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的门巴人格桑丹增有幸重组村里的门巴戏团,到拉萨等地演出。虽然到目前为止,他们到外地演出的场次仅有5次,但格桑丹增坚信这是一个开始。

  这位年轻的门巴族村长,经常组织村里的年轻人练习门巴戏,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他相信门巴戏终有一天会走出深山,走向市场。

  2006年,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门巴戏被列入了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年初,山南地区错那县在勒布乡勒村正式恢复组织了门巴戏团。从此,这个别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重燃生机,而格桑丹增不仅担任了这个村的村长,同时也是戏团的负责人。

  门巴人绝大多数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部的深山里,以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和林芝地区墨脱县境内人数最集中。“门”是指门隅,地名;“巴”藏语后缀,指人;“门巴”藏语意为生活在门隅地方的人。

  “门巴戏”又被人们称为“门巴拉姆”,即门巴藏戏。

  “历史上门巴戏曾经有过自己的辉煌。1987年,政府组织恢复了门巴戏团,当时还去拉萨的雪顿节演出过。”作为当时整个戏团最年轻的演员格桑丹增说,“到1991年,演出又终止了,一直到今年开始恢复。”

  门巴戏的传承有幸的是目前还有一位年过80的老者古若次旦——旧时门巴戏的演员,完全凭着自己的记忆,把门巴戏的唱腔和姿势动作传授给了现在的演员。

  村里百姓对这一戏曲种类的喜爱也是格桑丹增为此付出努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政府为每名演员提供每天20元的补助,也鼓励了年轻人投入其中的兴趣。

  勒村仅有67人,格桑丹增便从这些人当中挑选了9人组成了目前的戏团,其中6名正式演员,1名鼓手,2名工作人员。人数不够是目前格桑丹增和他的戏团面临的主要难题,因为最正规的一场演出需要12名演员。

  《诺桑王子》是藏戏最古老、传演最广泛的传统剧目之一,同时也是门巴戏最主要的剧目。

  格桑丹增说,这部戏演员全部为男性,戏曲中女性的角色也男扮女装。一场完整的《诺桑王子》的演出至少需要5天的时间,为此,在演出中间,为了活跃气氛,18种模仿动物形态的舞蹈表演必不可少。

  勒村所在错那县主管文化艺术和宣传工作的张爱玲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我们要把门巴戏团的戏服全部更新,同时要提高他们的演出补助。”

  张爱玲对门巴戏未来的发展表示乐观。她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戏曲种类,门巴戏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同时也会成为这里的村民增加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