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才让太指出,目前的民族教育是一个残缺不全的教育体系,更严格地讲,新中国的民族教育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
近日,中央民族大学召开“卓越新闻人才研讨会”,针对首次开设的新闻学(藏语基地班)的办学实验探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机制。藏学院院长才让太指出,可以说目前的民族教育是一个残缺不全的教育体系,更严格地讲,新中国的民族教育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
他说,很多行业,仅仅懂得民族语而没有用双语学过专业的人已经连基本的翻译工作都做不了。在中小学期间除了汉文少数民族语文以外,还要加强双语数理化的教学,并且持之以恒,避免一届领导换一个教学模式,一任局长换一套课程和教材。
才让太表示,在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下,中央民族大学在双语卓越新闻人才的培养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希望在卓越新闻人才的培养方面能够使我国民族教育走出困境。
据悉,2014年中央民族大学新开设了藏语法学、新闻学、工学类和信息与计算科学等4个专业,共录取了来自西藏以及青海、甘肃、四川等省区的57名藏族考生。其中新闻学(藏语基地班)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藏学院合作创办,共同教授新闻学专业知识以及藏文文法和写作课等知识。
延伸阅读:
才让太在“卓越新闻人才研讨会”上的发言(节选):
解放初期,我国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学为基础的民族教育为我国民族地区的两个文明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半个世纪以后的今天,这样的格局至今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样的模式不再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新的发展和新的社会为民族教育和双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人才的专业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很多行业,仅仅懂得民族语而没有用双语学过专业的人已经连基本的翻译都做不了,从事新闻传播的从业人员,全是从藏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干部,几乎没有学过任何从事新闻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而学过专业的新闻传播从业人员,很少懂双语的。
因而,在我国民族地区三级即省级、州级和县级等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双语人才清一色都是各个民族院校藏学院里培养出来的,他们只有藏汉两文的语言文学知识,没有一个人学过新闻传播专业,都是外行人做传媒专业,无法满足民族地区双语新闻传播专业的需求。当前我国的民族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我认为这是我国民族教育的功能失却。说明民族教育没有能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及时调整好它的功能,拓展它的内涵和外延,甚至可以说,目前的民族教育是一个残缺不全的教育体系,更严格地讲,半个世纪以后,新中国的民族教育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中双语专业的严重缺乏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民族教育的内容渊源没有能够涵盖民族地区需要的各行各业双语人才的专业面和知识面,实际上,民族教育的内涵应该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宽泛,民族教育应该将培养民族地区各行各业需要的双语人才作为它的主要内容,这个各行各业应该包括社会行业的主要部分,即语言、文字、法律、金融、新闻、医学、管理、旅游、艺术、博物等。
作为培养这些专业双语人才的基础,在中小学期间除了汉文少数民族语文以外,还要加强双语数理化的教学,并且持之以恒,避免一届领导换一个教学模式,一任局长换一套课程和教材,教学语言不稳定,课程体系不健全,知识体系不系统,所学课程缺乏专业特色,所学的知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竞争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