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让卓玛,女,藏族,1991年生于甘肃甘南迭部,现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有作品散见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诗歌刊物和全国第一届《人类学诗刊》等。曾获“全国大学生优秀作文奖”。
朝圣
远处的灯火是我的梦
来不及安慰的狗吠把柏油路越拉越长
我钟情牧羊人的马背
我爱冬天就像你故事
夏天的水草秋日里的私语
很多次我脚步又回到原点
再次迈开勇气和流言
总会相信翻过了雪山就有神灵
钟爱孤傲里的温柔
篝火的无声
转弯后我又回到原点
也许神灵的光就在路上
洋槐
春天的早晨装在远行的口袋里
梦像一个没有向导的故事
在傍晚的信念里撒下一段会说话的花瓣
很静静得看不清光线的视角
仿佛故事里的启明灯
是年迈的蚂蚁丢失的眼光
咀嚼一首新歌
像天真的幼儿
直到夜的发尾模糊了城市的背影
雨水呼唤着远处的早晨
童年也终于躺在枕头的心脏里
静穆茅屋门口的洋槐
把祝福塞进采果的篮子
像企图掩饰功绩的战士
丢弃一段狂乱的马蹄声。
春晓的礼物
雪花伴随故事飘起
我用目光擦亮你闪着红光的发夹
春晓的森林里天使迷失了方向
倾听指南针的目光
却苏醒了满腹阴霾的死神
凌乱了优美的钢琴曲
若永别
请撕碎我的记忆
微阳浇灭了火一般的悲音
草原披着雪毯沉睡在风的怀抱
当诅咒已成永恒
童话早已落幕
而你却企图用天堂柔化我心里激昂的交响曲
屋顶上飘散着雏菊的悲伤
战栗的午后
我捡起遗落在草丛中的眼泪
小溪依然弹唱着天使的绝望
只是被遗忘的小木船不再冥想故事的尾声
飘逸
冬天的诗里
樱桃花覆盖了漫窗的梦想
我在歌声里采下一朵雏菊放在窗前
于是春天便跳进了我的镜子
初晴点亮了雨伞的眼睛
烟雨恰似礼花
踏着青石板的江南古镇
隽写在书的一角
于是我也便不再忧郁
叠出风铃的悦耳
绣出影子的光轮
画下一座城市隐瞒的秘密
直到笔端流注的一曲忧伤的飘逸
温暖
清澈为冬天绽放自己
我在雨水枯萎的台阶上看到了你
点亮所有的诗歌
让冬雨撕扯最后一句嫣然的问候
然后路过你静幽的眼睛
距离埋葬了所有的温暖
阳光坠落的平原旁
相遇只是波浪
可是信念却顽强地等待着
没有灵感的奇迹
直到一朵花的哭泣沾满了所有的旅途
阴云篆刻出你最深的的忧伤
跌落在缓慢的公交里
却无法唤醒我对你最深的感激。
断弦
公元前的钟声飘落雨后的池塘
那是一抹清晨一样的象形文字
遮蔽了逃亡的古人和岁月
收藏了这首诗歌的眼泪
与这个初夏的呼吸
踏着思念般的辛涩
穿行于晚霞冥冥的幻想中
而信念断桥嫣然的笑着
拥抱每一株丢失归途的习风和梦
于是我在五月的古筝上
拨弄出遥远的冰川
刹那
池鱼逐食勾勒灿然的相逢
浣花凋零
河堤也四处奔走
我叩响路灯下的只影
使落叶转折依旧。
触角
是九月份的触角
修不出一次霜冻的早晨和日出
你却乐意期盼夜的幽眸
隔着纱窗还要追踪蝉轻舞流出的韵律
像办公大楼里泼出的人海
瞳孔里只容下公交小小的车门
等待酸辣粉的异香
还是看到了晃动着的灯影里的时光
像皎洁的了的故乡的屋顶和树梢
让人记起那年初雪压断了的电线杆
圈住了你的信号
之后杳无音信。
早秋
你很空旷
耳边镶着遥远的弥留
每一次最艰难的回头都渗入深红色的砖瓦里
唇边飘落襁褓里的噩梦
才早秋
寒流却要包裹台灯
你用力褪去满身落叶的季节
是想栖身春花的余香?
任然
故事的暖意也融化不了路人满脸的冬季
你没有阿波罗的桂冠
你不通荆轲的湛武
等到雾气摊开清晨的街面
你拨开袖口的焦虑
仿佛
它刚好落在你的脚边。
冬月
悬挂着
新月变成敌人的诅咒
弯弯地勾出谎言
分不清是为传说还是正义
行走于孤独中的勇士
原来在拜伦的故事里
却在你的睡眠里
在新年门口
我在哭
他却笑了
抬头
月亮上一层厚厚的积雪
【编者按】
尕让卓玛在投稿中这样书写着她对诗歌的认识:“作为一名来自高原的藏族女孩,我凭着自己有限地阅读和直观的审美经验,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种诗歌的轮廓。无论是什么样的诗歌,首先要扣动人的心弦,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用文字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别样的世界。我记得聂鲁达说过‘我总是在内心感受到不能不动笔的情况下才写诗。’所以,我认为一首虚情假意凸显于文辞的诗歌,不能被称作好诗。一首好诗,切忌为赋新词强说愁,但见真性情,就是一种不一样的境界。”
窃以为,这样的诗歌认识,对一个诗人是正确的、准确的,不管他是功成名就,亦或是初出茅庐。——当下,现代诗的误区,一是彻底忽略了技巧,使得语言苍白而空乏,失去了诗歌应有精美;二是过分强调技巧,使得文字呆板而拘泥,失去了诗歌的灵动和天性。
“是九月份的触角/修不出一次霜冻的早晨和日出/你却乐意期盼夜的幽眸/隔着纱窗还要追踪蝉轻舞流出的韵律”“ 清澈为冬天绽放自己/我在雨水枯萎的台阶上看到了你”——这样的句子,是优美的,是精雕细凿的,是一个女孩子细腻心情的不经意刻画。
当然,作为一个初学者,尕让卓玛的诗歌中,意境和表象的融会贯通还不够,语言和主题的浑然一体还需要磨练,一些诗歌意象略显松散,一些诗歌语言略显生硬。我在编辑的时候,删除了她诗文中的一些标点符号。个人一直觉得,标点,在跳跃着的诗歌语言中,用好、用少,方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令人欣喜的是,她的诗歌,已经脱离了简单而纯粹的抒情和叙事,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希望她坚持下去,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让诗歌也能随生命一起成熟,日臻完善。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功利时代,那么多的青年人,还在诗歌和文学的大道上浪漫地踱步,这是文学之幸,时代之幸,民族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