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人民对歌舞的爱好,反映在休闲方式上,也就有了我们所熟知的锅庄、朗玛厅。很多初到西藏的游客,都不会错过去朗玛厅观看独具藏民族特色文艺节目的机会,因为在这里你才能真正了解西藏人的夜生活,也才能感受到醉人的西藏风情。
走进朗玛厅,除了现代化的灯光照明,房屋装修设计、演出曲目、表演形式都饱含着浓浓的藏族文化特色,参与者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众所周知,朗玛厅表演节目的形成来源于过去贵族家庭中宫廷乐舞表演,规模仅限于贵族家庭。现在,朗玛厅到处都有,自编自演,老百姓什么时候想去看自己去看,什么时候想唱自己去唱,很有市民性。朗玛厅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呈现在大众面前,又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因此也成为西藏人民平日里最喜欢的消遣方式之一。
由于朗玛厅的经营模式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定位的,边欣赏歌舞边喝酒,符合消费者放松心情的心理需求,朗玛厅的生意一直很火。尤其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到西藏旅游的人数大幅度上涨,极大地促进了西藏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服务行业,旅游消费收入大幅增长,不仅酒店、宾馆生意喜人,朗玛厅的生意也变得异常火爆。朗玛厅成了西藏休闲娱乐场所的代名词。现在很多演艺中心、演艺宫等都是从朗玛厅演变过来的。
休闲娱乐好去处
朗玛厅对于藏族人来说,正如四川人嗜好茶楼、上海人嗜好酒吧一样,在其休闲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正如藏族民谚所说:“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西藏人民对歌舞的爱好,反映在休闲方式上,就有了锅庄、有了朗玛厅。
资料图片:朗玛厅
西藏是歌舞的海洋,茶余饭后或休闲娱乐之时,跳舞唱歌仿佛是人们一天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朗玛厅以其消费不高、气氛融洽而成为大家的首选之地。你完全可以在这里喝醉,没有人说你的醉相多么难堪,没有人嘲笑你不胜酒力,认识和不认识的,在此时都会友善地对你含笑。
顾客: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今年藏历新年初八,在“尼威”朗玛厅门口等朋友的旦增说,从藏历新年初一到初七他忙着走访亲戚,一直没能与好友们相聚,都感觉到有点累了。今天,我们几个约好在朗玛厅轻松轻松,让自己和朋友过上一个充实、快乐、祥和的传统佳节。
旦增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单位公认的活跃分子。他平时喜欢周末约上几位朋友,去朗玛厅放松一下。回忆起孩提时代的娱乐生活,旦增感叹那时的文娱生活实在太单调:《红色娘子军》、《红灯记》等露天电影风靡上世纪70年代;到了80年代,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港台流行歌手大受欢迎。尤其让旦增印象深刻的就是卡拉OK给文化娱乐带来的“革命”。到90年代中后期,拉萨城里开始兴起了朗玛厅。后来,一些有眼光的老板也陆续在各个地区开分店,从此,朗玛厅在西藏遍地开花。
朗玛,藏语的原意是指成年女子的歌舞。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前,“朗玛”作为宫廷乐舞,只供达官贵人和高级僧侣观看,普通平民和农奴是根本无法观赏到的。如今,朗玛厅将这些或优美、或欢快的节目呈现在大众面前,也让西藏人民度过一段欢乐的时光。现在,不论是节假日,还是双休日,人们喜欢约上亲朋好友,来到自己喜爱的朗玛厅享受快乐之夜。
藏历新年期间,记者来到位于拉萨市中心的“尼威”、“雪域杰布”等朗玛厅,无论是舞台设计,还是场景布置,都充满了节日的喜庆与温馨,绚丽的歌舞、精彩的小品更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尼威”朗玛厅的一名服务员告诉记者,在过年期间朗玛厅每晚座无虚席。其中不仅有年轻人,还有许多中老年人。
资料图片:朗玛厅
老板:了解西藏文化的一扇窗口
很多初到西藏的游客,都不会错过去朗玛厅观看节目的机会,因为在这里你才能真正了解西藏人的夜生活,也才能感受到醉人的西藏风情。
据介绍,西藏的朗玛厅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随着旅游热的兴起,西藏成了全世界旅游爱好者的首选之地,西藏文化更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这也让朗玛厅有了新的卖点和市场空间,游客们把朗玛厅当做了解西藏文化的一个窗口。各朗玛厅开始打造精品节目——藏戏、宫廷歌舞、弦子、六弦琴、踢踏舞。随着社会的发展,朗玛厅的表演不仅突破了传统表演方式,而且增加了服装表演、流行音乐、相声等等丰富多彩的新内容,让那些享受藏族传统歌舞的人可以大饱眼福,大大开阔了眼界。此外,为了迎合观众,连那些适合在广场跳的大型锅庄也被搬上朗玛厅的舞台,观众和演员一起手牵手起舞,把气氛推向高潮,这让朗玛厅的招牌更响亮。
“西藏风”容中尔甲演艺宫的负责人自豪地说:“由于我们朗玛厅的经营模式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定位的,符合消费者放松心情的心理需求,朗玛厅的生意一直不错,尤其到了节假日或旅游黄金周生意更火。可以说,朗玛厅的开设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为我区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演员:展示自己才华的大舞台
朗玛厅里的演员有的是表演朗玛堆协的,有的是唱流行歌曲的,有的是唱外国歌曲的,有的是表演节目的。这些演员一大半是业余的,其中一部分人把在朗玛厅表演当作了自己的职业。朗玛厅里最亮丽的还是一部分专业的表演和歌唱演员。对他们来说,在朗玛厅里表演除了创收,就是展示自己的才华。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西藏的山山水水,西藏人民的生活一下子变得五彩缤纷;商品经济把演员从高高在上的舞台拉进民间,与观众实现了零距离接触。对于这些演员来说,除了每晚固定的劳务费是最大的诱惑外,朗玛厅里充分的展示空间更让他们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但凡朗玛厅有受欢迎的演员,相应的顾客就多起来,生意也更红火。一些走俏的演员,场场受到顾客的青睐,他们每次演出,顾客们都会买哈达献给演员表示鼓励。这样朗玛厅之间对好演员形成了竞争,有些走俏的演员一个晚上“走穴”于好几个朗玛厅。对于他们来说,朗玛厅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施展特长的地方,更是他们谋生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