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灵娟:“青园卓玛”的“花”样人生1.jpg图为孙灵娟正在摘取花丝。吴婷婷 摄

  “浙商来这里(海西)总有情怀,但作为新农人,我更要用产业带动乡村振兴。”青海省海西州人大代表孙灵娟日前对记者说。

  孙灵娟是土生土长的浙江人,通过第四批浙江援青指挥部重大招商引资,2020年3月在青海海西创立了海西青园卓玛药业有限公司(简称“青园卓玛”),将现代农业与工业相结合,创造更高品质藏红花系列产品,并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经验引进青海海西,积极打造浙江产业援青乡村振兴示范村。

  青海省海西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州域主体是素有中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面积约26.5万平方公里。

  孙灵娟介绍,2019年6月,她来到海西调研,了解到藏红花;同年11月,她开始在海西试种藏红花。

孙灵娟:“青园卓玛”的“花”样人生2.jpg图为孙灵娟同村里妇女们一同摘取花丝。吴婷婷 摄

  “藏红花是特色产业,我希望把产业做起来。”这句话在孙灵娟心里埋下了种子,而她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浙青两地有着不一样的环境和气候,为了在海西种好藏红花,她做了很多数据标准化调整,如在土壤改良、为农户提供示范种植的区域、室内车间集中开花等方面,将这里的昼夜温差、通风、日照和烘花参数等都在调整。

  “调整、调整、再调整……要保证藏红花的微量元素,如果花丝断裂和粘连就失败了……”孙灵娟说,通过日积月累不断试验,如今已有相对稳定的参数。

  就这样,通过各种模式和实验,孙灵娟在海西实现了藏红花标准示范种植,让更多人了解藏红花的文化,做好藏红花产业。

  目前,孙灵娟的公司先后注册“青园卓玛”“援青卓玛”“卓玛援青”等商标,累计吸纳5名博士、12名硕士、35名本科生、18名当地大学生加盟,直接带动区域内就业170余户360余名就业,青园卓玛在带动就业和产业振兴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记者走进海西青园卓玛药业有限公司的自动化智能控制厂房车间,栽培架上,一朵朵叶窄纤长,六片花瓣娇柔优雅,淡紫色的花房生出红色的花柱,特异的香味迎面而来。孙灵娟身穿骑士装和马丁靴在种植大棚和办公之间穿梭;在她眼里,每一株藏红花都是宝贝,她经常到厂房车间参与和指导采摘,还和工人们坐在一起摘取花丝,她在藏红花项目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2021年是我们第一次有条件在温室内组培开花,十月中旬是开花的初期,花期将持续1-1.5个月,目前每天需要近200人抹芽、采花、取花丝等,采摘人员都是来自附近的村民。由于藏红花栽种季正好与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收获期错开,且采摘期持续1至2个月左右,很大程度上盘活了周边的闲散劳动力。”孙灵娟说,对她们而言,现在“农闲时节”反而成了“农忙季节”,更成了她们在自己家门口挣钱的好时机。2020年,青园卓玛公司直接带动周边6个乡村近170余户就业,而截至2021年底,预计各类数据都将努力翻番,带动周边就业超10000人次。

  今年12月初,青园卓玛与德令哈市柯鲁柯镇金原村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模式,使产业发展产业多元化,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

  “通过和青园卓玛合作,不仅解决了我们村上的闲置劳动力,也带动周边村的劳动力,提高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解决了村上冬季大棚闲置的问题。”德令哈市柯鲁柯镇金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盛国朝说。

  “我们利用金原村大棚闲置的冬季时间差,对大棚进行再次运用;在整个的精细化管理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很多的劳动力,正好可以把村上闲置劳动力用起来;藏红花的花种球收益也是村集体的收益,这也是产业融合的模式的有机结合。”孙灵娟说,真正带动藏红花产业发展,实现共赢,这是她追求的,也真正实现了她的人生价值。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