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第三世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生于一九六一年七月六日,降生地为不丹。其祖父为红教法王依怙主敦珠仁波切,父亲为红教大德依怙主听列罗布仁波切,母亲之家族出自贝玛宁波,外祖父为著名之竹巴噶举喇嘛,得法自释迦师利,终身修持“那洛六法”。
  宗萨蒋扬先由萨迦崔津法王认出,后由大宝法王、萨加达钦法王等认证。敦珠法王授以法衣,并由顶果钦哲法王在不丹为其主持升座大典。
  宗萨蒋扬升座时年七岁,其后十年间,跟随众多之堪布学习佛教哲理,包括在印度德拉东的萨迦大学就读六年,此后七年间又从众多不同教派之仁波切学习,例如从顶果钦哲法王和敦珠法王得完整之宁玛派教法;从萨迦崔津法王得完整之萨迦派教法;从噶举派的大宝法王、苏南桑波、康杜、圆社等仁波切修习佛法,钻研西藏佛教四大宗派之法要。
  宗萨蒋扬仁波切自一九八一年开始,先到东南亚,后到香港访问。一九八四年先后到澳洲、东南亚及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等地弘法,此后随缘度众,如今其弟子遍及全球,为新一代最具风格及名气之大仁波切之一。
  其弘法之方式深入浅出,透过世俗之电影、音乐、艺术、幽默之演说方法,将佛法渗入人心。其作风果断而大胆,将一些佛教名相与概念,以崭新的理念加以诠释。例如将寂天菩萨所著的《入菩萨行论》配合中国著名之《孙子兵法》及卓钦充巴仁波切之《香巴拉》教法加以融和来讲授;将苦恼之人生比喻为“战场”;修行人为“战士”;“菩萨”为内心充满勇气及使命感之战士;“五毒”——贪、嗔、痴、妒、慢为“敌人”;“戒律”与“专注之投入”为行军所须之“纪律”;“智慧”为战士之眼睛,失却则变成盲目等。
  宗萨蒋扬仁波切另一个特点是坦率、真诚、谦卑、敢言而无畏——言人所不敢言,将一些传统之藏密概念、修行过患,甚至自身之尊严加以击破。从以下之演说及答问对话中,可略知一二。
  如:——“今天许多自称上师的人,提供许多缺乏基本见地的修行方法,却根本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西藏人有个特征,喜欢追逐许多喇嘛和灌顶,这是为甚么西藏人比较迷信的原因之一;而印度人虽然可能也有许多迷信,但基本还是倾向于理智。”
  ——“给予灌顶的人,必须从他自己的上师得到过同样的灌顶,而且他也必须修过所灌的这个“本尊”或“密续”的法——这些条件是绝对必要的,因为了悟的相续,必须要出现在上师身上,灌顶才能有效。
  ——如果你想为某人倒一杯水,那么从水龙头经水管到水源,都必须有水才行;要是水龙头坏了,或是水管接得不对,就算井里的水再多,你也无法从那个水龙头取得一滴水。这种不中断的连接是给予和接受灌顶时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现代许多上师并没有这种连接,很可能是因为从来没修过这个法,没受过这个灌顶。
  ——在你和上师建立关系之前,譬如接受他灌顶之前,要毫不犹豫地检查上师的资格与凭证。误把敬意或信任放在仁波切、活佛、喇嘛等头衔上,或者放在某人的名声上,可能会为你带来许多麻烦。有些人自称为仁波切,但却未必有资格给人灌顶。”
  宗萨蒋扬仁波切弘法多年,其间亦经常闭关修持,对自身之要求,从不松懈。他甚少为其弟子举行灌顶,喜欢以说法的方式先令众生之智能萌芽,再引导他们作进一步之短期闭关修持。其作风踏实而稳健,不喜浮夸,也不会为收多点供养而随便举行大型灌顶,因而建立了一种既清新、爽洁而又带刚强之气之独特形象,为新一代之修行人树立了典范。
  为了培养人才,利益后世,宗萨蒋扬仁波切开办佛教大学和闭关处多所,造就许多有学问和有成就的导师,遍及整个世界去弘法利生。仁波切除了承继在西藏东部之弘法职责,主持“宗萨大学”及其闭关中心外,亦在印度、不丹、西锡金之圣地扎卡塔西顶开办佛学院及大学。
  宗萨蒋扬仁波切近数年因闭关修持而甚少来港弘法。为解众生之渴求,仁波切之著作《佛教的见地与修道》最近被译成汉文在台湾出版。此书以深入浅出之例子与文字,精简地对佛法作全面之通论,并将西藏佛教的一些正确观念带出,以纠正扭曲不纯的一般观念。此书既适合初学者,亦带给资深佛学者一些启示与
提醒。
  宗萨蒋扬仁波切的著作一般比较零散,由其弟子结集并译成中文的不多,亦不普及。今此书以具体、系统而富结构性及较详尽之形式编排推出,为众生之一大福音。此书虽然能舒解众生之短暂饥渴,仍有待仁波切之努力,为再进一步之深广弘扬佛法,作出更大之贡献。除了祈望他能够接触更多信众,举办更多佛学讲座外,对他更大之祈愿,是希望他能够推出更多有系统、有层次之佛学著作,以其独特而精辟之演绎风格,带领众生进入智慧之佛法大海。由于他曾周游列国,对大多数众生修行时之弊病甚为了解,其著作将可适当地纠正歪风。若能如此,实乃众生之福,如甘露飘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