭之战》;1983年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歌舞团排演了舞剧《霍岭大战》;1992年青海省京剧团以京剧表演的形式又将《北地降魔》之部搬上舞台;2002年果洛藏族自治州文工团编排了《岭·格萨尔卓拉钦保》(又称“岭国歌舞”)的歌舞剧;2003年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编排了《姜国王子》歌舞剧;2010年果洛州格萨尔文化艺术团和州民族歌舞团联合编排了歌舞剧《赛马称王》;2010年青海省《格萨尔》歌舞剧团和海南州歌舞团精心打造编排了舞剧《雪域英豪—嘉察》;2011年甘孜州色达县格萨尔藏剧团排演的大型史诗歌舞剧《格萨尔》;2012年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创排了大型民族舞剧《英雄格萨尔》。这些仅仅是政府机构组织编排的歌舞剧,在民间和寺院中继承和保护《格萨尔》藏戏,每年举行《格萨尔》藏戏表演。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果洛有格萨尔藏戏团24家,演职人员806人,演出剧目22种,其中的甘德县夏仓藏戏团(国内第一家马背藏戏团)、大云藏戏团、久治县德合隆藏戏团、班玛县多贡麻藏戏团、玛多县卡科藏戏团、玛沁县昌查玛藏戏团等6家藏戏团得到国家四部委命名和表彰。”还有甘孜州色达县格萨尔藏戏团;四川德格竹庆寺的《格萨尔》藏戏;青海省贵德县罗汉堂乡昨那村昨那寺《格萨尔》藏戏;青海省刚察县的沙陀寺《格萨尔》藏戏等等。著名《格萨尔》研究专家降边嘉措说:“假若说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艺术发展的土壤和源泉,对欧洲文艺的发展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那么,古老的《格萨尔》则是藏族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是藏族文学艺术赖以长久发展的丰厚沃土。”因此,《格萨尔》史诗也是歌舞的海洋,全国歌舞剧院能编排出以《格萨尔》为题材的优秀作品。

   

藏人文化网:您对藏人文化网传播格萨尔文化的作用或者关系是如何看待的?

恰嘎·觉如:格萨尔文化是藏族文化的一部分,《格萨尔》是古代藏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凝聚着藏族人民的智慧,成为特殊形态的知识总汇,其中有大量古代藏族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在不断地演进中,囊括了不同时代藏民族关于历史、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全部知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美学欣赏价值和原生态文化价值。藏人文化网作为国内一个充分展示藏族文化,反映当代藏族文化氛围的专业网络,格萨尔文化的内容是不可或缺的,贵网站对宣传、继承、保护格萨尔网络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总之,格萨尔文化补充藏人文化网的内容,藏人文化网来宣扬格萨尔文化,两者相互相称、相互补充、发扬光大藏族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藏人文化网:您是何时开始研究《格萨尔》的呢?在《格萨尔》研究当中从事哪一部分的研究工作?

恰嘎·觉如:小时候爷爷常讲起《格萨尔》史诗里的那些英雄人物,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喜欢阅读《格萨尔》史诗了。2005年大学毕业后到青海日报社中国藏族网通从事网站新闻、人物、民俗、地理、艺术等栏目的采编工作。2007年到青海省文联《格萨尔》史诗研究所后,开始从事《格萨尔》史诗的记录、整理、搜集、翻译、研究等工作。我在《格萨尔》史诗研究所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工作。作为一名研究所研究人员,研究史诗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努力研究学习史诗之余,先后在《西藏艺术研究》、《安多研究》、《攀登》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了《论<格萨尔>中的弓箭文化》、《摄制<格萨尔>动画片的思考》等数十篇论文,尤其对《西藏艺术研究》2011年第1期上发表的《略谈<格萨尔>翻译问题》一文荣获青海省第二届文艺评论奖三等奖;第二,整理工作。《格萨尔》史诗作为“活形态”的形式,很多优秀的说唱艺人在不断地传承和挖掘这部史诗,扩充新的内容,出现了不同版本、不同内容、不同特点的说唱本,因此整理、编辑、出版这些新内容,是抢救和保护《格萨尔》史诗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工作的一部分,先后在青海民族出版社和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少帅扎拉泽杰》、《萨栗金宗》等5部说唱本。第三,编辑工作。内部刊物《格萨尔研究》向国内外广大读者以藏汉文合璧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格萨尔文化的风采,是国内唯一一部展示格萨尔学最新成果的刊物平台,我有幸担任此刊物汉文和彩页部分的编辑人员。第四,网站管理。参加工作以来先后策划开通了两家网站,即“中国格萨尔研究网”“宗喀巴文化艺术研究网”,并担任采编工作。

 

藏人文化网:您作为中国格萨尔研究网站唯一的编辑,可否详细介绍一下网站的运作及其建设时间等。

恰嘎·觉如:中国格萨尔研究网站是著名《格萨尔》研究专家角巴东主提议,《格萨尔》研究学专家降边嘉措等很多《格萨尔》学界的专家学者作为顾问,由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和青海省《格萨尔》学会联合主办,由我来策划组建的网站,于2009年5月20日正式开通运行,是国内首家最权威、最专业、最全面介绍《格萨尔》史诗文化的专题网站。中国《格萨尔》研究网的诞生对于《格萨尔》史诗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扬,以及蒸蒸日上,富有生机的《格萨尔》学研究工作来说是一个助推器,为《格萨尔》学事业的发展注入来自互联网的新鲜血液。及时准确地报道《格萨尔》学动态、整合《格萨尔》学资源、全面有效地推介《格萨尔》学常识,为热爱《格萨尔》史诗文化的广大网友和《格萨尔》学研究工作者,提供专业、准确和全面的《格萨尔》学知识。网站开通后,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格萨尔》学专家降边嘉措给中国《格萨尔》研究网题字为“中国《格萨尔》研究网是最专业、最权威的《格萨尔》专题网站”。

 

藏人文化网:中国格萨尔研究网站有汉文和藏文两个页面,每个页面设置了七个大栏目和十二个子栏目,请谈谈栏目设置时的设想?

恰嘎·觉如:中国格萨尔研究网全面报道《格萨尔》学研究方方面面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由藏文版和汉文版组成,均设动态、人物、遗迹、图库、成果、简介和留言7个频道,内容涉及说唱艺人、专家学者、史诗人物、遗址、遗物、说唱部本、出版专著和发表论文等的介绍。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藏族人民在长期不断地丰富和充实《格萨尔》史诗的过程中,说唱艺人是史诗最直接的传唱者,因此介绍说唱艺人是比不可少的。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很早就开始研究史诗的诞生及有关内容,并且在史诗的录音、记录、整理、翻译、研究、出版等工作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介绍专家学者和这些群体研究出来的成果是重中之重。格萨尔文化正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国内外建立了专属研究机构,很多人员在研究、抢救、保护格萨尔文化,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设置动态栏目了解格萨尔文化的最新动态。《格萨尔》史诗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如流传世界上的五大史诗,即古希腊的《伊俐亚特》、《奥德塞》,古印度的《摩珂婆罗多》、《罗摩衍那》,再加上古代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这些五大史诗的总和还要长,不仅有很多正反面人物,而且人物形象描写栩栩如生,因此设置专栏介绍史诗中的众多人物。《格萨尔》史诗不同其他史诗,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不同内容的故事,而且还在继续出现新的部本,为了更多的人了解这些部本的内容,专设栏目概述部本内容。史诗的主人公格萨尔王作为历史人物,在雪域藏地随处可见很多遗迹遗物,因此设为专栏介绍有关的遗迹遗物。为了直观地介绍格萨尔文化,展示格萨尔文化的风采,设置了图库栏目,用图片的形式介绍格萨尔文化的魅力。

 

藏人文化网:《格萨尔王》专著中提到《格萨尔》史诗产生于公元五六世纪时期,您认为《格萨尔》史诗产生于哪个年代?

恰嘎·觉如:在《格萨尔》研究领域内确实持有《格萨尔》史诗产生于公元五六世纪时期,早于格萨尔王诞生时期的观点,认为历史上不存在格萨尔王此人,格萨尔王纯粹是人们缔造的神话人物。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导言”中论希腊荷马史诗时说,“‘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的史诗,产生在‘人类童年时代’”的说法,认为藏族的《格萨尔》史诗产生在“人类童年时代”,很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果真如此那么史诗部本中的叙述和现在能耳目共睹的那些很有价值的格萨尔遗迹遗物就没法解释。可以值得一提的是,西藏哲蚌寺的主佛是弥勒佛像,是十五世纪塑成的,由宗喀巴大师亲自开光。据有关资料介绍,佛像的装藏中有格萨尔王的衣帽、宝刀、弓箭和宗喀巴大师的一套袈裟。在藏族著名学者普角阿昂先巴的著作《四大寺院和上下密院的形成结构》一书中记载,“弥勒佛旧殿是经过宗喀巴大师亲自指点下,在西藏自治区乃董县做施主新建的,其间有用金铜铸造而成的八岁时的弥勒佛像,此佛像装藏中有大小之别的很多佛骨和格萨尔的衣帽、宝刀、弓箭,宗喀巴大师的一套袈裟、露天观音的袈裟、多闻子的红茅、用纯金写的五陀罗尼等,具有很多法身的舍利和生死涅槃妙善的很多物质放在一块,对此宗喀巴大师进行开光。”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弥勒佛像装藏中有格萨尔的衣帽、宝刀、弓箭的说法不是传说,确有此事,也证明了历史上确有此人。如今移居德国的学者班玛次仁先生也曾说,“因弥勒佛像装藏中有格萨尔的衣帽、宝刀、弓箭等很多生死涅槃妙善的物质,对此宗喀巴大师进行开光时显天花......”因此更加能够证明弥勒佛像装藏中有格萨尔的衣帽、宝刀、弓箭等圣物。只要我们断定格萨尔王是历史人物,那就可以追溯其人的诞生时期,在史诗《英雄诞生之部》原西康德格刻本的译文本中述及:岭•格萨尔的母亲葛姆在牛年三月初八日夜与丈夫僧隆同宿并做一梦后身上怀了格萨尔。葛姆怀孕九个月零八天后,于阳土虎(戊寅)年腊月十五日生下格萨尔。这个土虎年,按藏历第一绕迥计,即为1038年。藏族学者第二世郭迥久扎益喜多吉曾认为,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后1332年赞普颂赞干布诞生,公元1038年岭格萨尔诞生,时年宗喀王赤南德赞42岁,仲敦巴·杰瓦炯乃14岁,玛尔巴译师只有2岁多。在《穆布董族谱》中这样写道:“若不认识我是谁,我是穆布董的后裔,权势从天而降,名叫小官觉如。”穆布董属古代藏族分支六大氏族中的穆布董之一。在上述中可以得知,格萨尔不仅是历史人物,而且他的始祖以及诞生年代都叙述的很明确。我们只要明确了《格萨尔》史诗主人公的诞生时期,那就很明确《格萨尔》史诗是11世纪产生的。著名《格萨尔》研究专家徐国琼曾说过:“只有先有树木,然后才会有树影。只有先有岭•格萨尔在世,然后才会有以岭•格萨尔为主的《格萨尔》史诗”。从上述内容和史诗藏文部本中涉及到与历史有关的资料来看,这一史诗产生于11世纪以后是可信的。至于这一史诗中有其他人物的故事或英雄事迹这是借格萨尔王的名字为主人公,对以往某些历史事件的一种回忆;或者是将后世发生的事件附会到格萨尔王的名下;或者纯属虚构的创作。这都是这一史诗长期在民间不断流传和丰富过程中增加的内容。这与史诗主人公在世的时代和这一史诗产生的时代是分开的。

 

藏人文化网:格萨尔王的诞生地有多种说法,您作为年轻的《格萨尔》研究工作者,您认为格萨尔王的诞生地是哪里?

恰嘎·觉如:格萨尔王作为《格萨尔》这一史诗的主人公,其人的诞生地有很多不同说法,从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和史诗部本了解之后,认为格萨尔是当今四川省德格阿须草原的吉苏雅格康多,为什么这样说呢?格萨尔诞生地阿须草原修建了一座格萨尔的庙,在这个庙的资料中明确记载:“此庙是在格萨尔诞生的地方兴建的。”在史诗部本中也明确叙述了格萨尔诞生地,《英雄诞生》之部中记载“要说觉如的出生地,名叫吉苏雅格康多。两水交汇潺潺响,两岩相对如箭羽,茵茵草滩如铺毡;前山大鹏凝布窝,后山青岩碧玉峰;右山如同母虎吼,左山矛峰似红岩。”那么有些人为什么说,格萨尔诞生地是当今的青海省果洛境内呢?因为他们没了解史诗内容,史诗中明确记载,格萨尔的叔叔害怕格萨尔长大了会夺取他的权位,所以格萨尔八岁时,母子驱赶到玛麦玉龙松多,也就是说当今的青海省果洛境内。

 

藏人文化网:《格萨尔》史诗的继承者、传播者、创造者的说唱艺人有哪几种类型?您认为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恰嘎·觉如:说唱艺人是这部史诗的“活化石”,在他们的不断传播和挖掘下才有了这么丰富的文化宝库。说唱艺人在不同方式和不同途径地传承这部史诗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说唱特点,大致分为以下几点:一、神授说艺人;二、撰写艺人;三、圆光说艺人;四、吟诵艺人;五、闻知说艺人;六、传承说艺人;七、掘藏说艺人;八、艺人帽说和唐卡说艺人等不同的八种类型。这八种类型中神授说艺人是最具代表性。此类的主要特点是:凭借一种神奇的力量,打开“智慧之门”,然后就滔滔不绝地讲述《格萨尔》的故事。2009年7月我们研究所一行五人到西藏昌都县考察时,发现了一位年轻的《格萨尔》说唱艺人,他的说唱特点就是属于神授说唱艺人。考察期间,在当地任教的同学卓玛杰的帮助下,有幸认识了年轻的艺人斯塔多吉,他在昌都地区第一高级中学学习。据他的藏文老师介绍,年仅19岁的斯塔多吉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也不是很合群,但是当他在说唱《格萨尔》时,却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那种忘我的说唱连汗流浃背时都不知疲惫。《西藏研究》(藏文版)2010年第三期中刊登的《关于新生说唱艺人斯塔多吉真实生活》一文中介绍到,斯塔多吉与其他神授说唱艺人不同,因为他有些反应迟钝,尤其数理化等课程的成绩始终都比较差,任凭他怎么刻苦都无济于事……在除了说唱《格萨尔》以外,他的记忆力和普通人没有两样。从中可以解释他在说唱时,突如其来的记忆力只能是借助于其身体以外的能量,而“神授”这一说法在斯塔多吉身上是绝对成立的,是有一定依据的。撰写艺人的主要特点是:一般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据他们介绍,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创作欲望促使着他们,不由自主地驾驭笔墨在纸上一泻千里,一部故事就这样诞生了,此后脑子又与先前一样,空当当的,一无所有。圆光说艺人的主要特点是:凭着看铜镜或碗中的水等器皿说唱或抄写《格萨尔》故事。吟诵艺人的主要特点是:从小喜爱并学习《格萨尔》的故事后进行说唱。闻知说艺人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耳听心记说唱《格萨尔》,此类艺人有些是盲人。传承说艺人的主要特点是:祖上所掌握的史诗口耳相传或抄写在纸上一代一代地进行传承。掘藏说艺人的主要特点是:把埋藏的珍品或部本挖掘出来进行说唱。艺人帽说和唐卡说艺人的主要特点是:戴着由活佛或权威人士认定说唱艺人后赐予的帽子进行说唱。唐卡说艺人的主要特点是:看着格萨尔或三十英雄的唐卡画进行说唱。

 

藏人文化网:《格萨尔》史诗的特点之一是“活形态的史诗”,这个特点您怎么理解?

恰嘎·觉如:“活形态”是这部史诗的重要特点之一,因为世界上的五大史诗,在记录、整理、出版后再也没出现过新的故事和新的版本,也就是说已经成为了“静态”或“死态”了。而《格萨尔》这部史诗依旧如雨后春笋般延续,不断地扩充和丰富着它的内容。我们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自从2009年开始每年出版5部不同版本、不同内容、不同地区的艺人部本。从中能看出《格萨尔》史诗还在延续,还在成长。

 

藏人文化网:《格萨尔》史诗先后列入了国家级以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提倡抢救、保护格萨尔文化,你对此有何看法?

恰嘎·觉如:《格萨尔》史诗先后列入了国家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举动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认可,抢救、保护格萨尔文化当中首要的任务有两点:第一,要保护格萨尔文化的原生态环境,如说唱艺人离开了原生态的环境,会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逐渐失去其传统原生态文化。第二,要抢救保护《格萨尔》艺人,《格萨尔》艺人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体,没有这些优秀艺人,就没有新的《格萨尔》故事。青海玉树杂多县的年轻的说唱艺人图登君乃但是在4·14地震中遇难永远离我们而去了。我在CCTV4的采访报道中看到他说唱《水浒传》的片段,说唱的那么投入、陶醉其中不能自拔。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他不仅能说唱180部《格萨尔》故事,而且能说唱《水浒传》、《成吉思汗传》、《西游记》以及诸多佛教高僧传记的天才级艺人。像图登君乃这样千千万万个说唱艺人是《格萨尔》史诗的重要载体,他们在不断加工、不断创造、不断创新、不断繁荣着《格萨尔》史诗,他们是英雄史诗的艺术大师。高尔基曾说过“一个民间艺人的去世,就等于损失一座图书馆”。因此,抢救艺人口中的宝贵财富是《格萨尔》工作的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藏人文化网:我从甘肃藏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安多研究》第7辑汉文版上看到您的《关与制作<格萨尔>网络游戏的几点思考》一文,您认为《格萨尔》制作成网络游戏可行吗?

恰嘎·觉如:将这部史诗搬上银幕,制作网络游戏,拍摄成电影、电视连续剧和动画片,用大众传媒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传播《格萨尔》文化,让全国各民族同胞,让全世界广大观众领略《格萨尔》的风采,是藏族同胞多年来的一个美好愿望,也是广大《格萨尔》工作者和热心于藏族文化事业的影视工作者长期奋斗的目标。我作为年轻一代的《格萨尔》研究工作者,将这部史诗发展成衍生文化是有责任、有义务。它不仅对宣传、继承和发展《格萨尔》史诗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对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在玩网络游戏的同时能够轻松地了解《格萨尔》史诗,并且利用现代网络工具对继承和发扬藏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网络游戏直观体现的是影和音,那么这部史诗中有丰厚的影和音资料。影方面:比如:《雪山水晶宗》中 “多麦大地的中心,有个风光旖旎的地方叫玛域,恰是一个紫雾霭霭的无量宫。这里布谷鸟声声婉转,阿兰鸟令人神怡,三春里绿草如茵,三夏里草木葳蕤。”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形象、鲜明、生动的背景叙说,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人物的服饰是塑造人物时候不可或缺的,是外观的直接表现,尤其是《格萨尔》史诗中人物的服饰别具特色,比如,岭国有岭国的服饰特色,霍尔国有霍尔国的服饰特点,看到服饰就能看出人物的身份地位等特质,而且从服饰的质地和款式体现四季。还具有突出神话色彩,比如战神在协助作战、寄魂物的特殊作用、人与兽的变换。格萨尔王为首的岭国三十员大将和七勇士等根据武力的不同所持有的武器也各有其特点,有刀、剑、弓箭、矛、盾牌等等古代藏族氏族部落的武器。音方面:这部史诗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曲调,专人专曲,部落也有自己的曲调,人物的喜怒哀乐也有不同的曲调。那么网络游戏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同样具有自己的“主旋律”。网络游戏在世界各国普及以后同所在国家的童话、神话、民间传奇等相结合,制造了一大批优秀的网络游戏。因此,《格萨尔》史诗同样具备制作网络游戏的资料条件,只不过没人投资开发制作而已。如果《格萨尔》制作成网络游戏,这对当下的网络信息时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填补了网络游戏中从未涉及过藏族文化内容的空白,这也是藏文化与时俱进的一大体现。

 

 

藏人文化网:前不久《格萨尔》史诗搬上舞台,以歌舞剧和舞剧的形式演绎并讲述《格萨尔》的故事,到目前为止编排了多少个类似的舞剧?你对这种传播方式如何看待?

恰嘎·觉如:舞剧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需要有较高的经济投入和相对稳定的,庞大的专业演员队伍和现代化装置的剧场。作为独立品种的歌舞剧,它区别于其他舞蹈品类的主要方面,是把歌、舞、乐、戏融会为一体,成为名符其实的载歌载舞的形式。《格萨尔》歌舞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根据已搜集的资料看已编排了12台歌舞剧。这些分别是:1960年青海省京剧团将《岭·格萨尔王传》中的《霍岭大战》改编为京剧搬上了戏剧舞台;1979年玉树藏族自治州文工团编排了以《格萨尔》为题材的《出征》歌舞剧;1981年玉树藏族自治州文工团编排了《汉地茶宗》、《达色施财》两台歌舞剧;1982年海南藏族自治州文工团编排了歌舞剧《霍岭之战》;1983年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歌舞团排演了舞剧《霍岭大战》;1992年青海省京剧团以京剧表演的形式又将《北地降魔》之部搬上舞台;2002年果洛藏族自治州文工团编排了《岭·格萨尔卓拉钦保》(又称“岭国歌舞”)的歌舞剧;2003年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编排了《姜国王子》歌舞剧;2010年果洛州格萨尔文化艺术团和州民族歌舞团联合编排了歌舞剧《赛马称王》;2010年青海省《格萨尔》歌舞剧团和海南州歌舞团精心打造编排了舞剧《雪域英豪—嘉察》;2011年甘孜州色达县格萨尔藏剧团排演的大型史诗歌舞剧《格萨尔》;2012年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创排了大型民族舞剧《英雄格萨尔》。这些仅仅是政府机构组织编排的歌舞剧,在民间和寺院中继承和保护《格萨尔》藏戏,每年举行《格萨尔》藏戏表演。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果洛有格萨尔藏戏团24家,演职人员806人,演出剧目22种,其中的甘德县夏仓藏戏团(国内第一家马背藏戏团)、大云藏戏团、久治县德合隆藏戏团、班玛县多贡麻藏戏团、玛多县卡科藏戏团、玛沁县昌查玛藏戏团等6家藏戏团得到国家四部委命名和表彰。”还有甘孜州色达县格萨尔藏戏团;四川德格竹庆寺的《格萨尔》藏戏;青海省贵德县罗汉堂乡昨那村昨那寺《格萨尔》藏戏;青海省刚察县的沙陀寺《格萨尔》藏戏等等。著名《格萨尔》研究专家降边嘉措说:“假若说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艺术发展的土壤和源泉,对欧洲文艺的发展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那么,古老的《格萨尔》则是藏族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是藏族文学艺术赖以长久发展的丰厚沃土。”因此,《格萨尔》史诗也是歌舞的海洋,全国歌舞剧院能编排出以《格萨尔》为题材的优秀作品。

   

藏人文化网:您对藏人文化网传播格萨尔文化的作用或者关系是如何看待的?

恰嘎·觉如:格萨尔文化是藏族文化的一部分,《格萨尔》是古代藏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凝聚着藏族人民的智慧,成为特殊形态的知识总汇,其中有大量古代藏族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在不断地演进中,囊括了不同时代藏民族关于历史、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全部知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美学欣赏价值和原生态文化价值。藏人文化网作为国内一个充分展示藏族文化,反映当代藏族文化氛围的专业网络,格萨尔文化的内容是不可或缺的,贵网站对宣传、继承、保护格萨尔网络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总之,格萨尔文化补充藏人文化网的内容,藏人文化网来宣扬格萨尔文化,两者相互相称、相互补充、发扬光大藏族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