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增.jpg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 

       在青海西宁成立宗喀巴文化艺术研究会,值得庆贺,是一件大事,是一件喜事,喜悦之情由然而生,我是专程前来参加会议的。记得几个月以前,角巴同志盛情相邀,我得知消息,激动万分,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第一,我拜读过《菩提道次弟广论》为轴心的一些宗喀巴的著作,我曾长期在西藏工作,结识了哲蚌寺的高僧朗仁,同他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朗仁上师每年抽出22天左右的时间在寺院讲经,他讲得最多的是《菩提道次弟广论》,成千上万高僧大德、寺院僧侣、信徒群众聆听过他的讲解和传法,最近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藏文版和汉文版的《朗仁上师全集》,汉文版是3本,藏文版是8集,内容都是宗喀巴的佛理哲学,讲了怎么来理解、了解和领会宗喀巴的佛教思想、哲学理论、艺术释解和文化精神。从我个人来讲,5岁开始削发剃度入寺学经,8岁开始阅读宗喀巴的简易诵经,我认为宗喀巴既是神,更是人,既是佛,更是才,他是个才能高超、学识渊博、名播五洲的智者、学者、圣者。我敬重、敬仰、敬畏宗喀巴。

       第二,成立宗喀巴研究会,对当今时代,崇尚道德、弘扬文化、鼓励求学、敬重智者,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到场的50多岁的人相当多,还有部分年轻的学者,我们中间很多人没有经历过“反右”,也没有经历过“文革”,但听前辈讲过或看过文字记载,那是一个不分黑白、不讲真假,法律被践踏、道德被抛弃、信仰被蹂躏的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这个拯救国家命运、复兴国家强盛的伟人,才使我们整个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使制度创新,开放使经济发展,解放思想使民情振奋,实事求是使拨乱反正。眼下国家实力增强,国际威望提高,人民生活改善,这一切大家有目共睹,亲身感受,世界公认。与此同时,现代化、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网络化,既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环境的污染,诚信的衰微,道德的下滑,信仰的缺失,一句话官场、商场、学场、文场缺少诚信。如长此以往,放任自流,思想必将大乱。发展从总体来讲是个好东西,这是众所周知、无可厚非的。但是,我认为发展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远的不说,就说青海,我这是第二次来到青海西宁,我亲眼看到青海湖的水位在下降。青海、西藏、甘肃属于青藏高原,是亚洲的水塔,是缅甸、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十几个国家的水源地,如果水源短缺,甚至枯竭,流域污染,乃至断流,经济高速增长有什么用?目前,环境污染、草原退化、雪线上升、江河污染,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生活的改善,人民对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文化的支撑更加迫切,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不仅需要商品走向世界,而且需要文明通向世界。中国是世界的工厂,世界是中国的市场,这也是世界公认,起决定作用的是硬实力,还有一个叫软实力,它更能对外影响吸引力,对内影响凝聚力,应该说,现在到了高度重视文化的时候了。文化需求空前高涨,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国家的形象,社会的风貌,人与兽的根本区别在于文化,人能创造文化,享受文化,而动物不能,人有理想信念,道德良心,人的行为受道德、信仰、法律的约束。人尊老爱幼,扶弱济贫,敬师崇贤。佛教教导,你的上师就是你的命,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不能违背上师的指教。痛心的是现在你说尊敬老师,可有人骂老师,你说要瞻养父母,可有人虐待老人,至于子女争财产、夫妻欺骗、卖淫、嫖娼、吸毒之类的社会丑恶现象时时见诸报端。

       宗喀巴号称第二佛陀,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是杰出的高僧大德,是伟大的贤者圣人。佛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一。因此,今天成立宗喀巴文化艺术研究会,的确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现实的学术研究意义。 600年前,宗喀巴诞生在今天研究会的成立之地——青海西宁。昨天我一下飞机,把行李往宾馆里一放,就直奔宗喀巴的出生地敬仰他、拜祭他。600年前,宗喀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诞生了宗喀巴大师,为此地争光争辉,今天正好是宗喀巴大师诞生600年,准确的说是652年,这600多年来宗喀巴的精神、宗喀巴的思想从小小的青海西宁湟中走向了雪域高原,宗喀巴的思想、宗喀巴的精神、宗喀巴的文化在雪域高原,净化了许多藏族人的心灵,同时又从雪域高原走向了中华大地,走向了世界学界。我曾读过藏文版的著作,后来想找一本宗喀巴大师的汉文版著作,后来我才找到一本1952年法尊法师翻译的宗喀巴的《菩提道次弟广论》。北京大学文化研究所、宗教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宗喀巴思想、佛学、哲学的论文、专著比比皆是。研究和传播宗喀巴文化有重要贡献的是法尊法师。他俗姓温,字妙贵,河北省深县人。1920年,在山西五台山拜礼瑞普为师,削发为僧,取名为法尊。1921年,赴北京法源寺,从道阶法师受具足戒。1924年,随大勇法师进西藏,在西藏学习《因明学入门》等。30年代开始,他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等宗喀巴著作,并翻译成汉文,他不仅在四川重庆教理院任教,而且迎请藏传佛教著名高僧安东格西来内地弘法传教。法尊是汉藏佛教交流的使者,藏汉民族友谊的纽带,是著名的藏学家,我们今天研究宗喀巴的文化艺术,也应深深地怀念这位深谋远虑的佛学家。可以说,在中华大地,在世界上,宗喀巴的思想照亮了文明的进程,在国际宗教文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在意大利的那卡洛布研究所看到英文版的宗喀巴著作,他研究笨教,也研究宗喀巴的黄教,我在国外不少学术著作里,了解到外国人学习宗喀巴著作,研究宗喀巴文化,了解宗喀巴思想。在这600年来,宗喀巴的思想、文化、精神,从青海雪域高原、中华大地传到全球各地。无论是在文化界,无论是在宗教界,无论是在学术界,对宗喀巴的研究是一个课题,是一个命题,是一个问题,同样他的信仰的力量洗涤了多少信徒肮脏的心态,净化了多少信徒糟糕的灵魂,清洁了多少信徒文明的进程,这就是宗喀巴。 宗喀巴大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达赖喇嘛、班禅喇嘛即是该派两大著名转世体系 同样,宗喀巴的思想、宗喀巴的文化,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领悟,纯信仰佛教的人,他从宗教角度来理解,纯研究哲学的人,他从哲学角度来理解,研究历史的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宗喀巴生平,包括语言学家、修辞学家,从语言、修辞学的角度来看宗喀巴著作,600多年来,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弘扬研究宗喀巴文化,不可否认,我们今天在座的也从不同的角度敬仰过、朝拜过、仰慕过、学习过。“文革”时期,也没有几个不批判宗喀巴的,因为宗喀巴是一个佛教教派的创始人,那时宗教是个什么?是鸦片,是麻醉人的鸦片。那时宗喀巴和孔子摆在一个位置上,批林批孔的时候,批孔子“克己复礼”,批儒家“性本善”,孔子思想会复辟封建社会,儒家搞阶级斗争消灭论。儒家文化里,人性是善的,善恶之心是仁的萌芽,友爱之心是义的萌芽,谦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诚信之心是信的萌芽,仁、义、礼、智、信是善的萌芽,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批宗喀巴是封建迷信,他的著作是反动、空虚、迷信、荒谬。 是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才有今天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和民主的百家争鸣氛围。听角巴同志的介绍,我了解到,宗喀巴研究会的成立首先是赤巴活佛的提议,作家角巴的主意,民营企业家艾措千的支持,活佛有虔诚的信仰,作家有足够的智慧,企业有雄厚的资金,共同谋划这个大事,值得我们尊敬、感激。我们也总是盼望应该有这么一天,所以这一天的到来,我们祝贺、庆贺。

       第三,我个人怎么看待宗喀巴文化。我住过庙,上过学,做过官,搞过文化,做官的怎么看,做文化的怎么看,佛教界怎么看,老百姓怎么看,我略知一二。宗喀巴,法名罗桑札巴,意言善慧称。他1357年出生在宗喀地方。3岁时,噶玛噶举派第四世活佛乳毕多吉进京路过青海时,在朝拜的人群中见到了他,发现这个孩子相貌非凡,便授了近事戒,并告戒其父母悉心扶养,百般关照,督促学业,7岁时被家人送到噶当派的夏琼寺,从师该寺主持顿珠仁青学习佛经,并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札巴。在9年的寺院生涯中,刻苦钻研,埋头学经,打座修禅,理佛熟仪。16岁遵上师之命,前往西藏深造。他在西藏各地拜许多高僧为师,从精通医学的贡塘大师那里学习了医方明,从著名的译师仁青那加那里学习了《中观论》、《因明论》、《般若经》,从号称大佛学院的觉莫隆那里学习了《律经》,还有从南喀坚赞那里学习了噶当派所有的教程,从布敦弟子松巴那里学习了密宗时轮。他天资聪睿,过目不忘,融会贯通,因博览群书而博学多才,因百家为师而才华横溢,因知书达礼而法才兼备。29岁就在南杰拉康寺受比丘戒。后又在门域一带夜以继日地读诵五部大论。还经常给信徒讲经说法,在寺院主宗答辩,一时名声大振,威望如日中天。我个人认为,宗喀巴的思想基本概括为四个方面,一个是佛教,一个是哲学,一个是文化,一个是艺术,当然,宗喀巴文化艺术研究会需要研究的范围不仅仅在于这四点。 一是普渡众生的佛教思想。普渡众生的佛教思想是宗喀巴佛教思想的核心,佛教分为大乘派、小乘派,这是从印度传过来的分法,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一支叫汉传佛教,一支叫南传上座部,一支叫藏传佛教。我们藏传佛教里面又有萨迦、格鲁、宁玛、噶举四大派系,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基本思想就是普渡众生,有些既渡众生也渡自己,当然众生包括自己,现在有些信徒只渡自己,甚至讥咒别人,我理解佛教基本准则是灵魂转世,因果报应,与人为善。如果佛教是自私的、狭隘的、损人的,怎么会生存2000多年,存在就有合理性。孔子和释迦牟尼同一个时代,相差只不过五六十年,孔子开创的文化同样影响着当代人的言行,许多名家学者仍在研究学习借鉴儒家文化。如果我们今天的活佛不是普渡众生,他只渡自己,他可以称为活佛吗?如果活佛是自私自利者?信仰者能信吗?首先不祈祷普渡众生,和平安宁,只希望自己升官发财,那这个佛能存在吗?所以为什么宗喀巴号称第二佛陀,根本原因是他的佛学思想中贯穿了利他、利众、扬善惩恶,宗喀巴完全传承了释迦牟尼佛学的基本价值。 二是客观辩证的哲学思想。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作为社会意识,受社会存在制约,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哲学从不同角度研究人性、文化与社会问题。宗喀巴从现实社会、生活、文化的基本方面,以客观、现实、辩证地对待人性的正面、反面。在宗喀巴的著作里面表达出人无完人,事情没有十全十美的,佛祖是公正的,他把富和祸同时交给一个人,把幸运和灾难捆绑在一起送给你,把痛苦和快乐交给你自己去处理,这些就是宗喀巴哲学思想里面的辩证,所以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客观、辩证是宗喀巴的哲学思想。他是根据人的内在意识或非理性的情感、本能,解释人的本性、社会历史和文化价值,意图通过人性与宗教、文化建构,来克服社会危机、改良制度危害。 三是创新文明的文化思想。宗喀巴的著作里充满了文化,一种文明是一个文化实体,而文明和宗教使人们之间的分别变得楚河汉界,泾渭分明。文明的差异影响着对权利与责任、自由与权威、平等与等级,以及对人与神、个体与群体、父母与子女等社会构架。创造文化、创新文明是社会精英的责任,有志之士应当担当责任,当然任何豪杰必然受到社会制度的局限,不可能根本改变政治统治或经济制度。有改革意识、创新胆略、远见卓识,并锐意进取、建功立业者也是杰出人才。宗喀巴38岁的时候,西藏佛教教派纷呈,互相攻击,戒律松弛,认识杂靡,佛教呈现出颓败、衰落之势,他深为痛心,决心实行宗教改革,改革内容包括严明戒律、庄严佛寺、戒十恶行十善、重修行苦学经。他以自己的苦学修禅,提出僧人修行次弟,先显后密,显密兼修。在他53岁时创建了甘丹寺,在拉萨大昭寺主持召开了近万僧侣信众参加的祈愿大法会,藏传佛教格鲁派由此成立。今天研究宗喀巴文化艺术,说明你承认宗喀巴是宗教改革者,是个学问家,是个创造文化的人。有人说宗喀巴是一个诗人,写了很多诗,我也认为是对的,可以研究他的诗学。有人研究宗喀巴的修辞学、逻辑学,我认为逻辑学是论辨术和修辞两部分组成的,同样逻辑学是寻求客观事物的规律,历史的逻辑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前发展。宗教的逻辑决定宗教将长期存在,因为它的群众性、民族性、复杂性,乃至国家消亡了,宗教信仰还会存在。在宗喀巴的著作中,既继承了印度佛教中的因明学,又对佛教在藏区传播中的实践,提出许多独到的思想观点,佛学的论理推断,仪规形式的创新革新,这都是值得我们从变革、创新、逻辑、修辞的不同角度研究。 四是利他利众的人文思想。利他利众的人文关怀,应当是当今社会认真研究的课题,无论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派别,不同民族区域,对人文关怀都具有共需。信仰、道德、诚信,处处能体现人文关怀,生活、社会、劳作时时能感触人文关怀。哲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生物学、生理学,最近有生命科学,那么多的学科,学来学去,研究来研究去,都是研究一个人,到今天为止,人是从哪里来的?人到哪里去了?似乎仍然是个迷,用科学的理念说不清楚,用宗教的学说也说不清楚,用生命科学来讲也还是说不清楚。人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是从天上掉下来?然后又直接回到天上去?人活着干嘛?人活着为了什么?我自己已经到60岁了,还不十分明白。人活着为什么?恐怕答案千千万万,一般像我们坐在主席台上的,答案一般是活着是为人民服务,为天下人造福,过去还讲解放全人类。你问问牧民,人活着干嘛?答案可能是放牧呀,养家糊口之类。我曾问过一些城市平民,有的说活着好烦啊,活着也很累啊,也有人说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呗!就是达官贵人、商家富豪,他们也有很多烦恼,他们不会说活着是为了做官赚钱。很多人讲工作不容易,忙忙碌碌,要出人头地,要过得体面;处事太复杂,要花费心思,平衡矛盾,言下之意人活得很累。但是在我接触的人中,他们牢骚之中没有埋怨,苦诉之中没有痛苦,坦白之中没有虚伪,总感觉他们付出了很多,同样他们也得到了不少,这是平常人的心态。平常人一般都是工人、农民、市民、普通职工,他们尽管豪言壮语不多,但是说的话符合常理,人活着就这么回事。所以人文关怀,就是研究人的过去和现在,有句话,做事难,但做人更比做事难。无论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生命学,说穿了研究两件事,做事怎么做,做人怎么做?做人做好了,才能做事,有些人做人做得很差,但也能做点事,有些人没有做成什么大事,但做人做得很优秀。人从出生的那天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死亡,总有死亡的一天。人追求的无非两种,一种是追求精神的,比如信仰、道德、良心,一种是追求物质的,比如名车、金钱、别墅。追求物质的也好,追求精神的也罢,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是赤条条的走了,所有物质的只不过是你暂时替社会保存而已。但精神的不同,你不在了,人们还在赞扬你的高尚品德,崇敬你的人品人格,学习你的著作文章,研究你的思想精神。今天我们在研究学习弘扬600年前的宗喀巴,不就是一个案例吗?总体讲人类社会是重精神轻物质的,孔子、释迦牟尼没有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宗喀巴留下的也是精神,是人文关怀。在我的记忆中,没哪个群体在纪念那些留下豪华名车、高级别墅的先辈?所以做人做事首先是做人,做人就是做一个利他利众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爱人的人,宗喀巴利他利人的人文思想就很值得研究。 

       第四,宗喀巴这四个方面,一个是佛教的,一个是哲学的,一个是人文的,一个是文化的,对当今社会、对人类有什么启示?使我们明白了什么?第一是信仰的力量。人的行为的约束,一是靠道德,二是靠信仰,三是靠法律。道德形成家庭是第一学堂,父母是第一老师;信仰是人成熟后有一个主心骨,有一个精神的寄托,有一个灵魂的安放;法律有笼子效应、火炉效应,是约束所有人的,处罚少数人的。全世界相当多的人是靠信仰,无论信释迦牟尼,信耶酥,信安拉,我们希望信仰马克思主义,因为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做一个坚定的、真信的马克思主义者。实践证明,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以来,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很多理论是正确的。我们坚决反对在主席台上讲马克思天花乱坠,下去之后不实践马克思基本原理的人。第二,文化是真实的灵魂。人的灵魂就是文化,曲解、虚假、低俗的文化不可能长命。第三,文明是高尚的情操。信仰、理想、追求是动力,也是一切文明创造的源泉。 宗喀巴大师的声望被明王朝所赞扬,永乐6年和永乐16年,明朝皇帝两次遣使携带诏书和昂贵的礼品,专程前往西藏,迎请宗喀巴大师进京。他因为修行苦读,教务繁忙,体力欠佳,没能成行。但感念皇恩,以礼相待,曾派自己的得意门生绛钦确吉、释迦益西作为自己的代表专程赴京,表达感恩之情。在北京永乐皇帝封释迦益西为“西天佛子大国师”,举行了隆重的迎送仪式,给了很高的礼遇。永乐皇帝将一部用金粉抄写的《大藏经》和16尊旃檀木制作的佛像赠送给宗喀巴。这些珍贵的礼品现保存在西藏拉萨,宗喀巴可谓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 宗喀巴一生著述达19部,可谓著作等身,为佛学、文学、哲学、修辞学、逻辑学、因明学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显密四论部是他的代表作,在藏汉佛教界影响广泛,成为典范,声名远播。其中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依据佛教大师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灯论》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而著成。全书80万字,9个分部,他怀着一颗从不餍足的求知之心,一颗波澜不惊的虔诚之心,一颗慈悲为怀的平常之心,用哲人般的洞察,学究式的细致,激情生花的妙笔,道出弃恶扬善,修心养德,妙灵正觉的解脱之道,阐述了藏传佛教中的修持理论。记得有一位高僧读了《菩提道次第广论》曾感叹:“气含风雨之润,笔吐星汉之华”。一些学者认为,此书辞刚义辨,博雅深远。揭示了宇宙万物生灭的规律,众生的生与死、幸福与痛苦是意识的动因,精神的体现,真善美、假恶丑的社会现象是人性的动因;华章高文,博采众长。体现了治学严谨,知识渊博,引经据典时,相得益彰,驳偏立宗时,资料翔实,作者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身体力行,所有见解建立在具有说服力的可靠基础上,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征圣宗经,匡谬补遗。他以深刻的领会、透彻的见解,纠正了一些学派对佛陀宗旨的片面理解、断章取义和奇谈怪论,以佛祖总旨讲述自己的观点,著书立说,昭示天下,为藏传佛教的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今天成立青海宗喀巴文化艺术研究会,既要研究他的思想精神,又要研究他的著作主张,要从文化、艺术、宗教、哲学、文学多角度学习研究。600年前和今天时空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今天的学习研究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为现实所用。我祝研究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果。 (该文原名《我理解的宗喀巴》,是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原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先生在2009年11月5日青海宗喀巴文化艺术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