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牦牛博物馆里,收藏着很多当代艺术家创作的和牦牛相关的作品。这些艺术家说,因为高原牧民的生活生产和牦牛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牦牛就没有藏人,藏文化和牦牛文化一脉相承。他们自己的创作灵感,便来源于对牦牛这种最质朴的情感。

昂桑的玛尼石系列作品《藏人》/转自西藏人文地理网站

  “没有想到有这样一幅画如此契合牦牛博物馆的主题,我一定要找到这名画家。” 

  一天,一张一半是牦牛头,一半是人脸的画跳入亚格博的眼帘。他激动了。于是他在网上留了个帖子,几分钟后,远在美国的曾在西藏多年的画家裴庄欣,告诉了他这幅画的作者,裴将画家昂桑的联系方式给到了亚格博。联通电话,一询问,两人居然都在仙足岛上居住,仅一街之隔。

  牵起这既远又近的缘分,相见恨晚的二人挑灯夜谈起牦牛,谈起藏文化,谈起牦牛博物馆,于是就有了之后太多的合作共事。在有牦牛博物馆之前,先有的是亚格博用无数个不眠之夜织起来的这张人网,先有人后有城,这些被亚格博网起来的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志愿者,共同建起来了这个属于大家的牦牛博物馆。

  站在昂桑的《藏人》面前,牦牛和藏人浑然天成的关系了然于心,昂桑说如果要找一种动物代表生活在高原的藏人和藏文化,唯有牦牛。这是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他最真实的感受,所以当他提起画笔,开始绘画的就是和藏族牧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牦牛,而这一系列画作,陆续画了30多幅,最终形成“玛尼石刻系列”,也是他的代表系列之一。 

  昂桑的故乡在四川省巴塘县,父母是18军军人,他从小热爱绘画,却被抽选学习舞蹈,并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学习芭蕾舞,毕业后分配到了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做舞蹈演员,一跳就是8年。但体内热爱绘画的因子作祟,他又考取了西藏大学艺术系唐卡专业,系统的学习了3年的唐卡绘画艺术,在人生的第二次职业规划中,转型做了歌舞团的服装设计师。

  服装设计当时在歌舞团还是一个空白,凭借自己专业的绘画功底,作为舞蹈演员对舞蹈艺术的理解,以及对本名族文化的认识,昂桑设计的舞蹈服装不仅被舞蹈演员所喜爱,更是拿下了多个大奖。他几乎包办了西藏大型晚会的舞台服装设计,就连才旦卓玛这样的老艺术家的演出服装,他也是指定服装设计师。

昂桑的美术作品《新坛城》/转自西藏人文地理网站

  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对精力充沛的昂桑来说始终是最快乐的事情,对绘画的热爱也是如此,和舞蹈的肢体语言一样,绘画是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加入根堆群培工作室之后,昂桑的绘画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他尝试用西方当代艺术的表现方式,表达他对文化的理解和变迁。中西的文化符号频繁在他的画布上出现,宗教元素和文化冲突是这一时期他所苦苦思索和表现的题材,这也是这一时期根堆群培艺术空间的本土画家和藏漂画家所创作的作品的共性。

  作为玛尼石刻系列作品的《藏人》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毕加索是昂桑喜爱的西方画家之一,在这幅作品上,我们明显看到了毕加索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格尔尼卡》的影子。还记得《格尔尼卡》右上角的那个既像侧视又像正视的牛头吗?作为立体画派的开山祖师,毕加索启迪了这个远在东方热爱绘画的年轻人,他发现了自己熟悉的元素,二者居然有如此多的共通性,使得观众和作者超越时间、空间和语言的障碍。开启了一个新世界的他,开始发了疯一般的作画,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创作了30多张“玛尼石刻”风格的绘画,其中《新坛城》和《藏人》可谓其中优秀作品。2005年,昂桑和其他几位根堆群培的艺术家共同在英国举办联展,参展作品被rose rose 画廊收藏。

  在解读《藏人》的时候,昂桑说自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对牦牛最质朴的感情,因为高原牧民的生活和生产和牦牛这种动物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牦牛就没有藏人。在和亚格博相遇之后,昂桑才对自己的这幅作品有了更多的理解,藏文化和牦牛文化的一脉相承。2013年5月18日的牦牛博物馆捐赠仪式上,昂桑将自己的作品《藏人》及其版权无偿捐赠给牦牛博物馆。而作为志愿者的他,还在为牦牛博物馆绘制两幅大型的壁画。

  牦牛博物馆也为昂桑开启了一个新舞台,今年他将在牦牛博物馆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在画展上他还将展示自己的藏式时装设计。在博物馆走秀,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举动,昂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属于藏族艺术家自己的当代艺术。

昂桑的美术作品《新坛城》/转自西藏人文地理网站

  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对精力充沛的昂桑来说始终是最快乐的事情,对绘画的热爱也是如此,和舞蹈的肢体语言一样,绘画是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加入根堆群培工作室之后,昂桑的绘画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他尝试用西方当代艺术的表现方式,表达他对文化的理解和变迁。中西的文化符号频繁在他的画布上出现,宗教元素和文化冲突是这一时期他所苦苦思索和表现的题材,这也是这一时期根堆群培艺术空间的本土画家和藏漂画家所创作的作品的共性。

  作为玛尼石刻系列作品的《藏人》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毕加索是昂桑喜爱的西方画家之一,在这幅作品上,我们明显看到了毕加索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格尔尼卡》的影子。还记得《格尔尼卡》右上角的那个既像侧视又像正视的牛头吗?作为立体画派的开山祖师,毕加索启迪了这个远在东方热爱绘画的年轻人,他发现了自己熟悉的元素,二者居然有如此多的共通性,使得观众和作者超越时间、空间和语言的障碍。开启了一个新世界的他,开始发了疯一般的作画,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创作了30多张“玛尼石刻”风格的绘画,其中《新坛城》和《藏人》可谓其中优秀作品。2005年,昂桑和其他几位根堆群培的艺术家共同在英国举办联展,参展作品被rose rose 画廊收藏。

  在解读《藏人》的时候,昂桑说自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对牦牛最质朴的感情,因为高原牧民的生活和生产和牦牛这种动物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牦牛就没有藏人。在和亚格博相遇之后,昂桑才对自己的这幅作品有了更多的理解,藏文化和牦牛文化的一脉相承。2013年5月18日的牦牛博物馆捐赠仪式上,昂桑将自己的作品《藏人》及其版权无偿捐赠给牦牛博物馆。而作为志愿者的他,还在为牦牛博物馆绘制两幅大型的壁画。

  牦牛博物馆也为昂桑开启了一个新舞台,今年他将在牦牛博物馆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在画展上他还将展示自己的藏式时装设计。在博物馆走秀,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举动,昂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属于藏族艺术家自己的当代艺术。

昂桑的美术作品《新坛城》/转自西藏人文地理网站

  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对精力充沛的昂桑来说始终是最快乐的事情,对绘画的热爱也是如此,和舞蹈的肢体语言一样,绘画是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加入根堆群培工作室之后,昂桑的绘画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他尝试用西方当代艺术的表现方式,表达他对文化的理解和变迁。中西的文化符号频繁在他的画布上出现,宗教元素和文化冲突是这一时期他所苦苦思索和表现的题材,这也是这一时期根堆群培艺术空间的本土画家和藏漂画家所创作的作品的共性。

  作为玛尼石刻系列作品的《藏人》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毕加索是昂桑喜爱的西方画家之一,在这幅作品上,我们明显看到了毕加索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格尔尼卡》的影子。还记得《格尔尼卡》右上角的那个既像侧视又像正视的牛头吗?作为立体画派的开山祖师,毕加索启迪了这个远在东方热爱绘画的年轻人,他发现了自己熟悉的元素,二者居然有如此多的共通性,使得观众和作者超越时间、空间和语言的障碍。开启了一个新世界的他,开始发了疯一般的作画,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创作了30多张“玛尼石刻”风格的绘画,其中《新坛城》和《藏人》可谓其中优秀作品。2005年,昂桑和其他几位根堆群培的艺术家共同在英国举办联展,参展作品被rose rose 画廊收藏。

  在解读《藏人》的时候,昂桑说自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对牦牛最质朴的感情,因为高原牧民的生活和生产和牦牛这种动物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牦牛就没有藏人。在和亚格博相遇之后,昂桑才对自己的这幅作品有了更多的理解,藏文化和牦牛文化的一脉相承。2013年5月18日的牦牛博物馆捐赠仪式上,昂桑将自己的作品《藏人》及其版权无偿捐赠给牦牛博物馆。而作为志愿者的他,还在为牦牛博物馆绘制两幅大型的壁画。

  牦牛博物馆也为昂桑开启了一个新舞台,今年他将在牦牛博物馆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在画展上他还将展示自己的藏式时装设计。在博物馆走秀,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举动,昂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属于藏族艺术家自己的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