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当我读完尹向东的短篇小说《我们回家吧》,很自然地想起柳青当年在《创业史》中写下的这句话。
《我们回家吧》是一篇典型的成长小说,作者以温朴的笔墨书写了青年杨广与少年吴昊在人生紧要处的心理行为与转变历程,传递了让青春在爱中重新出发的真诚心愿与美好祝福。
杨广是康定“街娃儿”的头,因为一场恋爱,18岁的他决定让他的青春在爱中重新出发。他之所以做出这一决定,直接的动因缘自于爱,缘自于心中埋藏已久的神圣的爱情;间接的动因缘自于渴望得到人们真正的尊重与敬意,而不是被世俗的偏见所固化的厌恶与鄙视。前者发自于对弱者的同情与怜悯,即发自于对与他同龄但却早夭的吴昊姐姐的同情与爱怜——之后转化为对纺织女青年蒋菁菁的同情与爱怜,转化为对正在成长的少年吴昊的同情与爱怜;后者发自于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期待——冬季征兵后成为部队中的一员,在更为严格的环境中得以历练与成长,为自己人生情感的第一次真正的付出做好充足的蜕变。虽然他不知道如何蜕变才算达标,但他知道,给自己一个清白的交代,是走向成功、实现理想的重要前提。他所制定的两条计划:远离曾经的朋友们和等候冬季征兵,就源于这一基本动因。
吴昊是一个稚气未脱但却向住“街娃儿”生活的12岁少年。按常理,杨广与他难以成友,但因同在一个院子里,邻里关系,吴昊的家又是个残缺的家,其父曾专门托意杨广领引他,这使他无法拒绝与吴昊的往来。而吴昊由于学业成绩差加之家庭情况特殊,受环境的影响,他自然向往许多同类少年相似的道路,而他也确实向这个方向滑行。他先在外形上向“街娃儿”靠拢:穿皮夹克,手里玩着一个小折刀,模仿街娃儿们的典型动作与表情。他甚至不会抽烟,但也学着将烟放进嘴里,并不吸进肺去又吐出来。“他嘴里不断讲着生硬的粗话,满脑袋都想着该去什么地方惹点祸闹点事。”继而在行动上扮演“街娃儿”的角色:先是小跑过去挨个踢翻情歌广场上整齐排列着的指示交通的条纹塑料筒,随后又用一个拖把做道具,玩弄砸着开门人,惊吓主人并弄脏衣服的恶作剧。夜幕之下,吴昊以他各种使坏的伎俩博取杨广的欢喜与认同,而杨广也在吴昊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年少时那种扭曲的破坏规则的身影。如果仅仅是这些,确也无伤大雅,只需适当地引导就足矣,但接下来的一幕令人异常愤怒却也不出所料:三个街娃儿正在调戏一个女孩,杨广本想让吴昊去解救以考验其品行,但吴昊竟然把在杨广的威严下解救后的女孩拉倒在楼梯上,持刀欲行不轨。此刻,“吴昊的表情狰狞恐怖,双眼全透着邪恶。”杨广没想到所有小坏集聚起来,会演变为目前的邪恶。他立刻上前制止了这一邪恶的行为,之后对吴昊说,我们也回家吧。路上,杨广严厉地对吴昊说,以后不准抽烟,也不准玩刀,不准穿这破皮夹克。吴昊虽然对其有所误解,杨广也解释不清楚,但他知道,向善,遵规,守法是人生的正途。面对正欲步入歧途、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少年吴昊,适时地予以关爱,予以引导并制止其邪恶的念头,才能避免其走上犯罪的道路,才能回家并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健康成长,最终成为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之人。
小说构思巧妙,不仅写出了青年杨广让青春在爱中重新出发,还写出了一个极力要扭曲正常的青春,把自己悬到崖上,努力向下探的“危险”少年吴昊在杨广的爱的引领下重新出发,从而使小说充满温情,充满虽野性却不失温馨的感动。而作者也再一次告诉我们,关爱每一个青少年的成长,特别是那些处在悬崖边上的少年,引领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成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面对弱者的同情与关怀,生成向善的意愿,生成爱的情愫,即:一种自觉地引导自我与他人追求生命中积极向上的力量,一种不混同于世俗的健康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让青春在爱与阳光下成长,这样的青春才有意义,生命也才有价值的主题,使《我们回家吧》如同一曲充盈着人性温暖的爱的颂歌,流向人们的心田,而读者也在这感动中与爱一起生长,一起出发。
近来,尹向东开始关注康定的“街娃儿”问题,刚问世不久的短篇小说《刺青》(《上海文学》2018年第9期)就是这一题材的新探索。宝儿出生军人家庭,由于父亲的军事化管控引发了宝儿的青春期叛逆行为,他以刺青的方式昭示自我的存在并以之对抗父权。但之后,伙伴们渐次离开“街娃儿”的生活,回归正常的生活方式,而宝儿却仍沉溺于争勇斗狠不能自拔,他的父权抗争演化为一种生活常态。显然,宝儿一直处于心智的青春叛逆期,年龄的增长并没有使他同步健全至同龄人的心智,及至成年仍然追怀少年时期的街头荣光,以打架斗殴作为自我存在的明证,而他的最终结局是在一场争斗中被更年轻的“街娃儿”殴打致死,他的父母也在绝望中自杀。宝儿一生令人叹惜的悲剧昭示人们,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么重要!这些“街娃儿”若能在成长的关键期(如叛逆期)得到正确的引领和有效的约束,使他们建立起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他们的青春与生命一定会呈现出不同的样貌。
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回家吧》,其中的探索与思考无疑更为深刻,指向也更为明晰。这无疑是一个极为有益的探索。我们也期待着尹向东的康定“街娃儿”系列成长小说能为新世纪的文坛提供新的内涵。
原刊于《民族文学》2018年12期
陈思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教学名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小说及作家作品研究。兼任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理事。
尹向东(泽仁罗布),藏族,1969年生,四川康定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贡嘎山》编辑。1995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国内期刊发表小说近百万字,并有小说选入《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及年度选本,获过一些文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