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琴新著.jpg

《文化地理视域中的当代藏族文学研究》,徐琴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


        徐琴教授多年从事藏族文学研究,她的第一本著作《文化身份的建构与书写——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2017年出版,在时隔五年后,她又拿出《文化地理视域中的当代藏族文学研究》这部严谨而具有开阔视野的新作,从文化地理视域出发,考察当代藏族文学的发展进程及多元的文化风貌,既有在历史维度上对藏族文学发展的一个整体观照,又有具有敏锐感知的对具体作家作品的学理分析。她的著作立足于藏族文学丰厚的沃野,是建立在对藏族文学有着深度了解基础上的审慎剖析,是对当代藏族文学研究的一个新拓展。

        之前,我看过李佳俊老师很早时写的《文学,民族的形象》,耿予方先生的《藏族当代文学》,马丽华的《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等,他们都各有侧重,但与之相比,视域和格局都受到了一些限制,未能做到以一种宏阔的视野,对当代藏族文学进行一次缜密的梳理。这部著作可以视作对他们的研究的一个补充和完善,更是一个超越,将成为研究当代藏族文学的一个重要成果,对教学、科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作者为了完成这本书也是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徐琴教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后,利用业余时间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要是没有一股韧劲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的。有一次,徐琴教授对我说,自己是因为真的喜欢藏族文学,所以一直没有放弃对它的研究。诚如作者所言,我们《西藏文学》杂志需要某位作者的评论文章,跟徐琴教授打个招呼,她都会抽出时间帮我们完成;也有一些作者主动请徐琴教授写评论文章,她也会尽心尽力地给他们写;对有潜力的年轻作者,徐琴教授更是主动为他们的作品进行文学评论,对存在的不足予以诚恳的批评。从这些行为,我深信她是真的热爱藏族文学,把自己所学的文学理论知识,服务于藏族文学的发展。西藏作为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她的文学主题和形式都会呈现出不一样,但如何融入到我国主流文学里,我们需要更多的像徐琴教授一样的评论家,由他们给我们把脉,从宏观上给当代藏族文学指出一条通向那条道路的路标,既能保持民族文学的特色,又能融入到主流文学圈里。我们仔细阅读《文化地理视域中的当代藏族文学研究》,其实徐琴教授已经给出了答案。对于写作者来说,这部书就是一把钥匙,让你通向更加广阔的文学天地。

        这部书最鲜明的特色就是“文化地理视域”,之前的很多研究都是通过个体或一个地域的一群作家的研究,但这很难代表整个族裔群体的文学成就,极易造成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当下我们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一个族裔群体文学为丰富、发展、繁荣中华文学,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通过研究将它用文字公之于众,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徐琴教授正是怀揣这样的梦想,共用十一个章节建构了这部书。其中第一章里的地域与文学、藏地三区历史渊源及文化风貌,从一个更加宏阔的视域从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方面,赋予了青藏高原的高远、粗壮、严寒,由此衍生出的文化造就了与中华其他民族有别的文学。又因居住环境的差异,气候的不同,加之历史的演绎,藏族出现了三个方言区,虽有共同的文字,但藏族文学呈现的内容和形式上还是有些微的差别。作者对这部分内容写的非常详实,准备的资料也很充足,极具说服力。第二章藏族文学的文化传统从三个方面入手,向文学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藏族文学的渊源和呈现的主题思想的形成,以及历代作家在继承中的不断创新与突破。作者对这一章的写作也是极其用心,花费了许多的精力与笔墨。这两章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像格拉丹东和巴颜喀拉山雪山,它们分别孕育出了长江和黄河,藏族的传统文学也在三个不同方言区,分别孕育出了内蕴与气质稍有差别的亮丽文学风景。

        从第三章至第十一章,作者对不同方言区的地域风貌与文化背景、文学的发展过程和风貌、文学创作版图三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每一个方言区选出最具代表性的8位作家,每个作家的文学创作意义与特色,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如,扎西达娃为“藏地文化的探寻与反思”,阿来为“嘉荣大地的歌者”,梅卓为“地域文化寻根与民族精神的昂扬呈现”等等,对每位作家的文学创作的内蕴和艺术特性进行了分析,且所有论据恰如其分,有根有据,这充分证明了徐琴教授渊博的知识和精细的辨别能力。最可喜的是,她把每个方言区的藏文作家也列入到研究范围里,以单独的章节阐述他们的创作成果。这确实填补了一个空白,因为在多年的主流文学批评视野里,较少关注到藏文作家的创作,但藏文创作是藏族文学创作的重要一翼,是不能忽略的文学景观。这样的梳理,为全面了解藏族文学的风貌,有着很大的帮助。这也给徐琴教授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为一些藏文作品没有汉译本,得需要找人把原文翻译成汉语,这其间的工作量是相当的大。

        同时,这部著作也显现了作者对当代藏族文学发展的独特见地,如很多评论家认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是西藏文学的衰落期,但徐琴教授认为这一时期的西藏文学在默默耕耘中酝酿着一个新的崛起,作家开始以心灵抒写呈现着真实的西藏,是向本体回归,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展现自我的时期。作为一名文学创作的亲历者,我很认同这种看法,因为西藏文学要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自我反叛,自我沉潜的阶段,不能因为此期文学与八十年代相比显得不够缤纷多彩,而武断地认为这一时期是西藏文学的衰落期。作为一名长期耕耘的学者,她对西藏文学的理解是建立在对藏族文学发展进程全面了解和深厚的学理分析上的。同时,徐琴教授对作家作品的分析,又显现了女性细腻的文学感知,知人论文,这使得她的文学批评成为一种有温度有气息的创作。同时,她亦以自己的诚实和清澈,以寻美之眸从容地为读者展现了藏族文学丰富多彩的风貌。

        这本书就要问世了,凝结着徐琴教授的爱和心血,在这我代表藏地的所有作家向她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期待这部书作为媒介让更多的读者认识藏族文学和藏族作家,更确信《文化地理视域中的当代藏族文学研究》会成为一部研究当代藏族文学比较权威的著作。

次仁罗布.jpg

        次仁罗布,藏族,西藏拉萨市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西藏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西藏文学》主编,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代表作有《杀手》《界》《阿米日嘎》《放生羊》《神授》《八廓街》等小说,《放生羊》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祭语风中》获中国小说协会2015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第三名。作品被翻译成了英语、法语、西班牙等多种文字。

徐琴202108.jpg

        徐琴,女,陕西汉中人。中山大学文学博士,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现当代文学研究和藏族文学研究,在《当代作家评论》《当代文坛》《小说评论》《民族文学研究》《青海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文化身份的建构与书写——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文化地理视域中的当代藏族文学研究》等。主持 “当代藏族文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研究”“文化地理视域下的当代藏族文学研究”“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等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