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第23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上,一个关于藏鹀(wú)保护的演讲得到保护生物领域世界级专家的认可和听众的好评。演讲人叫扎西桑俄,是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白玉寺的佛学堪布(博士)。他爱鸟,从13岁起开始观察各种鸟类,从未学过绘画的他,画出的鸟儿栩栩如生。他爱鸟,看着日渐空旷的天空,创办了“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建立了藏鹀保护区。他爱鸟,也爱大自然的一切,由此带领乡村百姓走上了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的道路,成为不可小视的民间保护力量。


扎西桑俄和藏鹀保护区。(何欣供图)

在我国偏远地区,有许多价值很高的生态区域,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力,那里的保护成效未能尽如人意。然而现在,那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扎西桑俄站了出来,他们成为乡村绿色领袖,在相关保护组织的支持帮助下,用实际行动影响着自己身边的人,让一种又一种野生动植物脱离了灭绝的险境。

让我们从扎西桑俄与鸟儿的故事说起。

扎西桑俄:画鸟的绝招源自爱鸟

扎西桑俄出生在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的牧场,绿绿的草原上开满独特美丽的野花,湖面上和天空中不时掠过精灵可爱的鸟儿。“黄鸭、普通秋沙鸭、赤麻鸭……”年幼的扎西桑俄就这样和小伙伴们徜徉在大山里,认动物,认植物。从那时起,扎西桑俄就把这些野生动植物当成了他最好的朋友。

13岁那年,扎西桑俄来到了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白玉寺,繁重的学习压力使他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和那里的各种鸟儿。于是,扎西桑俄拿起笔,将爱恋融入笔端,书上、地上、石头上,到处都画满了他喜爱的鸟儿。

扎西桑俄笔下的鸟,逼真细腻,形象生动,充满灵气。据了解,扎西桑俄从未学过绘画,画鸟全凭自学。“画出好看的鸟儿关键在于心中有爱。”扎西桑俄告诉记者画鸟的秘诀。他说,如果你爱鸟,你就会全神贯注地观察鸟,每一片羽毛的样子都不会忘记。画家的功夫不在手上,而是在心里。“即使有一天我失去双手,我仍然可以画出美丽的鸟儿。”


正在画鸟的扎西桑俄。(耿栋供图)

填补藏鹀研究空白,创立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几年来,扎西桑俄创作了400余幅鸟类绘画作品,拍摄了320种鸟类照片,并观察记录了青藏高原的近400种鸟类,其中很多为青藏高原独有。

藏鹀是中国特有鸟类,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中东部和四川省白云县。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藏鹀被列为稀有物种,至今很多人只能从邮票和扎西桑俄等画家的笔下欣赏这种鸟儿,很少有人亲眼见过。

2006年,扎西桑俄在白玉寺后山发现了1只藏鹀,通过实地调查,扎西桑俄发现白玉乡是藏鹀的主要分布地。于是扎西桑俄在青海省林业厅、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资助下,将该地区的阿木龙沟划为藏鹀保护区,并通过向牧民支付补偿的方式,说服他们在藏鹀繁殖季节让出草场。此外,扎西桑俄还成功试验出7种保护藏鹀的方法,并出版了《藏鹀观察记录》,至此,扎西桑俄填补了藏鹀保护和研究的空白。

扎西桑俄不仅喜爱鸟儿,他还深深爱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株花木、每一种动物。为了使更多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2007年,扎西桑俄成立了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截至目前,协会共有会员63人,其中年龄最大的98岁,最小的只有4岁。这些会员都是附近的牧民,他们负责保护自己身边的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监测救助雪豹、岩羊、藏原羚、胡兀鹫、金雕等野生动物。


扎西桑俄作品:大噪鹛。(扎西桑俄供图)

高原动植物10年来急剧减少,保护大自然需保证生态公平

“10年前,一面山坡上有十几个高山兀鹫的窝,里面都有1个兀鹫蛋。今年,我在这面坡上只发现了2对繁殖的高山兀鹫……”扎西桑俄担忧地说。在各种人类活动的干扰下,高山兀鹫、秃鹫、野牦牛等野生动植物数量减少明显。“如果家乡每一位村民都成为我的会员,将会有更多动植物得到保护。”这是扎西桑俄美好的愿景,但是他的这番话也提醒人们,乡村绿色保护者具有巨大潜力,在他们的带动下,很多野生动植物将改写它们的命运。

然而,民间保护野生动植物困难很多,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普遍受到资金和知识的制约。对此,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吕植说,在许多地理位置偏远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生态区域,当地百姓为保护自然和野生动植物付出很多努力,但保护受益者却远远不止这些老百姓。因此,我们必须重建生态公平,运用新的经济手段、市场机制和善治,让生态价值得到应有的尊重,让当地百姓成为生态保护的主人并从中受益。

培养当地“科学家”与保护者,使更多人参与自然保护

面对未来,扎西桑俄表示一定会立足当下,将能做好的事情做好。他的近期目标是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帮助下,制作《年保玉则植物画册》,并救助受伤猛禽、开展雪豹调查研究。

据了解,在生态价值较高的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甘肃等地,还有许许多多像扎西桑俄一样长期驻扎在当地的“科学家”和保护者,他们在做着政府、研究者做不到的细致工作。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参与他们的保护工作,也使更多百姓深入了解了自己的家乡,对自然生态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愈加自豪、自信地参与到自然保护工作中来。

保护自然,离不开当地百姓的支持,让百姓受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有效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在基层的实践工作。我们期待更多像扎西桑俄一样的人致力于野生动植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