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甘肃作为全国六大草原牧区省份之一,拥有草原面积2.15亿亩,主要分布于甘南州、酒泉市、张掖市等地,占全省草原面积63.9%。草原是我省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固碳释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生态功能,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区域。甘南水资源、物种资源丰富,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黄河绕玛曲433公里,年径流量增加147亿立方米……,看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杜国祯教授在《甘肃卫视丝路大讲堂》上介绍甘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途径。

完整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丝路大讲堂》讲者杜国祯。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甘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途径。

那么我是甘南人,上世纪50年代初出生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完冒乡,那么我在我的家乡长大以后,上学一直上学,上到大学,大学的是草原专业,那么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甘南州草原工作站,那么在甘南州草原工作站从事草地资源普查,全国第二次北方草地资源普查工作。我的主要责任是全甘南州的植物资源的采集和鉴定、分类鉴定工作。那么后来我又做了一些灭鼠、指导灭鼠和建立多年生人工草地等等工作。大家看到的这个照片是1984年我在卓尼县的沙冒沟照的,这是我和我的同事建立的多年生人工草地。在这个时候,我就被调到甘南州畜牧学校创办草原专业。再后来,我就到兰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但为什么说甘南如此重要?我们先看看基本情况。甘南实际上是一个山原地貌,但是它从南到北有岷山、迭山,然后有阿尼玛卿山、西倾山、腊利大山、太子山等等这样一些高山。那么甘南境内的地质遗迹是主要的景观之一,也就是说在青藏高原在几次隆升和夷平过程中,有两个夷平面,现在能看得到的夷平面,一个是在理塘,四川省的理塘县,另一个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合作市下属的美仁草原。那么甘南的另一个特点是水资源,它的水系和水资源。甘南实际上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关键区。黄河从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中间向东流,流入甘南以后在玛曲境内往西拐,这样围绕着玛曲转了433公里。

还有就是舟曲附近有白龙江的支流,白龙江发源于甘南境内的郎木寺,还有另外两大黄河一级支流洮河和大夏河,洮河的年径流量可以在 20亿到30亿立方米。大夏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大概是10多亿立方米。那么甘南还有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湿地,我们习惯上称为若尔盖湿地,其实它的真正原因成因是黄河沿着阿尼玛卿山南谷流过以后,在甘南的玛曲境内是向西拐弯,拐弯以后水流缓慢,形成了大面积湿地。同时在历史上,曾经在玛曲境内黄河几次改道,改道的过程中,那就形成了大面积,现在的阿万仓湿地就是古黄河道改道的过程,因此在我们习惯上称为若尔盖湿地,它的大部分在玛曲境内,我们应该说既不是玛曲湿地,也不是若尔盖湿地,它应该是黄河首曲湿地,这样是比较完整的。杜国祯:来自甘南草原的深切呼唤1.jpg

甘南的生物资源,先看看动物资源,甘南的动物资源,鸟纲和大型哺乳类动物就有300多种,4.5万平方公里有这么多的大型动物,那蝴蝶这些这就不说了。那么这中间有很多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二级保护动物。因此张荣祖院士把甘南作为一个独立的动物分布区来对待,那么这都是比较稀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和二级保护动物。那么甘南州的植物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因为甘南州境内的海拔可以从1100多米舟曲的,到4800多米,那么这样的落差相对高差要达到3000多米,所以说它分布着很丰富的植物资源。你比如说有特有的像国家保护植物,稀有植物虎榛子、独叶草,这都是国家保护植物,还有细穗玄参特有植物,还有藤山柳,这都是特有植物。杜国祯:来自甘南草原的深切呼唤2.jpg

甘南它的生态系统主要是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是高寒草甸,第二大类是高寒沼泽,第三大类是温带高寒灌丛,第四大类是山地寒温性常绿阔叶林。这其中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最重要的草地生态系统,青藏高原250万平方公里,其中高寒草地面积占49%,也就是说 120多万平方公里。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高寒草甸植被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先说一下,我们看到整个青藏高原颜色最绿的那个地方是产草量最高的,也就是说70年代末到80年初测的时候,那个地方的干草产量每亩达到200公斤,这个是非常高的。那么这个地方在什么地方?也就在甘南和阿坝的北部地区,所以说我们说甘南重要,就是以这个为依据。另外一个是甘南又是高寒草甸上,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我们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实际上是从自然科学角度,黄河之水草地来、草原来。大面积的草地涵养了黄河的水源,降水丰富的时候通过致密的草丛保存了水份,旱季缓慢的释放了(水份),通过地下经流释放了水份,所以说它是主要的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但是同时因为条件好,所以放牧强度高,人口密度大,生态风险也更大。我们看为什么说它是重要的黄河主要的水源补给区,就是说黄河流入甘南玛曲的时候只有38亿39亿左右立方米,而出境玛曲的时候是184点多亿立方米。在玛曲境内,甘南境里增加了147亿立方米,这还不包含大夏河和洮河的补给量。那么甘南的主要介绍一下有哪些典型的高寒草甸,大家认识一下,我们看到左面的这个图是叫做禾草草甸,也就是禾本科植物为主要的草甸。还有一个典型的是嵩草草甸,嵩草草甸是大面积可以看到的,我们在合作附近就大面积可以看到。

典型的杂绿色草甸是圆穗蓼,也就是秋花蓼或珠芽蓼两种植物。另外一个杂草草甸是马先蒿,马先蒿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那么我们还有那个沼泽湿地,这是旱季的,也叫做沼泽化草甸,在雨季它是有水,但旱季没有水,它是土壤水分含量是很高的这样一个区域。当然这个东西在春季看这个比较干,大家认为是不得了,退化的不得了,也其实不是这样的,用不着惊慌失措。它其实不是的,那是因为你旱季或者冬春季草没有长起来以前过去看的。那这个是雨季的,湿季的沼泽化草甸。它这个下了雨,夏天下了雨以后,像这个季节它就成了这个样子了。那么还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是云杉林,甘南的大面积云杉林。还有灌丛,灌丛里面主要是青海杜鹃、头花灌丛和山生柳灌丛,还有金露梅灌丛。我们在合作附近的就是大面积的,这都是地带性植被,并不是以人为破坏造成的。那么常见的沼泽植被有着这样很多。像这一个它叫做水生毛茛,这一个是马先蒿,这一个是叫苔草,水生苔草这样一些植被类型,这个虽然是都是沼泽植被,也是类型是不一样的。

但是尽管如此,天然草地严重退化,尤其是上世纪 90 年代严重退化,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事实。那表现在什么地方?地表裸露,再一个就是地表裸露,生物量下降。

我们看到这个阔叶的就是一个恶性毒杂草,叫黄帚橐吾,藏语名字形象的叫做马耳朵草。这一个是毛茛,我们说的它实际上是也是退化的一种象征。大家可以看到90年代、80年代、上世纪80年代就是杂草比例,大概是这样,这是我测过的,那么本世纪初就是达到了这么大的这个比例,这是我自己测的,这不是编的数字,也不是网上查的数据。那么这样的结果水土流失是也比较严重,水源涵养功能受到损失,这就造成了一个,给我们的生态造成了一些很不好的隐患。这也是在玛曲,原来这个地方水很多的。杜国祯:来自甘南草原的深切呼唤5.jpg

这是阿尼玛卿山的北麓,阿尼玛卿山的北麓原来,80年代有27条一级支流流入黄河,90年代的时候是只有11条,只有11条了。这个水源补剂量可能有明显下降,这是按水利部门计算的。那么它的危害在什么地方?大家都知道加剧这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源资源短缺,还有生态系统功能下降,比如说生物多样性减弱,减少,甚至于碳汇功能,现在是大家讲碳,碳汇功能这个下降。有可能,如果再不注意的话,有可能形成新的沙尘源。为什么这样说?那个地方是冬春季节,七级以上的大风要70天左右, 这样的话可很容易形成新的沙尘源。那么为什么会是造成这个局面?除了放牧以外,有无计划的采矿和基建这个工作,这是明摆的事实,这是基建部分。还有个森林的破坏,六七十年代,甘南的大部分很多木材运往内地,这就是砍伐的结果。这样的话,我们说沙地面积增加了,地表裸露了等等的情况,也是影响到下面的这个老百姓的这个生活,放牧。放牧面积减小,草地产草量这些,养畜就成了一些问题。

那像针对这个政府确实并不是没有管,政府采取了很大一部分力量,出了很大的力量进行各种灭鼠的、种草的,还有是给添加饲料的,给家畜补饲料的等等的措施,有没有效果?还是有效果,这是我实测的,有效果,那这样的话也就是这虽然是局部的,大面积要这样下功夫的话能不能恢复,能不能提高产量呢?能提高,但是不可以长久。一时可以看到德德玛的歌里唱到的,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那个撒满地了还不行,完全撒满地还不行?撒满地就是意味着当地的牲畜、草地出现生态问题,老百姓的收入不一定收高。所以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还得想办法,提倡什么样的途径,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提高当地的收入,又保护这个生态。那么,我在2017年提出了这么个建议,2018年见报了。我们说青藏高原的主导产业应该是生态文化旅游,那么草地畜牧业应该定位于生态文化旅游产的主要组成部分。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说?我就讲一下原因。

第一个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属性所决定的,它必须走这一条路。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青藏高原的草地生产力有限,生态学上它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一定的,它不可能再增加。不能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弹性能力,如果是弹性能力以内的话,你稍微有些加重,然后你放弃是它可以弹回来,但这太过重了就不会了。第二个是它生态文化领域是区域发展发挥优势进行转型的重要出路,因为甘南有很多的优势是存在。还有一个,那当然是通过生态文化旅游提高当地农牧民的这个收入。那么看甘南4.5万平方公里,但是甘南旅游2017年的时候,它的旅游跟阿坝比的话还是弱一些。我们这个旅游业收入只占37.7%,那还有阿坝已经80%了,甘孜也是70%了。但是这几年发展很快,我估计现在已经不是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是一个很高的跨越,我们现在能看得到。

如何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不是说我们请几个投资者,不是的,我们要掌握原则。这个原则是什么呢?就发展文化旅游必须坚持环保底线和多领域协同推进的这样一个原则。首先是应该坚持农牧户的发展主体地位。第二个是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第三个是发展高原特色的旅游项目,树立这个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这个方面我认为甘南做的很好。这是一个是生态文化旅游作为主导产业转型,这是转型,再不能说是我畜牧业加工多少,那个就不行,那个再怎么弄那上不去。杜国祯:来自甘南草原的深切呼唤6.jpg

另外一个是我们是在技术材料和人才方面青藏高原和甘南应该本土化,我们的草地建设、园林建设应该种源,首先种源本土化,我们有那么优秀的优良的种质资源,我们为什么不利用呢?我们应该利用当地的林木或灌木这些进行自己的苗木生产。

还有应该建立一些乡土多年生优良牧草种子的繁育基地。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全国这个草坪建设或者草地建设使用的紫羊茅草,草地早熟禾种子都是从加拿大这些地方引进的。其实青藏高原上那个紫羊茅野生种是有的。不过是人家加拿大已经把它100多年来人工驯化。但是我们就是没有管这个东西,我们自己有,我们还要进口这个,我们应该是充分利用我们自己的资源。这不是其它的原因,只有我们当地的资源,本土的资源才适应我们青藏高原,而其它隐性的材料是不能够适应甘南当地的。技术本土化,那有些技术是要本土化的,你是说种如何种草?如何这个保护草地?如何去控制鼠类?我们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我们探讨我们适合于青藏高原的一些技术,而不是把农区和国外的一些技术盲目的引进来,成本高不说不一定成功。

那为什么我能提出上述意见的,是我查的资料?是我拍着脑袋说的?全然不是的,我是有依据的。比如说我前期第一个阶段在甘南采了很多植物标本,木草标本,我参加过很多草场资源普查等等的以外,我到兰州来,兰州大学留校工作以后,博士毕业以后我们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基础研究工作,这中间我们研究的是传粉工作,就是植物的花开花以后跟昆虫的这个关系,再一个比如说大家说全球变暖,怎么个变暖法?变暖了草地植被会怎么变?我们做了这样一些基础研究,还有一个在放牧与不放牧的条件下,草地植被是如何变化的?这是植物的表面的现象,那么土壤中植物有哪些?就是种子有哪些?这些种子对地上的植物群落、草地群落,草地植被会有什么贡献?那么草地被放牧了以后,吃光了以后,这些土壤里的种子对草地本身的贡献有多大,要进行研究?

还有一个是我最大的,我就认为我的贡献是在甘南,92年开始在甘南我自己自发的建立了天然草地的这个野外观测研究站,这个几经周折,我和我的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下来,到后来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那么到现在2021年已经正式由国家批准为国家野外观察研究站,我们现在是在玛曲有上1500亩地的观察区。当然后期这个这些站的建设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学校也是大力支持,就是经过 3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现在这样的这样一个结果。

我是甘南土生土长,现在每年都要回一趟老家,而且在甘南高寒草地上,前几年是每年工作半年时间,我感受很多的是变化大,尤其是这些年变化太大了。更值得我强调的一件事,大家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也很高兴。我之所以在甘南做这样一些工作,除了甘南的问题是至关重要、学术上的、国家战略上的很重要以外,当然还有一些感情色彩,甘南是我的故乡,因此我要在甘南力所能及的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谢谢大家。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