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大学里,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听不懂汉语,却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文化背景不同,却同为西藏文化而着迷;他们行业不同、年龄各异,却在西藏大学里成为同学……他们,都是西藏大学的留学生。
        12月的一个上午,西藏大学留学生处的初级班教室内,文学院的德吉老师上课前认真地将一只小麦克风别在胸前,这是为班里一个听力有障碍的学生特意安排的。随着一声“小巴地列”(藏语,早晨好),德吉老师和10名来自韩国、日本、美国等国的学生开始了藏英双语口语课。
        本学期,共有来自10个国家的29名留学生在西藏大学学习藏语文和艺术学科,年龄段由20至50岁,由9位西藏大学的老师为初、中、高三个班授课。自西藏大学招收留学生至今,已有来自五大洲20多个国家、逾500人在此学习过。
        美国学生Ananda说,德吉老师的课“生动、活跃,所以很容易理解,学得也特别快”。德吉老师认为,留学生问题多,思考多,加上学习刻苦,目的明确,进步很快。因此,教学时互动交流特别多。
         Ananda去过西藏那曲、昌都地区旅游,还曾从拉萨去过尼泊尔。作为一名佛教徒,她对藏传佛教文化很着迷,在她的房间里摆放着哈达环绕的佛像和释迦牟尼等身像照片。
       “西藏的人民很淳朴,西藏的环境能让人静下心来,我想留在这里,了解更多有关西藏的东西。”Ananda说。
        高级班的瑞士学生Yanick上课时笔记、电脑齐开工,“我们是全藏语教学,遇到听不懂的词用电脑里的藏英词典马上就能查出来”。Yanick经常在课堂上抛出各种问题,他的老师旺堆教授说Yanick思维活跃,“会以西方人的思考方式提问”。
        下课后,Yanick追上旺堆教授邀他参加留学生的期末聚餐,9位授课老师均在受邀之列。由于来自不同国家,学生们有各自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临近元旦、春节和藏历新年,大家商议集中举行新年派对,与老师们同庆。
        老师们反映,留学生的情况各有不同:有在国外做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研究,通过校际间合作前来进修的“学术型”学生,也有因对西藏文化兴趣浓厚而自发前来的“游学型”学生。
        目前,留学生部开设的课程为2年制非学历教育。课程包括藏文写作、藏族近现代文选、藏文文法、藏英对照拉萨口语、西藏民俗等极具西藏特色的课程。学生们如对其他学科感兴趣,还可到文学院、艺术学院等院系旁听。
        逢年过节,学生们除邀老师聚餐外,还会受邀到当地朋友家里去做客,或按照藏族传统过藏历新年,或同藏族朋友去过林卡(一种藏族的休闲、郊游方式)、逛八廓街。“尽管学习很紧张,但到街上去,和本地朋友在一起时感觉很好”,Ananda说。
        新年将近,留学生处的老师特意为学生们准备了新年礼物:藏式披肩和新年贺卡。经过最后一周的考试后,他们便开始放寒假了,来年三月,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们会再次回到西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