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多哇招收了二千八百多弟子,任热振寺住持三年。传说他有八大心传弟子,即:后藏地方的热顶玛哇和囊支哈巴二人,涅地方的朗、吕二人:涅巴却帕和苯巴拉杰二人,多地方的白磨普穷巴和若玛秀哇二人,乌堆地方的尚夏拉哇·云丹嘉措和朗日塘巴·多杰僧格二人,传说他俩如同一双日月。从朗日塘巴的弟子肖岗巴开始到朗塘尚、格西年、大师官巴、格西喀尔、大师藏巴,以后朗塘·桑杰本又传给加玛哇,却杰帕木主巴也是朗塘尚的弟子。

  尚夏拉哇有三千六百多僧徒,其中传授教法的四人即:传授菩提心法缘分的且喀哇,传授传记缘分的尼梅堆贞;传授福系缘分的奈觉喜多,他任住持三年,连同传授教典正缘分的达卡哇共四人;连同那塘巴·却鲁古谢共五人。以前的达卡哇倡建堆觉、(应为沃觉——编者注)阿贡、擦普、达卡哇四寺。

  甲·且喀哇的弟子有赛基布哇、奈觉江森和甘巴达惹等人。赛基布哇修建基布寺。赛基布哇的弟子拉仁波且,拉仁波且传给拉隆吉旺秋,他是觉扎的叔叔觉磨达巾的儿子,拉隆吉旺秋传给拉苏康巴,拉苏康扎传给觉卧扎仁的儿子。奈觉江森修建卓巴寺,桑杰达惹修建喀如寺。

  那塘巴朗董敦罗追扎修建那塘寺(1),因他在曲隆圆寂,所以又叫曲隆古谢(即逝于曲隆之意)。曲隆的住持定噶古谢,南饶扎命名此寺为那塘寺,住持是尚尊多杰沃,传说他们的弟子贝丹卓达尼(2)见到三十五佛、尊胜救度母、十六尊者(罗汉)(3)、成就者娘日措巴(4),传说他是千佛中的一位。

  贝丹卓达尼的弟子尚敦曲杰喇嘛,此后是桑杰官巴森格嘉,他修建江钦寺,桑杰官巴森格嘉和卓兖尚是同时期的人。在他们的时期,达那西拉的弟子吉纳扎森格修建法相院(5),此法相院有迥丹惹迟6)等人,住持堪布琴南喀扎(7)是喇嘛八思巴的上师,他修建旧佛殿,并兼任曲弥大法轮会(8)的则本(9)。琴南喀扎的弟子觉敦闷朗楚臣他倡建那塘寺的大佛殿和大围墙,曲杰尼玛坚赞任住持,他委派楚臣达杰整顿教规(10)。其后,堪布堆哇贞巴扎巴尊追到内地,在元世祖忽必烈薛禅汗和元成宗完泽笃之时,住在朝廷,对佛教和寺院 多有利益。堆哇贞扎巴尊追的弟子堪钦扎巴西饶,住持堪布琴·罗桑扎巴制定禁止屠宰和不招收康巴人的寺规。上述师徒们均属博多哇传承,称为噶当教典派(11)。

注释:

(1)那塘寺:西藏历史上一座著名的噶当派寺院,(在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县曲美区)藏历第三饶迥水鸡年(公元 1153年)由格西夏热哇的弟子董敦罗追扎巴倡建。此寺曾出过琛·南喀扎巴等大学者,十二世纪初迥丹日贝热智和卫巴罗色桑杰恰等把散在西藏各地的甘珠尔和丹珠尔底本收集整理为一套完整的大藏经。第十二饶迥铁猪年(公元1731年)由颇拉索南多杰(即颇罗鼐)任施主,刻了甘珠尔一百函的印板,此后继续刻了丹珠尔二百二十五函的印板,以及释迦牟尼生平卷轴画二十五幅的印板,还刻了一整套宗喀巴生平卷轴画共十五块印板等很多木刻印板。该寺还有其它很多古文物。

(2)贝丹卓达尼(卓敦东仔扎):董敦罗追扎的弟子,其事迹迄今未见记载。

(3)十六尊者:按佛教说法,释迦牟尼圆寂时对罗喉罗等十六尊者说:“我的教法在赡部洲消亡前,你们也不会入灭,须护持我的教法。”因而十六尊者在赡部洲十六个地方弘扬佛教。汉地佛教十八罗汉中的和尚尊者是唐太宗迎请十六尊者到国都长安时,负责招待十六尊者的人,以后成为皇帝供养的对象,当了八个皇子的老师。十八罗汉中的居士达哈达拉的来历是,十一世纪初,阿底峡到了西藏,住在扎叶巴寺时,一天十六尊者来到阿底峡的面前,仲敦巴招待十六尊者,因而他被列入罗汉之中。西藏十六尊者的画像和塑像,最先是在十世纪末,喇钦贡巴饶色的弟子鲁麦仲穷到了长安后,临摹了唐太宗迎请十六罗汉时所造的塑像,回到拉萨后,照此摹本在扎叶巴的十圣地佛殿中塑造了十六尊者的塑像,此后流行于西藏各寺院。虽然十六尊音都是印度的阿罗汉,但通常西藏寺院中他们的画像上的衣着与汉地的和尚相同,原因即在于此。十六尊者的事迹详见策却林喇嘛容增仁波且意希坚赞所著《十六尊者的传记》[10]函。

(4)成就者娘日措巴:领主娘尼玛沃色是著名的旧密宗喇钦,藏历第二饶迥木龙年(公元1124年)——第三饶迥木鸡年(公元1204)年,享年八十一岁。其详细历史见《伏藏珍宝集》第一部《一百位伏藏师根本传记》。

(5)法相院:主要学习佛教法相学的五部大论的大寺院就叫法相院。在色拉、哲蚌、甘丹三大寺修建前,西藏大法相院是卫地方的六大寺庙即1桑浦、2德哇坚热哇堆,3蔡公塘 4噶东、5觉摩隆、6苏浦。在后期,除格鲁派的拉萨三大寺甘丹、哲蚌、色拉外,也有的人把扎什伦布、塔尔寺、拉卜楞寺列入大法相院一类。格鲁派的大寺院虽然是以学习法相学为主,也另辟有学习密宗经咒的扎仓。

(6)迥丹惹迟(迥丹日贝惹迟):十二世纪初西藏的一位大学者,幼时在那塘寺勤奋学习法相学,后来和卫巴罗色桑杰布一起校勘了那塘的丹珠尔和甘珠尔,并写了《大藏经目录——太阳的光辉》,另外还有因明注释、医方明论等十六部著作,其事迹见《青史》[7]函5页7行——6页背面1行。

(7)南喀扎(琛嘉贝央):迥丹惹迟的弟子,一次上师深夜读书,他假装鬼神惊吓了上师,因而被赶走。其后,他在萨迦时,受元朝皇帝普颜笃的迎请为受供喇嘛,在上都时写了《俱舍论注释》通常称为《琛氏论藏》,他还做了《因明注释》的再注工作。其事迹载于《青史》[7]函5页[背面]4行——6行。

(8)曲弥大法轮会:藏历等五饶迥火牛年(公元1277年),八思巴第二次回到西藏,在后藏曲弥仁磨地方发起有七万僧众参加的大法会,西藏历史上称为曲弥大法轮会。

(9)则本:僧众聚会时,站在队列最前面,负责清点人数及诵经事宜的喇嘛。

(10)教规:释迦牟尼根据比丘、沙弥和僧人各自的思想水平制定的戒律条例就叫教规。僧众如违犯教规,应在第二天天亮前,向自己的教友或守同一戒律的人承认自己所犯错误,非在数月内承担五种贱活,只要改正错误即可,不必驱除出僧伽。如果犯戒者犯戒一天之后,仍不承认所犯错误,就会受到开除出僧伽等轻重不同的处罚,但不用体罚、逮捕、监禁等办法。政教合一制度在西藏确立后,上述关于在寺僧人的教规并不能很好坚持,而且各寺院还拥有奴隶、属民和寺院庄园,对他们一样实行封建制度的法律,对寺庙里违犯戒规僧人也实行肉刑和监禁等刑罚,寺院里执行的法规和封建法律没有区别。

(11)噶当教典派:从仲敦巴甲瓦穷乃的亲炙弟子格西博多哇到格西夏拉哇,又到涅扎果堪钦却加桑波之间逐步形成的传承,称为噶当教典派。因有噶当六论,即《本生三十四论》,《法句经论》,《集学论》,《入行论》,《菩萨地论》,《庄严经论》,该派根据这六论传授教法,因而得名为噶当教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