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是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泽当毛哔叽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也是西藏山南市乃东县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前不久荣获了2020年度“西藏工匠”称号。

巴桑:秉承匠心助力“泽帖尔”非遗技艺保护与传承.jpg图为巴桑  图片来源:高原劳动者微信公号

  “泽帖尔”是一种纯手工精羊毛哗叽纺织产品,该纺织技艺因山南市乃东区泽当镇本地独有而得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巴桑为了挽救“泽帖尔”纺织技艺,通过实地走访、寻找遗物、拜师学艺,练就了精湛的纺织技艺,琢磨复原出名副其实的当代“泽帖尔”。“泽帖尔”纺织技艺步入新发展阶段,巴桑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泽帖尔”纺织技艺,始终坚持培养纺织技艺的传承人,注重非遗技艺与产业结合、与市场结合,以实际行动为“泽帖尔”非遗技艺做出了更多的努力。

  培养非遗技艺传承人:为“泽帖尔”非遗技艺提供人才保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一项非遗技艺能否经久不衰、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传承人的接续奋斗。“泽帖尔”是纯手工制品,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各类现代化纺织产品的不断涌现,加之传承人断代,让这一传统技艺濒临失传。此前,巴桑在拜师学艺的过程中发现,当时能够掌握“泽帖尔”纺织技能的仅有5人,并且年龄最小的已经80多岁,这些手艺人都存在着没有传承人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挽救和传承“泽帖尔”非遗技艺,巴桑招收了42名贫困户学员,专门聘请5位高龄手艺人,复原改进纺织工具,传授精羊毛选料、加工、染色和毛哗叽纺织工艺流程,手把手传授编织技巧。如今,学员们不仅熟练掌握了“泽帖尔”手工纺织工序和技能,也能将自身所学传授给新学员形成了“传帮带”的良好氛围,这为“泽帖尔”编织技艺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发展特色产业:让“泽帖尔”非遗技艺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产业是“泽帖尔”纺织技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径,将传统技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生产种类多样、品质保障、独具特色的非遗衍生产品,以产业赋能促进“泽帖尔”纺织技艺高质量发展。

  在2008年,为了高质量挽救和传承“泽帖尔”这项非遗技艺,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巴桑创办了西藏山南市乃东县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通过不断优化选料、改进和创新纺织工艺、产品多元化、聘请专业设计师等方式,不仅让“泽帖尔”纺织技艺真正转化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现实生产力,更是打响了“泽帖尔”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多年来,合作社解决贫困群众就业400多人,产值达到8000万元,人均收入提高近万元,“泽帖尔”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作为“泽帖尔”非遗技艺传承人,巴桑以实际行动为保护和发展非遗技艺进行了成功实践。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始终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做好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原标题 巴桑:秉承匠心助力“泽帖尔”非遗技艺保护与传承)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