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一个年逾不惑的诗歌爱好者,作为一个网站文学频道的业余编辑,能在编辑网站稿件的13年里,和那么多美妙的文字和善意的人群相遇,无疑是一种幸福!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功利的时代里,仍然还有那么多的80、90甚至00后的年轻族人,像他们的父辈一样,立足雪域高原,仰望苍茫长空,继续热爱着文学,热爱着诗歌,并且愿意在自媒体时代把他们的稿件交给藏人文化网文学频道发布,这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鼓励。——这样的信任和鼓励,让我在春意渐浓的这条大河边,时刻听到澎湃的声音。
康卓吉投来的这组诗歌,清新自然,宛若春风扑面。清净淡然地写作,并把文学的触角伸到传统的深处,这个思路无疑是准确的。尤为可贵的是,她的诗歌中,没有太多青藏词汇的堆砌,而更多是对人性本真的雕凿。——如果她的文字,能再锤炼一下,往岁月的深处走一走,相信会更加的美妙。
一只待宰的羊儿
一只待宰的羊儿
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没有挣扎
没有反抗
对最后的时光
它选择了静然处之
它只有用犄角来对抗整个世界
如今这也被灰尘掩盖
人们
路过时
诵念真言
唯独
没有放生
就这样
人们享用了其肉身
燃烧了其留下的燃物
并在来年寒气来袭之时
继续念诵真言
享用它稍稍成长的幼崽
今夜无电
今夜无电
全家人依着烛光谈笑风生
今夜无电
白玉盘顺着窗台温柔倾泄
今夜无电
史诗乐蹬着小脚索绕四周
今夜无电
邻里间敲着院门相互来往
原来
夜是这样美
原来
是你忽略了
无题
忙碌的人们啊
放下手中的活
听听风声感受风雪吧!
那是仙界的天籁
那是佛陀的甘露
奔波的人们啊
停下前进的步伐
看看草原,晒晒太阳吧!
那是 悠远的牧歌
那是吹散的传说
遥望的人们啊!
俯下急切的目光
驻足小路紧握马缰吧
那是祖辈的慧语
那是无缘的慈悲
总想靠近你
总想靠近你
饮一口三石灶上的酥油茶
总想靠近你
听一段老阿妈讲的格萨尔
总想靠近你
走一走乡野间弯曲的小路
总想靠近你
住一住村落边零散的帐篷
可是
化工物把我已然喂饱了
言情剧让我如醉如痴了
多轮车载我光速遥行了
楼中楼帮我遮风挡雨了
于是想想着一切远了
最后……竞想也不想了
请给我一间小佛堂
请给我一间小佛堂
无需镀金佛像
无需象牙念珠
无需华美装饰
请给我一间小佛堂
无需坐落至尊
无需众人参拜
无需贡品点缀
请给我一间小佛堂
屋内点燃一丝焚香
屋外轻闻鸟虫鸣叫
我在轻诵六字真言
塔巴边的老人
塔巴边的老人
唇齿上颤下抖
双腿似乎动了一下
念珠散落到灶灰中
山野中的秃鹰
急迫不已
瞬时
一片绛红
一声法号
带着祈愿
带着祝福
一个亡灵
源于自然
归于自然
事世终究是一场大梦
菩提非树
明镜非台
如若众生
只是过客
不是归人。
寒冬随感
寒冬的故乡荒凉又寂寞
山坡上干枯的松柏在寒风中孤零站立着
街上寥寥数人
似乎在自家的火炉边做着悠长的冬日梦
似乎……
寒霜黑雪中挥洒血汗的日月已经过去了
短暂的舒适
忘却了秋天收获苦痛的烙印
啊!像大地一样朴素又多情的牧人
想起你使我觉得温暖
也让我鼻根发酸,悲不自禁
老屋后面的杂草
老屋后面的杂草
被风肆意舞弄
它努力的挣扎在泥土缝隙中
尽量不让狂风吹走
它多么渴望一场微雨
能让它的根茎连同枝叶一起深埋此处
可是
杂草枯瘦的身躯
禁不住狂风的连击
弯弯曲曲 弯弯曲曲
它被连根拔起
飘走了
从此
杂草成了无根的流浪者
四处飘荡
四处流浪
土屋里的老少
在悠闲的午后
守着一杯清茶
又想起了您
每次托着疲惫的身躯从外归来
只要听到您的诵经声
心会不自主的静下来
然后
像孩子一般
奔跳着跑去
盘腿坐在您的膝边
喝着你木碗里剩下的茯茶
仿佛
适才的喧器,烦恼
与这土房里的老少横空隔离
时隔数年
始终无法忘记
当然我并不是自此再未见到您
在刻满经文的经石上
在与人为善的信念中
在裹满温暖的羊袄里
我始终与您同行
想象着
总是想象着
在一个鸟虫刚刚鸣叫的早晨
踏着晨露
不顾一切
去奔向一座陌生的小镇
然后
白天在街头为口腹之饱奔忙
晚间在烛光前写作
偶尔独自去野外消闲
啊……美妙的生活
可是
次日的阳光一旦亲吻卧室的窗帘
就如同机器般
重复着往日的一切
而光阴
就这样溜走了
慢慢的
想象也没有了
多萨•康卓吉,女,藏族,1989年6月出生于美丽的玉树杂多。自小在父亲的影响下阅读并酷爱写作,创作主要以短篇小说、散文、诗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