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手记】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此为大理风花雪月。关于这块有关“风月”的名牌,想当然的谬传甚多。丹增先生写这篇散文,意在及时为这块响当当的历史文化名牌“缝一针”,追根溯源,讲述大理风花雪月名片的来历。

        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与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相伴,这是大理这片土地上形成的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幸运的是,大理人崇尚自然关注生态的理念,使大理的风花雪月得以续存,从而有别于其他现代城市,于千篇一律中傲然于世。美景在美文下显得格外闪亮诱人,那风花雪月,令人想往。

 

——安殿荣

 

 

 

        大自然创造了有感知、能思考的人类,先民们敬畏自然、崇敬自然,选择在最美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大理白族自古以来生活在四季风景如画、美丽多姿、艳丽迷人的自然环境中。

        唐初,在大理洱海地区,同时出现了六个较大的部落,史称“六诏”。公元737年南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地方政权,臣属于大唐。宋代,段氏建立大理国,臣属于宋。元初大理设立上万户府和下万户府,相当于今地州一级机构。这里曾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有高大的城墙,雄伟的城楼,也有狭陋的街道,嘈杂的店铺。山水是人类美妙的伴侣,苍山洱海珠联璧合,奇妙之极天下少有。在伟大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国务院公布了44个风景名胜区,其中有大理。风花雪月、四时有奇葩、百里飘幽香,这里是旅游观光、寻幽访胜、科学考察、休闲度假乃至终身宜居的仙境。

        风花雪月是大理的名片、品牌。讲好这个故事,擦亮这个金牌是宜早不宜迟的大事,及时缝上一针可免将来缝个九针、十针。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有这样一段话:“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这里风花雪月指的是四季的自然景色。《西湖佳话•孤山隐迹》:“惟以风花雪月,领湖上之四时。”当然以后《水浒传》《儒林外史》《喻世明言》中常用“风花雪月”,但含义指华丽的诗文言谈和男女欢爱的风流韵事。而大理以风、花、雪、月来形容美景,真不是借来的、抄来的、引来的,更不是舶来品,而是在大理本土相传了千年的谜语诗。虫入凤窝不见鸟,答是风;七人头上长青草,答是花;细雨下在横山上,答是雪;半个朋友不见了,答是月。相传了400年的一首民谣是这么说的:“身披下关风,脚踏苍山雪,早看上关花,晚观洱海月。”下关风猛如虎,上关花十里香,苍山雪四季莹,洱海月每夜明,这是近期民谣。著名作家曹靖华60年代初,对大理风花雪月四景,对仗工整,赋留诗一首,其中点出“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我上学在北京、上海,工作在拉萨、昆明,过早地脱离了泥土中摸爬,花草中打滚,河水中洗浴的大自然滋养。人是自然的产儿,但总想改造自然,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似一天。无法收敛的城市现代锋芒,使所有城市变得都像多胞胎,彼此间竟然如此地相像。大自然创造的人间仙境,风花雪月引出的动人故事,祖辈留下的名胜古迹,使大理成为绿色城市、自然城市、文化城市,但不是完美无缺。由于工作关系和对大理的眷恋,我15年去了大理30多趟,给我留下的不灭印象是下关的风乐,上关的花语,苍山的雪景,洱海的月色。

 

 

        风是什么,有人说是上帝的呼吸,有人说是魔鬼的诅咒,还有人说是人间的幽灵。风既有暴风、狂风、寒风,也有清风、暖风、晚风,春夏秋冬的四时风,东西南北的四向风。风是自然现象,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给人类带来灾害,却把人锤炼得更加坚强;它给人类带来愉悦,也把人培养成得悠闲自在。我在西藏遇到过狂风,突起的大风,呼啸着、吼叫着,弥漫高天,以排山倒海之势袭来,横扫原野。羊群被风从山坡上卷着跑,大树被风连根拔起,地上的沙石、牛粪被风挟着吹向天空。尖锐的风可以调转,可以旋转,把大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扯着人的衣襟,摘去人的头巾,沙子射向眼睛。要说大理下关的风,那可叫风乐。我第一次到下关,打开车窗,扑进来的是温暖、清新、柔和、微带芳香的风。晚上住进海湾酒店,从门缝窗隙吹进来的风,呼呼作响,开始觉得似春风絮语,雪风夜曲,后来觉得这风似乎有乐感。像似笛声、琴声,又像是鼓号声、摇滚声。这些风声像流行音乐,而不是古典音乐,不知不觉人进入梦乡。走在下关的大街上,风始终伴随着你,寸步不离,风把自然生长的、人工种植的各种树,吹动着、摔打着、摇晃着,树叶任随撩拨,树枝任随弯腰,甚至花草任随俯仰。这时我才感觉到,只有风才能使植物吹奏起音乐,不同的树木发出不同的声音,杨树的尖啸声,柳树的低呤声,榕树的怒号声,声声发出美妙的旋律,是男人心中烧出火来,是女人眼中带出泪来。下关的风里还带出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和路边花圃的清芳。下关的风四季不断,神鬼莫测,古代民间产生了很多神奇的有关风的传说故事。有一个故事说,位于下关的斜阳峰住着一只白狐狸,她爱上了下关的一位白面书生,美女和书生相爱相恋。住在洱海主宰婚姻的法师不许他们结婚,硬把书生带去洱海,投入江中。美丽的狐女为营救书生,去南海观音山借来装在大罐里的风,回到下关,把罐子打开,对着茫茫的洱海吹,想把大海吹干救出自己心爱的人。以科学解释,苍山十九峰太高,挡住了东西两面的空气对流,而靠近下关斜阳峰下的山谷中,一条江水波涛汹涌,穿峡而出,直奔下游的澜沧江,这又深又窄的峡谷是下关唯一的空气对流出口,因此风扬天揭地,正对着大理平川的下关。大自然决定,下关的风为东西向,自古下关的房为坐北朝南,才说下关的风不进屋。据说古时候,住在这里的人们在屋顶上安上风向标来测定风向,为人们揭示了南北方向的概念。当今下关农田少了,树木少,高楼多了,汽车多,房子间的距离近了,细密的道路狭窄了,人们辨别风向的能力也减弱了。不过还好,毕竟是大理人看惯了海景、山形、云影,他们超生命地热爱大自然,他们朴素的崇敬自然的感情,决不会使大理在发展中堕落、科学中愚昧。最近我去大理,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下关的风在耸立的高楼上空不动声色浩浩荡荡地行军,大地上能听到一股微微的鸣声。下关的风也在那些狭窄的街道,宽畅的马路间穿行,将那些纸屑落叶吹得飞舞。在大理公馆一位老人告诉我,谙熟风向的大理人,永远喜欢风,动物是顺着风向活动,人不能逆着风向而行,只要人不凌驾于自然之上,而风决不会停息。

 

 

        花是什么,是大自然献给人类最美的爱。女儿在音乐会上获奖,母亲送一束鲜花,儿子留学回国,父亲送一束鲜花,男女相爱,互赠一束鲜花表达感情,生日桌上的蛋糕旁,一定也有一束鲜花。一个人从生至终都由鲜花陪伴。大理人特别喜爱花,有人称,家家有花园,村村有花圃,人人戴花帽。著名作家曹靖华说,大理花多,园艺家定不出名字来称呼,大理花艳,美术家调不出颜色来点染,大理花娇,文学家想不出词句来描绘。我第一次到大理,去了一趟朋友家,三坊一照壁,庭院清幽,刚到门口就闻见一股细细的清香。院子里长着绿油油的青草,围着四周繁花盛开,红的、白的、黄的,星星点点的蓓蕾,簇簇怒放的鲜花,似乎摇曳着向我微笑。就在二楼的过道上,也摆满了干净整齐的花盆,傲慢的菊花、激情的梅花、甜蜜的牡丹花,幽静的水仙花,真是万紫千红、百花斗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庭院,是花点缀成的乐园,令人留连忘返。我们处在一个追求美的时代,花是美的,它带来了友谊和和平,友谊不是生活的装饰品,友谊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一种力量,一种艳丽的花。如果友谊是花,那得用忠诚去栽培,用热情去灌溉,用宽容去护理。大理上关的花语是特定的社会条件形成并逐渐传播,大众共认的事实。上关有个村叫花树村,村子不大,但有一棵奇异的植物,取名“十里香”。天上的阳光、空中的风雨、大地的泥土把它养得像树一样挺拔,像花一样艳丽,人们给它取名为花树,村子也因其得名。据说这棵花树是仙人吕洞宾在唐代栽种的。常年开12瓣,花大如莲,闰年开13瓣,花大如杯,颜色黄白相间,一般花先长叶子,后开花,而花树先开花,后长叶子。一人多高的花树迎着微风,披着露珠,顶着日光,入夜时含苞未吐,可天亮时花蕊怒放喷芳吐香。公元1639年,正是崇祯十二年,徐霞客专程前来,慕游观赏上关花。他在游记中详细记载了上关花的观感“花开香味远甚,土人谓之十里香,则省中所未闻也”。历史上,上关的花名满天下,十里八街,省内省外,达官贵人,名流豪杰成群结队前来观赏,当地百姓又腾出房子,又拿出肉粮招待。一个白族青年看到人民不肯忍受沉重的负担,一个黑夜把上关的花给砍了,据后人考证,这里所说的上关花就是木莲花。要说大理是花的海洋,也不会太过,花店、花铺、花园、花圃无所不在,这里属于野生的花卉67种,大理特有的13种,光野生杜鹃就有40多种。在大理用花来表达某种感情,栽一株杜鹃花,怀念家园,家庭和谐;用花来表达某种情操,摆一盆山丹花,寓意意志坚强,战胜困难;用花来表达一种爱情,送一束玫瑰花,开始求爱,永保青春。亲朋远行,送一支百合花,惜别中含有一路顺风;老人祝寿,送一盆兰花,喜庆中含有益寿延年;节庆聚会,云南的八大名花,各展风采。用花来表达一种语言叫花语,用花来替代需要表达的感情语言也叫花语。上关的花,大理的花,朵朵迷住了我的心。

 

 

        现在居住在城里的人,不容易见到山,但是,住在大理城里的人背靠苍山,面对洱海,青山抱绿水,湖光映山色,像一幅规模宏大的山青水秀长轴展铺在大地上。背后的山叫苍山,山不高峰多,苍山十九峰,峰不高雪厚,沟壕塞满积雪。苍山属于滇西北的横断山脉,起源于剑川云岭山的南端,延伸至下关的西洱河。从北至南连绵50多公里,平均海拔四千多米。十九座山峰从山顶陡升上去,却又互相接连,互相掩映,互相衬托。有的雄伟,有的俏丽,有的幽邃,有的粗犷,形状不同,但各有各的英姿。当所有山峰银妆玉簇,白雪皑皑的时候,苍山像一条白色的巨龙蜿蜒着,起伏着,展示最美的风采。雪是什么,空气中的水汽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气温中凝结而成的冰晶就是雪。自古以来,雪是大自然的骄儿,以她素洁的灵魂、高贵的气度、迷人的姿色、神奇的变幻,博得人类的钟爱。苍山的雪景也有动人故事。相传在古时候,有一群瘟神跑到大理坝子,抢劫百姓财物,宰杀当地畜群,瘟疫很快在平川传播,十人得病九人死亡。看到这残酷的场景,一对白族兄妹,去南海观音山学习法术。兄妹俩学成归来,使法将瘟神赶到苍山顶上,为了使它们永不复生,妹妹变成雪人峰,傲立山顶,让苍山之冰雪冻死瘟神,永远镇住。我生长在雪域高原,从来爱雪,我曾爬苍山看雪景。在山顶,洁白的雪花像粉碎的沙粒互不粘连,悄然无声地撒落在闪着银光的雪地上。我站在挂满冰柱的断崖旁,一脚踩上去就陷下半尺来深。看远处,一排冰封的山峰连接起来,个个像身披银盔银甲的武士。再仔细看,有的像伞顶,有的像尖盔,有的像斗笠,各有装束。突然山背后腾起一片雪雾,乳白色的,灰暗色的,浓度越来越大,冷风疾速地推向前行,逐渐笼罩着山顶上空。接着,风呜呜地吼起来,凛冽的冷空气夹着飘来的大雪花,劈头盖脸地落下来。好像远处的山峰,近处的断崖,都躲藏在一片雪帘雾障里。不久雪雾渐渐稀散,阳光从薄云后面透射出来,散发出微热的光芒。一触即发,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间,从峭壁断崖上飞溅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苍山十九峰,有十八条溪水顺着山势,不分昼夜,泛起微波,涟漪荡漾,向着广阔的大理平川奔流,滋润着鲜花盛开的大地,最后进入洱海。绕着苍山走,常常被溪流拦住去路,但阳光下看着活泼的溪流,闪着银色的碎光,听着哗哗的流水声,如歌如诉,飞练泻下,愉悦的心情就像盛开的美丽花朵。苍山令人目眩神迷的奇丽景象还有曼舞轻飘的横云玉带,千变万化的腾云百态。晴朗的天空,50里苍山沉浸在阳光下,连绵不断的云带既像一条白色的银河,又像一条绵柔的轻纱,也像一条飘浮的哈达,缠绕在山腰,如果一阵强风吹来,云带摇动着,轻轻地翩翩摆舞,似乎是微醉的神态。有时候,山顶布满变幻莫测的白云,云朵变化着形状,幻成各种兽形,像一条蛟龙,像一头狮子,像一只猛熊俯瞰着大地。当夕阳落山不久,苍山顶上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霞光映照雪峰,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云海被霞光染成了红色,又红又亮,又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渐渐变成绯红,浅红。我听说,苍山顶上还可以看到佛光,我去大理几次看到的是彩虹,有一次太阳已经偏西了,下着急骤的阵雨,突然雨收云散,一道彩虹横跨苍山至洱海的上空,洒下金黄色,酱紫色,淡绿色为主的绚烂彩带,衬托着洁白的雪山。

 

 

        我记得《红楼梦》里有句话“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个月影,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亮鲛室之内”。这似乎是大理洱海的写照。洱海占据了大理平川,总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是云南第二大淡水湖。大理城围着洱海,沿着环湖公路,以质朴、含蓄、整齐、更多地富有民族风貌环绕着。我感觉大理城乡村的气息多于城市,自然的风趣多于现代风味。洱海丰艳多姿、风光秀美,能看到花红水碧,鱼跃鸟飞,既有湖的情调,也有海的雄伟。我在洱海岛上望月,洱海船上观景,洱海岸上饮茶,耳听着优美动听的洱海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多数反映着白族人民向往美满幸福的生活和善良的白族人民战胜邪恶势力的传说。有一个《望夫云》的神话故事改编为白剧,在省内外巡演,受到一致好评。在我的认识里,洱海是大理的血,大理的肺,人血脉堵塞了,心脏停止跳动,人肺衰竭了,呼吸也就停止了。我有时在洱海边上走动,看到的湖面有时是碧绿的,有时是蔚蓝的,有时是银白的,这湖色的多变,决不是污染,是洱海怕污染,万种哀愁滴下的眼泪。大自然在唤求血肉组成的人,我们能冷面无情,无动于衷吗。洱海的月,圆月有如一面镜,高悬在蓝空,月光如水,月明星稀。每到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洱海的湖面一片欢腾,白族群众驾着木舟,在洱海里赏月。码头上锣鼓喧天,木船上挂满彩旗,船头上摆着一甜二苦三回味的三道茶,大理特有的风味小吃和月饼。青年男女身着白族服饰,唱着白族民歌,淡清的月光洒在他们脸上,清冷的湖水溅在他们衣上,湖风阵阵拂面,空气中洋溢着鲜花的幽香,每人都怀恋着祖先留下的故事。白族何时起在洱海观月,各说不一。有一个故事白族人尽人皆知。天宫中一位善良美丽的公主,羡慕人间的自由择配,美满幸福的生活,她下凡到洱海边上的一个风景优美的渔村,和一位善巧能干的渔民成了婚。公主为了洱海四周的渔民能打上更多的鱼,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从天宫带来的万能宝镜沉入海底,把鱼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让渔民多打鱼。后来时间一长,那宝镜在海底变成金月亮,放着光芒,照着世世代代捕鱼的人。的确洱海的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光鱼类就有30多种,特有的17种,珍稀的弓鱼、油鱼在省内外餐桌上是很难见得到的。在大理,没有月亮的夜晚是沉重的、寂寞的、孤独的。无论月圆、月缺、月残,只要万里无云的天空月亮一露面,满天的繁星就惊散了。地上的人们总在说“月亮代表我的心”,“举杯邀明月”,“明月挂中天,相思骨肉情”。沙漠上空的月亮是鲜红的,草原上空的月亮是浅绿的,湖面上的月亮是皎洁的,而我心中的月亮是纯洁的,诚实的。洱海,无论从湖心中,从湖岛上,从湖岸边,传来一阵阵鸟类的合唱,随着下关的风在水面上震荡。湖面浪静波平茫茫一片爽心悦目,湖面平展如镜,映出苍山雪峰的倒影,活像几条并排的银色巨龙盘踞在湖中。这时再飘来带着山林气息和花草气味的上关花香,那真叫使人如醉如痴。

 

        风花雪月,山水云月,大自然既简单又复杂,以自己博大精深的内涵,似乎偏袒着大理,给了大理太多的美和爱。大理人的回报也只有一句,不能在叛逆自然中自掘坟墓,而要在大自然中和合万世,颐养天年。

 

原刊于《民族文学》2017年9期

       丹增,作家。1946年12月出生,西藏比如人。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专业毕业。曾任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委副书记,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 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