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20213163100.jpg

        在中华美德中,有一种奉献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自觉地、无意识地散发着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这种“初心”,我们战胜了地震、洪水、暴雨、旱灾、疫情等无数个突如其来的灾难,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不图回报的人,他们默默地把爱施于人类。山丹作家吴莉的长篇纪实散文集《哈尔腾之梦》给我们讲述的正是那些默默为人类做着无私奉献的人,他们在哈尔腾草原的践行,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山川美景的云游和消遣,而是远离家乡,去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事。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这一理念之后,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界怎样和谐相处,及建构诗意家园的重要意义。诗意家园的建构,更需要我们深入自然,洞察自然界中出现的自然本身的异变,人为的破坏、草场的退化、微生物和奇珍动物的灭绝等。要改善生态,这些现象迫在眉睫地需要人类去扑救疗治。如果说王小忠的《黄河源笔记》是生态忧思呈现的话,吴莉的散文集呈现的是一次亲临生态,“疗救”自然的纪实。作者在这里不是索求回报,不是古道热肠地劳作,更不是轻率的做作,而是很真实地为我们践行着维系生态平衡,改善生态良性的善事。

        中国当代作家毕淑敏在《离太阳最近的树》一文中,无奈地讲述了人类掏挖沙山,破坏红柳的可耻行为,对当代人来说非常具有启示性意义。今天看来,防洪、治沙、种树、种草等都是我们人为改善生态的行动,他的意义并不在于当下,而利于千秋。我们从文学中曾读到过武威六老汉的治沙,黄河上游的保护,胡国生团队的种草等这些不凡的工程,见证了人类试图改善自然的意愿。《哈尔腾之梦》这部纪实散文中作者以切身体验为素材,平静地讲述了山丹人种草、治理生态的艰辛历程。

        无法提前预报的地震、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等都证明了人类无法与自然界相抗衡,那么人类就必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因为自然界给人类供给各种生存能源,是人类的最佳伙伴,也就是说只有维护好自然生态,人类才能生活的更加安稳舒适。种草、种树、治沙都是我们为自然界送去爱的同时也为后辈子孙造下了福。我们从《哈尔腾之梦》中可以看出践行这一善事的不易。作家吴莉和她的团队们义无反顾地做了,并且她悉心记录下了她和团队的所有历经。整部文章中,作者将沿路四五百公里的颠簸和困顿作了略写,而从安营扎寨后,开始如实的展开了笔墨。从作者的笔下,我们逐步了解了哈尔腾草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这里雨多,海拔高、风大,氧气稀薄,在这种艰苦环境中工作,一般人是没法承受的,但作者吴莉却坚持下来了,我们说这就是北方女性的“初心”。

        哈尔腾的风很大,而且这里野生、猛兽平凡地出入,通信设备落后,作者说打电话也得到80多公里远的地方。写成这样一部散文集的确不容易,我很敬佩作者,除了她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之外,他有非常丰富的草原生态学知识。在《哈尔腾之梦》中,她给我们诠释了苜蓿、黄芪、星星草、披肩草等之物冠名,也凭生态学知识,她很快掌握了哈尔腾草原的土质特性,她给我们解释:“哈尔腾草原属漏沙型土壤,盛不住水。我们种的星星草、老芒麦、披肩草、见水就会安家立命,在适宜的条件下会生长,泛滥,甚至成灾。”没有生态学知识,不懂生态习性的人,不会记录的这样细致。

        哈尔腾草原的大雨,沙尘、常年不化的积雪等都给种草修复工作带来了困难。“在雨点砸着帐篷”“废弃的艺术被毁了”“又一辆车陷进了河里”等篇章中,作者专门凸显了哈尔腾草原的非正常气候。在“雨点砸着帐篷”的篇章中,作者因雨声担忧一只狗的去向,我们可隐约地看到一个女性内心的脆弱。但是这样艰苦的自然条件、特殊的气候并没有击垮她的坚定信念,反而使她对这项工作更加的热爱和投入,她说:“我的梦应该在这里,而不在复杂多变、拥挤热闹的都市人群之中……”。

        从整部集子看,作者边做边记,把种草修复生态的这一艰巨的事业写得浪漫洒脱,充满了儿童夏令营的田园趣味。我们可以看到,哈尔腾草原的特殊气象、极缺人气的生存环境,撒籽种植的辛苦劳作,完全被人性的温暖与野炊式的生活美化了。狗与人的和谐相伴,羊群的介入、自由野炊式的生活等把归家的思念和每日疲惫的身心诗意化了。而我们能感受到的是野营与劳作相结合的牧歌似的风景“协和”图,它充满了原始生活的意味。

        中国现当代散文中书写劳动场面的卷帙浩繁,比如郭风的《唱给镰刀们的村思》《犁痕》,张洁的《拣麦穗》,侗族作家杨代富的《割草》等都是通过对劳作场面的描写赞美了美好的人性。《犁痕》中家乡的吹笛手,《拣麦穗》中卖灶糖的老汉,《割草》中的父亲等,他们身上寄托着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同样我们从《哈尔腾之梦》中也看到了胡国生、郑飞、梁爷等这个种草团队成员的美好心灵。作者从他们的路途跋涉、细致工作、风趣话语中体悟到了新时代人伦的美好。

        从整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种草团队并不奔着某种业绩或为了某种功利进入到哈尔腾草原的,而是自愿为人类奉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爱。他们以“愚公移山”的中国精神,将温暖送给了自然生态,送给哈尔腾草原的牛羊。黄恩鹏先生在序言中说:“种草,也是对人生本质的检验,更是对自然生命灵魂的朝圣。”不难看出,这部散文集的主题是新时代作家对“西游记”主题的借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这个团队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从西天取得了真经。《哈尔腾之梦》中吴莉和她的团队也经历各种超出乡间的劳作,把对自然的爱奉还给了自然,把造福的“真经”留给了后世子孙。

        总之,《哈尔腾之梦》是一部纪实散文,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化的生物学读本,是西北新时代的“沙乡年鉴”。从这部长篇纪实散文集中,我们看到了西北人的“侠士”精神和阔达心态,他们在治沙中表现出了中国当代西部美好的人性和他们品性中“刚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了这部散文集,我们可以镇定地期待绿草如荫、遍地牛羊的哈尔腾草原。


原刊于《兰州日报》2022年2月13日

朱永明.jpg

        朱永明,藏族,甘肃甘南人。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兰州文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当代藏族作家汉语文学创作,评论散见《文艺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兰州学刊》《中国民族报》《名作欣赏》等。

吴莉.jpg

        吴莉,女,甘肃省作协会员。诗歌、散文散见《中国作家》《飞天》《时代文学》《星星》《散文诗》《中国财经报》等报刊,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塞上歌》,长篇散文集《哈尔腾之梦》等。获第十届敦煌文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