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放牧与畜产品输出导致的全氮含量下降,营养流失衡,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11月8日,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希来解密所在团队最新科研成果并表示,现在他们正在深入研究这种平衡是如何被打破的,应当如何补充草地营养。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而独特的生态系统类型,又是黄河、长江等河流的发源地,是北半球气候的启动区和调节区,其环境效应关系广泛。当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原因的破解,对于深度保护和改善这一重要生态系统意义重大。
自2015年以来,在青海外专局引智项目支持下,青海大学农牧学院科研团队与来自新西兰、美国等国的专家,就频繁活动于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3万平方公里的试验牧场。试种的黄香草木樨等18种豆科植物中,13种成活, 6种经覆土后成功越冬。
其中,来自新西兰的豆科植物高加索三叶草,不仅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寒草地成功种植越冬,并在今年9月份开始克隆生殖,引起李希来、谢久祥博士等专家高度关注。
李希来激动地说,项目团队研究得出,高寒草甸群落的退化,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与畜产品输出导致的草地营养失衡,表现为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显著下降。固氮和补充氮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而豆科植物的根能将氮固定为植物所能吸收的营养物质。高加索三叶草的种植既能补充土壤养分,为牲畜提供饲草,还能在土壤固氮后促进原生牧草的生长。
“可以考虑在低海拔地区建立高加索三叶草等豆科牧草的种子基地,在高海拔黑土滩推广种植。”针对具体如何补给青藏高原高寒草地营养,李希来如是而言,并结合团队同时开展的适度放牧草地牦牛粪为期3年不捡拾、一半捡拾和全部捡拾三项试验,开出“组合处方”:适度牛粪捡拾,增加植被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提高植被生物量。
而此次高加索三叶草等豆科植物在高海拔区试种成功,也给青海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带来福音。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启龙牧场生产的“阿米雪”牦牛乳制品,2009年一经上市迅速受到青睐。但因为牦牛奶源稀少,公司不得不收缩市场。豆科植物种植成功,牧场植被有望扩增,同时解决冬季牦牛缺蛋白质补饲问题,带来更加稳定的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