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日巴(图片转自百度百科)

     在藏传佛教噶举派“米拉日巴道歌”第四十二代传人、西藏羊日岗寺帕洛仁波切心中,与“道歌”结缘似乎是命中注定。 
  从小沐浴着藏传佛教文化成长的帕洛,七岁时在直贡梯寺出家,受三皈五戒,八岁时被直贡法王琼赞仁波切认定为直贡梯寺的子寺羊日岗寺第六世帕洛仁波切。 
  直贡梯寺是直贡噶举派的中心寺院,位于拉萨市以东墨竹工卡县境内的雪绒河边,公元1179年由直贡巴·仁钦白创建,立于悬崖峻岭之间,壮丽且庄严。 
  “小时候我常常跟身为直贡梯寺第二世禅王阿贡仁波切的父亲去寺庙礼佛。”帕洛说,“有一次,我偶尔听到从寺庙的领诵师口中传出的温暖、祥和的诵经声,心中萌生了学习佛教音乐的愿望。” 
  而帕洛与“米拉日巴道歌”正式结缘,是在2004年的直贡“猴年大法会”上。 
  “那年,我和‘米拉日巴道歌’第四十一代传承人、现任直贡梯寺住持的顿珠上师一同参加法会。休息时,上师为我唱了一首‘道歌’。‘道歌’中散发的玄妙哲理和优美意境,瞬间‘加持’(佛教术语:意为加附佛力于软弱之众生)了我的内心。从那天起,我开始请求上师教我更多的‘米拉日巴道歌’。”帕洛说。 
  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创始人之一,是西藏“实践佛法”的代表人物,他终身坚守佛教清规戒律,遁迹山林,潜心苦修,创作了许多证悟道性的诗歌。 
  米拉日巴的传教方法独特,常以歌唱教授门徒,以此向弟子信徒们弘扬佛法,后由其弟子收藏整理成《米拉日巴道歌集》。其内容为三部分,包括降服来犯鬼神(非人),使其受佛法约束;引导具缘弟子走入成熟解脱道(即成佛道路)以及其他。全书共收录“道歌”数百首。 
  据记者了解,“道歌”属佛教内容,对话生动、意蕴盎然。其形式为民歌的多段回环体和自由体格律,将独特的宗教体验与纯美的诗歌语言结合,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对于“道歌”的传承,帕洛有一个愿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道歌”,将“道歌”中的奥妙哲学和美学价值发扬光大。
  “作为佛教音乐的‘道歌’,主要以米拉日巴大师的亲身经历阐述佛理,以歌唱的方式将其所见、所感与人分享。”帕洛说,“‘道歌’具有让人内心平静的魅力,能帮助人们消弭‘贪嗔痴’的欲念。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道歌’传唱人。” 
  帕洛告诉记者,《米拉日巴道歌集》中的曲目多没有名字。此外,由于部分“道歌”年代久远,现代人并不容易接受,所以他会尝试根据现代人的接受习惯,为“道歌”编曲。
  目前,帕洛正在着手根据不同道歌曲目的具体内容为其命名,并将选取部分曲目列入今年年底出版的“道歌”唱片专辑中。 
  “我希望‘米拉日巴道歌’唱片专辑能够满足更多喜欢‘道歌’的听众的需求,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和传承‘米拉日巴道歌’的队伍中来。”帕洛说。 
  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普查保护部主任阿旺告诉记者,自“米拉日巴道歌”2008年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针对“道歌”的传承方式、资料整理、音乐价值研究、音像品出版等方面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直贡梯寺和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将形成合力,确保“米拉日巴道歌”更好地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