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甘肃省藏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博士后丹曲

——文/毛辉成

在雪域高原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藏族青年,十几年来,在藏学研究这块肥沃的土壤里辛勤耕耘,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他就是《安多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格萨尔》学会副秘书长、甘肃省藏学研究所副所长丹曲博士。
丹曲1983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藏语文专业,大学刚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夏河县拉卜楞寺文物管理委员会从事文物研究和佛经翻译工作。藏族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深深地感染着他,利用业余时间,他大量翻阅整理有关文史资料,笔耕不懈。

1984年,他凭借扎实的藏汉文功底,参加了夏河县地名考察工作,走遍了夏河县的村村落落,搞清了每个地名的来由,为民政部门提供了一份切实可信的资料,使一些错误地名得以纠正。
1985年,他又到甘南州博物馆从事文物普查工作,尽管这项工作十分辛苦,但他还是走遍了甘南地区的三河一江(大夏河、洮河、黄河、白龙江)流域,摸清了新石器时代甘南古人类的活动遗迹,初步搞清了甘南的史前史,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1986年元月,甘肃省藏学研究所刚刚成立,丹曲作为第一批藏学研究人员进入该所从事藏学研究工作。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凡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不被别人所左右。多少年来,他在藏族历史、医学、文化艺术等研究方面倾注了无限心血和汗水,是当代藏族青年学者中影响较大且最具有发展潜力者之一。在藏学研究当中,他纵论古今、旁征博引,以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思维、扎实的艺术功底,把藏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内涵剖析得淋漓尽致。丹曲先后从著名的藏传佛教格西、学者,嘉央加措、华旦、罗桑等高僧学习了藏族《因明学》、《中观论》、《天文历算》、《语言学》等课程,遇到问题虚心请教,一定要弄个明白。他的这种谦虚、钻研、刻苦攻读的精神,受到大家的高度赞扬和厚爱。期间,他撰写了多篇具有参考和学术研究价值的论文,为藏学研究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他受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佛学院院长、第六世嘉木样活佛的委托,给拉卜楞寺文化学习班讲授汉语文,结合教学,他编写了内容充实的《藏族历史概要》教材,使甘肃省佛学院的第一期学员既学到了汉语文知识,又对藏族历史有了系统的了解。
1995年,丹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少数民族文学系藏族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通过进一步深造,使他在藏学研究领域里崭露头角。
1998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丹曲又回到藏学研究所。他用百倍的努力,在三尺案头挥洒青春,为了自己崇高的理想与追求而书写春秋,用一颗炽热的心拥抱他所热爱的藏学研究事业。每当夜深人静之际,他仍旧埋头工作,渴了,喝一杯浓茶;饿了,啃一包方便面,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成果。
从事藏学研究以来,丹曲先后在《中国藏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西藏研究》、《西藏艺术研究》、《西北民族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等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试论嘉木样活佛转世系统的形成》、《简述藏族医学名著<四部医典>及国内外影响》、《藏族古代医学教育初探》、《安多地区藏族绘画概述》等40余篇。其中,《试论嘉木样活佛转世系统的形成》、《简述藏族医学名著<四部医典>及国内外影响》等论文分别获甘肃省民族宗教学会优秀论文奖和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部分作品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人民大学•情报资料》等报刊杂志转载。近年来他出版的专著有:《拉卜楞简史》、《安多地区藏文化艺术》、《拉卜楞史话》。这些研究课题构成了他自身藏学研究的两大特色,即地方民族文化艺术研究和拉卜楞寺专题研究。安多地区的藏族文化艺术独具魅力,形成自己的地域特色,丹曲将这一领域作为研究方向之一,完成了专著《安多地区藏族文化艺术》。该书将安多地区的藏族文化艺术与整体的藏族文化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了安多地区藏族文化艺术兼容地域性、民族性、宗教性的独特风貌,赢得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赞赏。丹曲的《拉卜楞简史》和《拉卜楞史话》引起藏学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又出版了专著《甘肃省藏传佛教寺院录》,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史料价值。他还曾应邀参加“92国际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和“96第四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0年,由国家民委、北京电视台等部门组织专门的摄制组,联合拍摄了大型纪录片《话说<格萨尔>》,丹曲是从事格萨尔学研究的硕士,遂被邀请为该剧组的翻译和责任编辑。追寻着英雄格萨尔的足迹,跑遍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寻访了60多位不同类型的格萨尔说唱艺人,为此后的史诗研究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在拉卜楞寺调研时与僧人的合影 在西藏采访《格萨尔》说唱艺人桑珠

2001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这期间,他撰写了学术论文《凝固在黄河源头的历史——藏民族灵魂观念的现代遗存》、《魂寄山水间——藏民族圣山圣湖崇拜及其生态意蕴探幽》等。与此同时,丹曲在广泛收集和整理有关藏汉文史料、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了专著《甘肃藏族史》,该书的出版,填补了甘肃藏族历史研究的空白,书中较好地把握了甘肃藏族的整体历史,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颇具现实意义,正如藏学专家陈庆英先生所言,该书“是在藏族历史的研究中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这又构成了他从事地方民族史研究的特色。
2004年5月,丹曲撰写了毕业论文《<格萨尔>所反映的山湖寄魂观念与古代藏族的自然观》,文中涉及到藏族古代宗教、文学、哲学等重大学术领域,抓住了格萨尔学的精髓,论文的选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由于论文资料选择精当,考辨准确,运用合理,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于7月份获得了博士学位,为家乡人民争得了荣誉。
2004年10月底,民族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专著《萨迦王朝的兴衰》。
丹曲出生在河西走廊,长期在甘南拉卜楞藏区从事藏学研究工作,他从—个牧民家庭走来,为了自己崇高的理想而苦苦追求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为繁荣藏民族的文化事业而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出于对家乡和民族的无限热爱,对祖国各民族大家庭的深厚感情,他以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苦钻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依靠多年的辛勤工作和扎实丰富的艺术积累,终于完成了很有分量的6本学术专著。他兼通藏、汉、英三种语言文字,能够自如使用国内外文献资料,擅长民族宗教、文化艺术的研究。在藏学界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2004年6月份,丹曲又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方学系博士后工作站录取,从事敦煌学研究工作,在段晴教授的具体指导下专门从事题为《藏文文献中的“李域”(于阗)研究》的课题研究。
目前他一方面在甘肃省藏学研究所主持工作,一方面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是中国藏学界的后起之秀,从他那充满自信和刚毅的目光中,他对藏学研究充满了坚定必胜的信念,这位还不足40岁的藏族学者正在勇攀世界高峰,相信他在藏学研究方面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