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的说唱艺人桑珠在卡垫上将腿一盘,他转着经筒沉默片刻,突然激情四溢,开始说唱,格萨尔王南征北战的故事从他的嘴里奔涌而出。而在一旁,由西藏自治区社科院提供的录音设备正记录着这位老人口中的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

通过这一方法,桑珠创造了一项奇迹,他整理的《格萨尔王传》是目前为止出版发行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艺人说唱本。自2000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与西藏社会科学院合作,已对桑珠老人说唱的《格萨尔王传》录音2000多小时,整理并公开出版了30部。

《格萨尔王传》自古不见文字记载,一直由民间说唱艺人口口相传。为保护这一藏民族文化瑰宝,在我国政府启动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格萨尔王传》为其中的重点工程之一。自1979年以来,北京、拉萨等地先后成立了抢救、整理《格萨尔王传》的专门机构,并重视发现和培养格萨尔说唱艺人。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格萨尔说唱艺人140多名,有关机构正在为他们录音,他们的生活也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桑珠这位出生在旧西藏靠卖艺乞讨度日的老人,目前住在政府提供的住房里,医疗费用全部报销,每月还有生活补贴和护理费。

以《格萨尔王传》为代表,入选第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西藏民间传统文化,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在2006年颁布的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西藏 87岁的说唱艺人桑珠在卡垫上将腿一盘,他转着经筒沉默片刻,突然激情四溢,开始说唱,格萨尔王南征北战的故事从他的嘴里奔涌而出。而在一旁,由西藏自治区社科院提供的录音设备正记录着这位老人口中的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

通过这一方法,桑珠创造了一项奇迹,他整理的《格萨尔王传》是目前为止出版发行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艺人说唱本。自2000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与西藏社会科学院合作,已对桑珠老人说唱的《格萨尔王传》录音2000多小时,整理并公开出版了30部。

《格萨尔王传》自古不见文字记载,一直由民间说唱艺人口口相传。为保护这一藏民族文化瑰宝,在我国政府启动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格萨尔王传》为其中的重点工程之一。自1979年以来,北京、拉萨等地先后成立了抢救、整理《格萨尔王传》的专门机构,并重视发现和培养格萨尔说唱艺人。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格萨尔说唱艺人140多名,有关机构正在为他们录音,他们的生活也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桑珠这位出生在旧西藏靠卖艺乞讨度日的老人,目前住在政府提供的住房里,医疗费用全部报销,每月还有生活补贴和护理费。

以《格萨尔王传》为代表,入选第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西藏民间传统文化,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在2006年颁布的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西藏申报的《格萨尔史诗》、热巴舞、唐卡、藏族邦典与卡垫织造技艺和藏族造纸技艺等15项遗产榜上有名;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西藏各地的舞蹈、音乐以及珞巴族服饰等在内的38项入选。

资料显示,自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国家共投入6.3亿元积极保护西藏传统民族文化,使西藏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继承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治区及各地市成立了民族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机构,先后派出调查组深入城镇、乡村和寺院进行全面调查和采录。

几百年来,粗犷奔放、舞姿洒脱的“堆谐”一直是当地人自娱自乐、自我陶醉的艺术形式,很少为外人所知。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从2006年起重点保护“拉孜堆谐”,目前它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由拉孜县业余农民艺术团表演的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堆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观众。2007年,拉孜县的农民艺术团先后多次应邀到北京、广州、香港、澳门等地演出。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辛高锁说,目前西藏有10个专业文艺团体,19家县级民间艺术团,500多个乡村业余文艺队和160多个藏戏队。这些团体常深入农牧区,用藏文创编、表演节目,深受农牧民欢迎。辛高锁表示,西藏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得到了科学有效的保护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